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培訓只能是重度交付,輕度與敏捷培訓都是悖論

培訓只能是重度交付,輕度與敏捷培訓都是悖論

這幾年,培訓做輕很流行,輕就是美成為一種時尚,但培訓真的可以做輕嗎?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加上這幾年做學習項目,特別是今年一月到三月在北京、上海、深圳做了三期學習產品經理的內測班,深深感受到培訓只能是重度交付,輕度和敏捷培訓是悖論。在上周與李勇兄交流的時候,更加讓我相信這一觀點。

深度思考

這幾天我基於重度交付的邏輯把6D課程進行了升級,來解決之前在培訓中的一些困惑。之前是兩天標準課加一天的評審,因為羅伊就這麼設計的。但是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發現只是兩天課程並不能解決學員的問題。我們既然天天研究如何讓培訓更有效,讓培訓能給組織帶來商業價值,其關鍵就是學員學完之後能做什麼,現在不是證書導向的時代,而是一個賦能時代。賦能與人、改變行為、形成習慣這是我們的使命。

6D把培訓分為四個階段,準備、學習、轉化和評估,我們設計一個項目也是按照這個邏輯做的。

之前我們把準備階段放在線上,要求大家看書,可每次第一天上課,問大家學的如何,基本上都不能達到要求,就嚴重影響後續的學習進度。準備階段是這三個階段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反而是我們最不受重視的一個階段,忙、沒有時間是最常見的理由,其實是大家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

之前我曾想用在線學習、微信學習進行,發現效果不佳,準備階段到底怎麼做?

一定要線上面對面進行交流,為此專門設計兩天課程作為學習6D的第一階段。在《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一書中,談到大多數培訓項目都會布置「課前作業」,如閱讀材料、完成虛擬學習項目,參加評估,做測評等。但羅伊建議要盡量避免使用「課前作業」這個說法,因為這會讓學員覺得「課前預習」不如之後的內容重要。實際上,第一階段是學習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讓學員建立統一的知識基礎,除此之外還有激發學習興趣,建立學習意願,確保學員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預期。我認為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明白整個項目的邏輯,並進行學習產品解構。因為搞不清邏輯,就如同盲人摸象,學習是很難有效果的。

去年春節,我把《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第三版第二版進行了全面對比分析,認為第二版主要講認知,第三版主要是講邏輯,從書的82頁到307頁,整本書貫穿其中就是學習項目的邏輯圖(準備階段的邏輯圖在P100)。

在去年我又學習了NPDP(產品經理國際資格認證)用NPDP的邏輯來解構6D,用產品思維做培訓,作為第一階段的核心內容(同時學習D1和D2)。

通過第一階段讓學員對學習項目帶來的價值有了大概的了解並決定在後續的學習中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因為對6D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在後續一個月內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和資料,就可以選擇一個學習項目進行設計,在做的過程就會有問題,帶著問題參加第二階段的學習,就能保證後面的學習效果。

由於第一個階段有了比較深入的溝通,對學員的需求也比較明確,第二階段的兩天學習具有比較強的針對性。第二階段的核心是內容是D3-D6,解決如何學習和如何轉化的問題,兩天學習四個模塊相對比較輕鬆。在第一個階段學員都有了一個設計好的學習項目,在這兩天可以完善整個項目的設計,為第三個階段打下基礎。

第三個階段就是在三個月內完成一個為期十周的學習項目。因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真正去做,只有做才能明白我們哪些自己不知道,才能邊做邊學,行知合一,陶行知先生強調做中學,我們學習每一個技能都是如此。6D是一項「技藝」,絕不是「記憶」,刻意練習需要1萬個小時,真正掌握6D的邏輯至少完成三個學習項目(學習轉化師需要完成一個學習項目,學習轉化教練要帶領學員完成三個學習項目)。

最後一個階段是評估,每個人要完成一個案例報告,同時做15分鐘的彙報,經過評審委員會評審才能取得最後的證書。證書只是一個標誌,檢驗的是否要具備這樣的能力。

最後的問題,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還要保證效果,最大的困擾是什麼?是人數,所以這樣的重度交付邏輯不可能一次培養太多人。這也是項目難以推廣的問題所在,因為收入來自人數與學費。學習費用不可能太多,三個月四次課最多8800,按照效果最理想的學員人數是12人以內(12人,最後一次半天評審半天交流)。但從商業角度,12人尚不能覆蓋其運營成本,從經濟上20人就有了相對合理的利潤。如果30人,利潤更可觀了,但效果就難以保證了。

輕度與敏捷培訓,從商業上是有價值的,因為保證了公司的收入與利潤,重度交付很難實現盈利。這就是商業與情懷的悖論。我們最後的選擇是什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6Ds學習社區 的精彩文章:

TAG:6Ds學習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