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梁武帝造寺寫經度僧,達摩為何說他做這些沒有半點功德?

梁武帝造寺寫經度僧,達摩為何說他做這些沒有半點功德?

達摩東渡,於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到達廣州。

這時,中國經過西晉末的大亂,北方漢人帶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大量南移,南方境內又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爭 ,梁武帝在位的48年中,國內平靜無戰事,長江流域進入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時期。佛教也因此達到鼎盛。全國有寺院二千八百多所,僧尼八萬二千餘人。帝室王族、達官貴人、文人學士乃至民間士女大都崇信佛教。佛經翻譯、佛教詩文、繪畫、造像、建築都有相當成就。

達摩畫像

梁武帝是歷史上著名的篤信佛教的帝王。他派使臣迎請達摩到金陵宮中,請教大師:「我即皇位以來,不知造了多少寺廟,寫了多少經書,度了多少僧眾,作這些有多少功德呢?」

師說:「沒有功德。」

帝詫異:「為什麼?」

師說:「你所講的,就如影子跟隨人物一樣,看起來有,實際是不真實的。」

帝問:「什麼是真功德呢?」

師說:「凈智妙圓,體自空寂,這樣的功德,不能在世間求得。」

達摩所居的少林寺初祖庵

帝又問:「什麼是聖諦第一義呢?」

師說:「廓然無聖。」

帝再問:「面對我的是誰呢?」

師說:「我不知道。」

日本的達摩玩偶

其實,達摩的意思是說,禪的根本法,是自證自悟,自見本性的真實境界,是超越肯定、否定,超越凡聖的無礙境界,這境界怎麼能從外界求得呢?

梁武帝不能理解,達摩也知道機緣不合,於是便離開金陵,向北而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佛說眾生平等,卻常拿這種動物來作反面教材
一文讀懂:慈悲的三種境界與十二種得利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