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攻陷了扎克伯格?

誰攻陷了扎克伯格?

本周一周二,扎克伯格被攻陷了。整個歐美嘩然。

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擁有20億用戶。

之前整整18個月,Facebook股價一直在飆升。不回頭的樣子。

2017年財年(截至2017年9月30日之前的12個月),Facebook營收360億美元,凈利潤為160億美元。

馬克·扎克伯格,1984年生於美國紐約州白原市。社交網站Facebook(臉書)的創始人兼CEO,「第二蓋茨」,全球最年輕的自行創業的億萬富豪,甚至被期待2020年去競選總統。

本周一、周二、周三Facebook股價一路下滑,市值損失500億美元以上。

不,這遠不是一次簡單的股價下跌和市值蒸發。

從2009年開始,新年年初,小扎公布個人願望清單。2017年是走訪美國各州,看看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看待未來;2010年是學習中文。結果是,所有的願望他都能完成,現在他居然能用中文演講。期間,他和擁有華人血統的妻子還正式宣布要捐掉99%的財產。

所有的人都憧憬著扎克伯格成為一名史上最完美的財富英雄。

然而,扎克伯格2018年新年願望,如前所述,遭遇到了猛烈的「倒春寒」。

老子在《道德經》說「物壯則老」。

3月12日左右,Facebook得到消息,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和英國電視台有計劃報道「劍橋分析」公司的「大新聞」:劍橋分析受雇於特朗普團隊,在最初建立美國選民模型時,從Facebook上導出了大量個人信息數據。

奇怪的是,有關報道稱,在得知這個消息後,Facebook基本沒怎麼當回事。

果不其然,這些報道在上周五出爐了,經過周末的發酵,終於在周一爆發。Facebook遭到了用戶、業界和監管者的強烈指責,不僅遭到了投資者的集體訴訟,也遭到了多個國家監管部門的調查。

小扎在歐美社會的完美形象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紐約時報》3月20日的報道稱,「劍橋分析」公司對逾5000萬份Facebook用戶信息進行技術分析,辨別用戶性格,從而推送廣告,影響他們的投票行為。

英國《金融時報》在社論中寫道:為什麼Facebook在發現數據泄露時鮮有作為?誰應該對泄漏負責?為什麼Facebook會接受政治廣告?人們難道不應該放棄Facebook嗎?

扎克伯格是喬布斯在矽谷最欣賞的人,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讀的是心理學,他發現了一個真理:人最關心的其實還是人。現在,人們在關心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能否過得了這一關。

扎克伯格在本周被攻陷了。此前18個月,股價堅挺走陽。此前9年,一年一個新年願望,年年完成挑戰。人們心中的小扎,樂於挑戰,家庭暖男,服務社會,親近自然,矜持自製,雷厲風行。

但現在,扎克伯格之於政界的形象在垮塌。不到一年前,扎克伯格被媒體視為能夠挑戰特朗普的「2020年新星」。2017年年底,當媒體爆料「俄羅斯利用Facebook作為廣告媒介和破壞大選的組織工具」時,他的形象開始滑坡。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便在此次事情爆發之後的頭幾天,小扎也沒有任何錶態。導致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直接用了這樣的標題:「馬克·扎克伯格在哪?」

緊跟而來的是有令投資者心畏的巨額罰款,這有如一支達摩克里斯劍。據華盛頓郵報3月18日報道,Facebook有可能違反了和解令。這意味著,如果媒體報料的數字屬實,5000萬Facebook用戶數據被泄露,算下來,Facebook可能會被罰2萬億美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甚至由此對小扎做了盛極而衰的輿論判定,CNN說:扎克伯格的迅速崛起和衰落,講述了人們與科技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關係。

成功不是一日之功,反過來說,冰凍三尺,也非一日寒。

從本質上看,此次攻陷扎克伯格的果實是這些媒體嗎?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媒體有時會把事件放大,但終究是依附於公司自身的漏洞。

進一步講,僅僅是制度的漏洞還好解決,最麻煩的是文化以至於價值觀方面的漏洞。

自從2004年成立以來,Facebook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建立了允許數據流出的系統,設立了允許發布政治廣告的制度,它創建了規模巨大的資料庫,使其成為影響數十億人的工具。

有媒體認為,其實早在幾個月前、甚至幾年前,Facebook就已知道「信息外泄」。3月21日,英國媒體《衛報》報道,Facebook前原員工——平台運營經理桑迪·帕拉吉拉斯說,Facebook對於第三方開發者如何使用數據缺乏監管,秘密收集數據是慣例。

「當我在Facebook的時候,他們的典型反應是這樣的:盡量讓負面的媒體報道停下來,並沒有真誠地努力去落實安全措施,也不去發現和制止濫用權力的開發者。它並不關心數據是如何被使用的。」

類似的前員工的職業道德指控,對於扎克伯格來說,似乎是雪上加霜,如果這樣的內部人現身說法越來越的話,它將衝擊Facebook的根基,因為他們直接指向了公司價值觀和使命,對於象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來說,這些是立身之本,是命根子。

扎克伯格顯然是現身遲了些。3月22日凌晨,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泄露醜聞後首次發聲。

他在聲明中表示,2015年Facebook得知劍橋分析家Kogan通過性格測試小程序獲取Facebook用戶信息,並在沒有徵得同意情況下跟劍橋分析分享了數據,Facebook做了相應的調查和處理,但並未及時對外披露這一信息,違背了Facebook與用戶之間的信任。

「我們知道這一次嚴重違背了用戶的信任。對於我們沒有採取足夠多的行動來處理此事,我感到深深的遺憾。我們有責任保護您的數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沒有資格為您提供服務。」他說,「我們有保護用戶數據的責任,正打擊平台對數據的濫用。」

扎克伯格的這番表態顯示,他決定亡羊補牢。

對中國文化非常熱愛的小扎,應該一直在追求「治之於未亂,防患於未然」。

2017年,他將Facebook的使命從「賦予人分享的權力,讓世界更開放更互聯,」更改為「賦予人創建社群的權力,讓世界融合在一起。」

他說,我們有責任做更多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連接世界,而是為了讓世界融合在一起。

使命的進化,意味著整個系統的變化,當然也會導致商業模式的變化,原有的商業模式與數據隱私之間,似乎永遠存在著灰色地帶難以界定。

公司使命的調整,無疑是在宣告Facebook實施史上最大規模的轉型開始。

2017年10月1日,扎克伯格在臉書上發表聲明稱,要為自己過去一年的「錯誤」懺悔:「向這一年我傷害過的人們,我請求他們的原諒,我試著變得更好。」

2018年扎克伯格的新年願望一改此前的「個人風」,首次將新年願望提升至公司層面——讓Facebook變得更穩固。

這些舉動,一步步地暗示著外界,扎克伯格憧憬著軟著陸,他需要些時間。

扎克伯格的確是一位解決問題的高手,他有勇氣面對問題,擅於用面對面地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命令。

Facebook上市不久,最早的天使投資人——矽谷教父之一的Peter Thiel清倉了Facebook股票,這對於當時一路下跌的Facebook股價無疑雪上加霜。員工大為光火。扎克伯格特地找來了Peter Thiel,兩人一起面對員工的質問,成功化解了這次危機。

那麼,面對此次信任危機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訴訟危機,小扎能化險為夷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豐管理筆記 的精彩文章:

李嘉誠:五堂人生課

TAG:三豐管理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