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忠興:四中的青春時光

周忠興:四中的青春時光

我 明 白 你 會 來,所 以 我 等

文藝、小資,情感、治癒

詩、故鄉、遠方!

「四中」的名字現在已不復存在。習慣的原因,同學們小聚,還是經常用四中的名字提起。四中前身為原隨縣二中,創建於1955年,時為隨縣第二初級中學,1978年更名為隨縣第二高級中學,1983年更名為隨州市第四中學,這便是我們生活的四中時代。至於後來又陸續更名為曾都區第四中學,隨縣一中,已經是我們離校後的時光了。

印象中,四中應為蘇聯專家設計修建。校門為正南方向。校內四排青磚布瓦房,以南北為中軸,形成回字形,構成校園的建築主體。青磚為特製的,比一般民房建築用的青磚要大,類似古城牆建築用磚。想必也是過去磚窖定製而成。教室、實驗室、校辦、教務處就分布在這些回字形人字瓦房內。每排人字形瓦房用木條吊頂,砌有青磚廊柱。瓦房室內平台高出室外地面四十公分左右,便於教室防潮利水。室外走廊邊分別建有排水溝,溝底用青磚漿砌而成。雨季可以將雨水隨這些水溝迅速排出校外。四排青磚布瓦房回字形院內,種植有水杉、臘梅等植物,四周用磚砌鏤空矮牆隔開,是校園晨讀的好去處。對於高年級的同學,這些地方或許還有別的故事。平房四周建成環形水泥路面,方便師生出行。有時也可以充當臨時跑道。

沿校園南邊圍牆建有老師的周轉平房,應是分配給已經成家的老師們所用。每家分別是用兩間平房經改造而成。門前用紅磚砌成鏤空低矮圍欄隔開,形成一個小走廊,類似一個小庭院。庭院前後種上桂花樹、枇杷不等。給老師們簡陋的庭院平添幾分淡雅。至於剛分配不久的單身青年老師,則多是居住臨靠學生宿舍的單間。學校門口為學校小賣部,老師家屬所承包。小店內多是筆墨紙硯和學生生活用品。也有備一些啤酒、餅乾、蠶豆瓣兒,供學生晚自習後打打牙祭,很有幾分小資情調兒。

北方兩排教室後面分別也是兩排平房,是設計成男生宿舍所用。室內環境簡陋,地坪甚至還是土地坪,兩間通間,鋪有十二張木架子床,上下兩層,分別睡有24個男生。晚自習後就寢時,寢室內,臉盆水桶的叮噹聲、學生的嘈雜聲不絕於耳。喧鬧過後,陣陣鼾聲此起彼伏。因為環境簡陋,條件所限,夏季來臨,宿舍內蚊蟲滋生,同學們不堪其擾。夏天往往會有同學摟起被子到籃球操場上睡覺,總會被查寢老師發現,趕回宿舍。有同學調侃到,那時紛紛發明了水攻,火攻,葯攻,都沒能將蚊蟲擊垮,最後倒也練就了同學們的強大的適應本領。走上社會後,再遇到艱苦的環境也都不是事兒了。

兩排男生宿舍之間,建有一座籃球場。記憶中,每天下午上完課,晚飯前,會有師生籃球聯誼賽,多是高年級的體育生與老師之間對抗。晚飯時端著飯碗給自己看好的主力隊加油助威,成為那時獨有的風景。有的體育生因為場上表現超好,還能贏得好多女生的芳心,這便是後話。緊挨著籃球場正北方,建有一座高高的平台,十米見方,平台四角栽有四棵柏樹。平時領導講話,學校發布重大新聞,都是從這座高台發出。記憶中,當年海灣戰爭爆發,政治老師還在此給學生作過時政點評。平台北邊,便是學校的寬大的土操場,緊臨後面的平房。經常可以看到體育生在一條百米土跑道上操練。因為是土跑道,所以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體育老師拿出石灰,給跑道畫線。春季,操場中會萌生出各類小草野花,給單調的校園帶來幾分春的氣息。冬季遇到大雪,更是學生玩雪踢球的好地方。高中時期,印象中下過兩次大雪。積雪至少有十五公分厚,雪地里看師生足球比賽,追著足球狂奔,想必很多同學至今記憶猶新。高中一體育老師精湛的球技,至今仍常常被同學們聚會談起。

