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楷書真的刻板嗎?

楷書真的刻板嗎?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弱」字淺析

有人總說,楷書刻板,尤其是歐陽詢的楷書最為刻板。真是這樣嗎?在此,我只想弱弱地問一句:「您見過歐陽詢寫的『弱』字嗎?如果您見了這個『弱』字,您還認為楷書刻板嗎?還認為歐陽詢的楷書最為刻板嗎?

所謂刻板,就是機械呆板,沒有變化。就書法來說,一般認為篆、隸、楷是相對靜態的字體,而行、草書是相對動態的字體。靜態的字體相比動態的字體,總是端正有餘而靈動不足,嚴肅有餘而活潑不足,規矩有餘而變化不足,這不是他們的缺點,而是其本質使然。實際上,任何字體,都有寫得好的,也有寫得不好的,寫不好必然刻板,行、草亦然;而寫好了,自然是靈動活潑、富於變化,篆、隸、楷也不例外。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試以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弱」字為例進行分析:

「弱」字由左右完全相同的兩個部分組成,但是歐陽詢在寫這個字時,將完成相同的兩個部分寫得左右顧盼、搖曳生姿、極富變化。首先,從字的外輪廓看,他並沒有把這個字寫成正方形或長方形,而是寫成一個圓形。圓形相對於方形來說,顯得更加靈動、活潑。再細分析,在圓形之中,又呈上窄下寬、上小下大的「凸」字形,這樣就使這個字顯得更加結實、穩重。其次,這個字上部的筆畫安排得比較緊密,下部的筆畫相對寬鬆,字的重心居於中心之上,呈上緊下松,上收下放,這樣,就顯得更加挺拔、更有精神。其三,此字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前兩個橫折左右兩部分寫得基本一樣,而第三個橫折則截然不同:左部橫折的橫筆向左伸出,折部與上兩個折部在一條直線上,而右部橫折的橫筆則向右伸出,折部與前兩個折不在一條直線上,通過橫筆的左右伸展處理,使字的下部空間開闊並富於變化。而變化最為巧妙的則是四個點的處理:左部的兩點,變為一個小豎加一個提筆,從而成為一個筆畫,呈收的狀態;右部的兩點,則分別居於右上和左下的位置,呈散的狀態。但卻又形散神不散,第一個點帶出一個小尖,指向第二個點,第二個點承接第一個點,比較端正。從總體來看,左部兩點合,右部兩點開;左部兩點收,右部兩點放;左部兩點靜,右部兩點動。即使是右部兩點,也不完全一樣,也有靈動與安靜、活潑與端莊的區別。上一點靈動、活潑,下一點安靜、端莊。上一點好像是一個活潑好動的丫鬟,正在回頭招呼後面的小姐,而下一點正如一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家閨秀。上一點好似翻騰跳躍的馬童,而下一點則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將軍。有人說,點是字的眉目,最為傳神。歐陽詢對這四個點簡直賦予了活的靈魂,真是要呼之欲出了。每當看到這四個點,我就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感。

歐陽詢的「弱」字平中有奇,靜中有動,開合自如,顧盼生姿,前後呼應,變化多端,真可謂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神來之筆,「結構大師」的美譽誠不虛也。

那麼,其他書家的 「弱」字是怎麼寫的呢?我們不妨一看。

「弱」字楷書舉例

楷書,無論是早於歐陽詢的北碑,或是與其同時代的虞世南、禇遂良,還是稍晚的張旭、顏真卿,此字的變化均不及歐陽詢,更無論宋之後的楷書。

「弱」字篆書(小篆)舉例

篆書,「弱」字為會意字。小篆字形,兩把彎曲的弓,「彡」象毛羽之形,合起來表示柔弱。左右兩部分無變化,當然這也是篆書要求平正對稱的性質使然,而篆書卻可以通過弧線的處理,展現字的靈動與變化。

「弱」字隸書舉例

隸書,幾無變化。

「弱」字行書舉例

「弱」字草書舉例

行、草書,筆勢靈動,結構多變,但這是由行、草字體的本質使然,就其變化來說,遠遜於歐陽詢的楷書「弱」字。

綜上所述,歐陽詢的楷書,常寓靈動於規矩之中,出意料於法度之外,靜中寓動,平中見險,正中出奇,正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謙謙君子,溫文爾雅,絕無「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顛狂之態。

南朝書家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孫過庭《書譜》云:「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無論什麼字體、書體,都需要寫出神采。楷書貴在能於靜穆中蘊靈動之姿,行草難在能於靈動中寓靜雅之氣。

楷書寫好了,自然靈動;行書寫不好,難免刻板。刻板與否,與字體、書體無關,而與書者的才情和功力有關。鑒於此,您能說楷書一定刻板,歐陽詢的楷書最為刻板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潤德書屋 的精彩文章:

趙永紅2018年書法及篆刻潤格

TAG:潤德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