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分裂前的西方教會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分裂前的西方教會

1.公元1000年時的西方教會

西羅馬帝國雖亡,南部教會被回教勢力吞噬,損失慘重。西方教會非但卻歷劫而存,且繼續增長。教會已在義大利、法國、荷蘭、英格蘭、德國、奧國、丹麥、挪威、瑞典、愛爾蘭、蘇格蘭及蘇俄奠立了穩固基礎。

教會在西北歐地區迭有進展,公元1000年左右,歐洲的情況可以簡述如下:

當時在西方,帝國中心的義大利,已有日耳曼人定居,並與當地人通婚。原為羅馬帝國一個省份的高盧,也有日耳曼部落滲入,並與當地羅馬人及羅馬化的塞爾特人混合雜居。荷蘭出現了有三種日耳曼民族分布的局面:法蘭克人在南部,撒克遜人在東部,弗立斯蘭人在西部及北部。

英格蘭在羅馬帝國治理時代稱為不列顛,現在為日耳曼民族中的安格耳人及撒克遜人所居之地,此地因盎格魯人(Angles)而被稱為英格蘭(England)。

德國、奧國、丹麥、挪威和瑞典,過去都不屬羅馬帝國。因此,這些地區所居住的民族純為日耳曼人。

愛爾蘭與蘇格蘭也不在羅馬帝國屬下,愛爾蘭住著塞爾特人(Celts),蘇格蘭住著匹克特人(Picts),他們還不屬日耳曼民族。

此時君士坦丁堡的宣教士,在蘇俄他們建立了希臘東正教會,已基本基督化。

2.教會歷史的轉折點西方教會日耳曼化

從上文可見:日耳曼人漸漸成為西方教會信徒的大部份。教會原屬於說拉丁文的羅馬人,現在卻慢慢轉移到入侵的日耳曼人手中。

日耳曼人沒有自己的文化,由於教會的努力,羅馬將拉丁語言、文學與文明傳給了日耳曼人。因此,西方教會的成員雖然大部份是日耳曼人,說拉丁話、用拉丁文,仍稱為「拉丁教會」。

當跨入中世紀門檻之際,我們首要了解這一特色:西方教會但其中大多數人屬於日耳曼民族。

教會日耳曼化成為教會歷史的轉折點,因為由這許多不同因素組成的教會,免不了會產生髮酵作用。經過幾世紀的發酵,必然會造成很大的後果。

3、教會面臨分裂

東方教會的情形則與西方完全不同。雖然帝國東部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及埃及都已經落入回教徒手中,導致這些地區的教會極其衰弱。然而帝國其餘的省份,如小亞細亞與巴爾幹半島一帶,教會仍然蓬勃發展。可以說,東羅馬帝國雖曾經曆日耳曼蠻族的打擊,卻仍屹立不動,而且維持了一千年國運。

這些東方教會所採用的語文是希臘文。東西方的差異,使的教會面臨分叉路口,這是教會歷史中前所未有的事。過去一千年,教會一直是一個整體,到了公元1054年,教會分裂為二,成為希臘東方教會與拉丁西方教會。

這次分裂本是可以預料的事:一千年前,教會誕生於第一個五旬節之時,已經出現一些分歧之事,不過從大體來看這些事件,都無足輕重。

但兩種民族性的不同,確實是一件大事:東、西方人因著個性、思想的不同,對教會問題往往也有不同的意見。羅馬帝國在行政體系上分成二部份之後,這兩個地區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分歧的趨勢。當羅馬教皇意圖令君士坦丁堡主教長臣服在他的權勢之下時,情況更加嚴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牽手HIH 的精彩文章: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教皇權勢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封建社會的起步

TAG:手牽手H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