操場最北邊建有兩棟樓房,男女生宿舍各一棟,算是學校少有的樓房建築了。這些樓房宿舍雖然也談不上高檔,並不具備公寓式結構,但相比平房土地坪宿舍,條件已經要好多了。以至於後來回憶起學生時代的經歷,這些居住在樓房宿舍的同學,竟然會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學校另一棟樓房,是學校住宅樓,也只是單元樓樣式,但在那個時代算是高檔建築了,位於學校東側。想必只有學校領導層以及資深的教職員工才有資格居住吧。

學校東北角,有一座小池塘。池塘的來歷或許是建筑後面兩棟宿舍時,為了蓄水清洗石灰所用。池塘四周種有幾棵楊柳,春夏之交畢業季,微風拂面,楊柳伊伊,會吸引不少同學來此合影留念。每每想起這座池塘,總會聯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儘管池中並無荷花,或許是因為池塘在學校院內,也帶有幾分人文氣息的緣故吧。

學校另一處熱鬧的地方就是學生飯堂,位於學校西南邊,緊挨著教室平房。那個時代,讀書期間,每個學生是要背米上學的。到校後把米交給食堂稱重計量,然後領取等額飯票。那時學生食堂基本是露天的,沒有像樣的雨棚。開飯時,食堂師傅會推出一個飯車,裡面是熱氣騰騰的米飯,學生在場地中排隊憑票買飯。最後一節課的鈴聲一響,就有學生拿出飯碗,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沖向飯堂排隊。也經常會有一些不安分的學生,因插隊鬧糾紛甚至打架,所以必須派老師值守維持秩序。學生時代因小矛盾打過架的同學,後來竟然都成了要好的兄弟。看來同學之情,親如手足,是有道理的。食堂的菜肴都是以便於漂洗的時令蔬菜為主,油水少,口味兒也並不好吃。學校後面是菜地農田,前面是附近的村莊。所以後來,有同學相約一起去學校前面的村民家中搭夥吃飯。附近好幾家村民便做起了學生小食堂的生意。相比學校的大食堂,這些村民的小食堂飯菜可口,所以生意倒也紅火。

四中東邊是一條砂子公路,與厲豐公路相連,是學校唯一進出的交通要道。清晨,總會有習慣晨跑的學生,出校門,沿厲豐公路跑出很遠的地方再返回。好多學生強健的體魄,便是這樣練成的。四中西邊是寬寬的?水河沙灘,茂密的柳樹林。晚飯後,便有學生三三兩兩走向河邊散步。冬季趁周末陽光正好,還會有男同學去河中洗衣洗澡,挑戰自己的體能。河流下游不遠處是這條河流上僅有的一條漢丹鐵路大橋和316國道厲山大橋。超近路從鐵路大橋上匆匆穿過的經歷,總會讓人提心弔膽。

歲月宛如這條發源於桐柏山南麓的河流,靜靜流淌,消逝了舊時光,孕育了新希望。二十年後再次漫步校園,已經物不再,人亦非。如今,這條蜿蜒而至的?水河已經被人工橡皮壩攔截而成一座湖泊,取名烈山湖,四中曾經的青磚瓦房已經被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所代替,四中的名字也換成了隨縣一中,那片承載太多同學記憶的柳樹林,只有夢中還有遺存。曾經的四中的青春時光,時不時,總會回蕩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嘿~

很幸運·在這裡遇到你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朋友欣賞,

關注隨州文藝,做一個有品味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州文藝 的精彩文章:

情感電台:今夜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TAG:隨州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