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關羽的心腹愛將,若關羽聽他的勸告,不會敗走麥城兵敗身死

此人是關羽的心腹愛將,若關羽聽他的勸告,不會敗走麥城兵敗身死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7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關羽,字雲長,俗稱關公或關二爺,雖然他最終是一個悲劇式的英雄,結局可謂悲壯,但是千百年後,他卻依舊有「武聖」之稱,被世人敬畏。畢竟他本身武藝高強,且頗有韜略,失荊州,敗走麥城,僅是因為受到了曹魏與東吳,十數員頂尖謀士和名將的聯手殘害,雙拳難敵四手罷了。可是若拋開正史不談,在演義中,他卻擁有一個避免悲劇的機會。只可惜,他因為太過自信,太過狂妄,沒有聽取一人的忠言。這個人是誰呢?他又為關羽進過什麼忠言呢?

此人名叫王甫,是關羽鎮守荊州時的隨軍司馬。說起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畢竟他在整部小說中,出場的次數屈指可數。但是他為關羽提出的建議,卻字字珠璣——第七十三回,關羽拿下了襄陽,正是意氣風發之時,他卻居安思危,想到了東吳或許會偷襲關羽後方,於是關羽經思索之後,建立了烽火台,加強了荊州的防禦。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此人的能力,亦可看出關羽對他的看重。然而,在此之後,他為關羽提出的建議,關羽卻沒有聽從,從而一步一步走上了敗亡之路。那麼他到底給關羽提出了什麼建議呢?

一、用趙累守荊州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寫道:「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須再得一人以總督荊州。』雲長曰:『吾已差治中潘浚守之,有何慮焉?』甫曰:『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軍前都督糧料官趙累代之。趙累為人忠誠廉直。若用此人,萬遠遠一失。』雲長曰:『吾素知潘浚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意思是說,關羽出征的時候,王甫勸說關羽不要讓糜芳、傅士仁、潘浚留守後方,畢竟糜、傅二人,在關羽出征之前,不但受到了杖責,還被關羽威脅警告,而潘浚為人不可靠。可是關羽並沒有聽取王甫的建議,更換留守之人。

結果不久,呂蒙白衣渡江,潘浚、傅士仁、糜芳三人相繼降吳,關羽的後方徹底失守,在前線失利之後,無路可退,無城可守,最終只能屈居在麥城。這個時候,關羽才開始後悔,沒有聽取王甫的忠告。

二、逃亡之時走大路

其實,關羽駐守麥城的時候,還不算徹底被逼上絕路,畢竟,彼時他手下還有近三百人,他自己的武藝,他的青龍偃月刀,他的赤兔都還在,只要他能夠順利逃回西川,就能夠再整兵馬,報仇雪恨。關於這一點,王甫是這樣認為的,關羽也是這樣認為的,可是在選擇逃亡路線的時候,關羽再一次因為剛愎自用,拒絕了王甫的建議。《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中,關羽想要走小路回益州,王甫勸阻道:「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關羽不以為然道:「雖有埋伏,吾何懼哉!」

的確,關羽的武藝不容小覷,他在逃亡之路上,曾先後殺退了朱然、潘璋,可他不知道的是,雖然朱然、潘璋的確不及他勇武,敗退卻是故意為之,他戰退這兩人之後,真正的重頭戲才到來: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細讀演義,我們不難得知,呂蒙在設計擒關羽之時,料到了他會走小路,於是只在小路上設了埋伏。如果關羽聽取王甫的建議,或可平安回到蜀地,避免最終的悲劇。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王甫在演義中,雖然看似是一個小起眼的小角色,甚至很多人在通讀演義之後,根本不會記得此人的存在,但他的確是關羽命運的轉折點,只要關羽聽取他的建議,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改變蜀漢的命運。只可惜,關羽雖然看重他的能力,卻並非對他言聽計從,最終再是沒有逃脫悲壯的結局。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名字被玩壞的四個人物,其一人是蜀漢名將,若不死,蜀漢難滅
曹操挖了一個神秘古墓,一夜收金數萬斤,養活數十萬部隊長達3年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