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陶瓷的做偽與鑒定,無法仿古瓷經歲月 滄桑留下的使用痕迹

古陶瓷的做偽與鑒定,無法仿古瓷經歲月 滄桑留下的使用痕迹

談文玩鮮事兒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

古陶瓷的作偽

瓷器的仿製作偽,自古以來就有。不僅有 私家的作偽,還有官方的仿製。近代隨著 科學技術日益發達,將古代瓷器的制瓷原 料、胎釉配方、燒造技術進行標準分析, 更使得仿造品魚目混珠,真偽難辨。

1、陶瓷作舊手段:辨別瓷器的新舊,首先 看有無年深日久形成的一層柔和光暈(俗 稱「蛤蜊光」),如果為刺眼的浮光而無此光 暈者一般即為新瓷。因此,新仿瓷器的作 偽須從消「火光」開始,主要有幾種常見方 法。

一是酸浸法:瓷器的釉為一種硅酸鹽,由 正硅酸的二價酸與鹼金屬或鹼土金屬化 合,形成光澤美麗的透明玻璃感釉面。用 醋酸、氫氟酸、硝酸、草酸等能與硅酸鹽 起反應的酸液浸泡瓷器就能造成釉面腐 蝕,使釉面黯淡,出現混濁感,從而消 去「火光」。有的不浸泡,直接用沾酸的抹布 反覆擦釉面,也能達到效果。此種手法弊 病在於酸對釉面腐蝕過於強烈,使釉色失 透,光澤過於黯淡,甚至呈乳濁狀,比之 那種歲月積累自然形成的「蛤蜊光」有天壤之 別。

二是手磨法:瓷器出窯後,以汗手盤磨數 月,直到消去刺眼「火光」。但此種手法耗時 費工,且須仔細周到,現採用的已不多 見。

三是水磨法:將器物放在不斷流動的水 下,用水的流動來柔和摩擦釉面,從而消 去「火光」。

四是油磨法:先用漿砣輕輕擦磨,復用牛 皮膠砣沾油磨之消除細痕,使釉面平滑潤 澤。

五是混合浸法:將幾種溶液混合在一起使 用,例如茶葉水與煙灰水,醋酸浸後再用 茶葉水、草木灰水等。這樣不僅能消去「火 光」,還能作出各種各樣的污漬,讓人誤以 為是年代久遠使用所致。

六是土埋法:將新瓷埋入細泥,曆數天取 出用干布擦去,如此往複數次後可見釉面 有發黃的老色。

七是氧化法:用強氧化劑高錳酸鉀使釉面 氧化,除表面呈微微紅色外,其餘特徵與 酸浸法處理後一致。

八是作假底,將有款名瓷的底換裝在新瓷 上,再在底足之外做鐵鏽,將鐵鏽烤乾後 敷一層川白蠟,掩蓋所接痕迹。現所見只 限瓶罐之類。

以上無論哪種方法都無法仿好古瓷經歲月 滄桑留下的使用痕迹。偽品一般沒有這種 痕迹,即使刻意為之,也顯得極不自然, 破綻百出。另外古瓷釉色失亮之中仍有透 亮之處,較以上方法處理後截然不同。

2、古陶瓷土銹作偽。常見有以下幾種手 法:

一是土埋法:將仿製的陶器埋入地下水豐 富的黃土中,埋數月後,取出晾乾,反覆 數次,便可以生成土綉,埋在古陶燒制舊 址或古墓中,則效果更佳。這種手法的弊 病在於土綉生成時日尚淺,與陶器結合不 緊密,用指甲或刀刃輕刮就會脫落,而真 土銹決不會有如此的現象。

二是加熱法:將陶器烤熱,再將取自古陶 舊址或古墓的土摻以白礬趁熱反覆塗抹, 如此往複,直到顏色與出土無異為止。此 種手法的弊病也存在結合不緊密,另外若 以加鹼開水沖洗,土綉會全部脫落。

三是膠泥法:先將陶器完全浸濕後用洋灰 漿浸泡,再用黃膠泥塗滿,用布壓上,放 入窯中。約過半月取出,再用古陶舊址或 古墓的土製成的黃泥漿浸泡數日,晾乾後 用刷子刷去浮土即可。經過這種處理的土 綉與出土土綉極為相似,且與陶器緊密結 合,即使用利刃刮削,也不易脫落。此種 手法弊病在於真正出土的陶器,其陶質已 變為粉質,而偽制的陶器其陶質仍為泥 質。觀察脫離土銹若帶粉質應為真器,反 之則為假。

四是上色法:在陶器表面先塗刷兩遍蟲膠 漆,然後以蟲膠漆調礦物顏料浸泡陶器作 成底色,最後表面施白芨汁作土銹。此種 手法作出的陶器一進熱水,作偽痕迹便一 覽無遺。至於補修器、拼按器,其按縫處 土綉不會與原物凝結為一,細加辨別,不 難看穿。

3、換款和磨款。有的瓷器精美但款識年代 卻較近,往往有作偽者將其底款和釉一齊 磨去,換以年代久遠的款識,然後改裝燒 釉。完成後以汗手盤磨數月,方可使新舊 釉色澤和諧統一。明代瓷器多無款,底部 無釉,常見將清代同色瓷磨去款識底釉, 以充明代瓷器。

4、缺損修補。瓷器易碎,古瓷缺損就大大 降低了其價值。於是便出現了古瓷的修 復。其手法常見有以下幾種:

一是粘接。用雞蛋清均勻摻以石灰,再用 青竹燒取竹瀝,將兩者調和熬成膏粘在破 損外,用繩縛緊。放水中煮沸一到兩次, 置陰涼處三五日去繩索。這樣處理後粘接 處不但十分牢固,而且沒有破痕。

二是補釉。瓷器如果有不太明顯的破紋, 先將破紋清洗乾淨,再磨去一些原來的 釉,重新加釉吹燒。

三是化學劑粘合。現在瓷器的修復多以化 學合成環氧樹脂作粘合劑,以硝基漆、天 拿水、並烯顏料為瓷釉上釉罩光。如果花 紋處有破損,則需作色重繪花紋再上釉罩 光。修復過的瓷器放入滾開的鹼水中,就 會原形畢露。最簡單的方法是從聲音上鑒 別,修復過的瓷器敲擊起來聲音沉悶,沙 沙作響,而未修復過的瓷器敲擊起來清脆 悠揚,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四是鑲口。宋代瓷器中有口鑲銅圈的,後 世作偽便將後代瓷器口有傷外磨平,以銅 圈鑲上,以充古器。許多口被損傷的名器 都用此法處理。

五是磨口。如瓷器中瓶頸長者,高瓶頸處 損壞,就把其磨平,改為短頸。可瓶口吹 釉就用吹釉,不行的就打成毛邊狀,使人 誤以為此瓶原來有蓋。這類器物看上去不 倫不類,極易鑒別。

5、添彩。清雍正前,以素瓷居多。將素瓷 添加彩繪,再入窯燒制,能提高其價值。 但用彩料繪製不是彩料過濃便是粉質過 厚,而且與質地光澤不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大事我先知 的精彩文章:

喜出望外,銀元包漿真假鑒別竟然這麼簡單,自然形成的能仿造嗎
太美,讓人一眼便知,這些文玩寶貝的包漿,沒有幾十年是形不成的

TAG:文玩大事我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