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明清瓷上有各類宗教紋?

為何,明清瓷上有各類宗教紋?

1

明太祖畫像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曾出家為僧,對佛教有著一種天然的同情,

對其利弊也詳知,執政之初有意對佛教加以整頓,排斥元代諸帝所信奉的喇嘛教,支持漢地傳統佛教。

明代諸皇帝重視喇嘛教的傳播,派使者前往西藏請高僧來京講經說法,並賜法號,崇敬喇嘛教。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明寶杵紋瓷盤

明青花蓮瓣梵文碗

在這樣的背景下,瓷器紋樣中處處尋見藏傳佛教的痕迹。

自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形成三大分支體系,漢傳、南傳、藏傳。

藏傳佛教以大乘佛法為主,分為密宗與顯宗。

早在佛教入藏前,西藏高原原有原始宗教—苯教,其歷史遠比西藏君主制還要更為悠久。

明永樂青花寶相花綬帶耳葫蘆扁瓶

明宣德青花寶相花綬帶耳葫蘆扁瓶

明代瓷器上佛教紋飾出現了佛門八寶紋,也稱為佛家八吉祥。

即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

其中法輪為首,也是佛法代稱。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連托八吉祥紋罐

佛教借「輪」喻法,表示佛法無邊,摧邪顯正。

法輪一般為八個輪輻,代表八正道,圓圈代表佛教教義完滿。

將法輪美化為花形圖案。

八吉祥象徵八種物象,表達著佛教威力;

這八種物象被描繪成八種具體圖案,簡稱輪、螺、傘、蓋、花、罐、魚、長,

以蓮花分別托起八吉祥自永宣時期開始,歷經明清兩朝時多時少,卻從未間斷。

明青花古蘭經三足筒爐

明成化青花花卉梵文盤

明成化青花梵文碗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四方瓶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燭台罐

到了明代中葉,瓷器上的宗教紋飾多了些內容,

不僅僅是佛教題材,伊斯蘭教紋樣也開始出現。

說明明朝總體上推崇佛教,對其他宗教如前期的伊斯蘭教,後期的道教都採取了包容態度。

使得明代瓷器也融入這些宗教文化元素,裝飾圖案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2

明嘉靖皇帝畫像

明嘉靖青花仙人葫蘆瓶

明朝後期由於嘉靖皇帝對道教的狂熱喜好,使得這一時期的瓷器上大量出現了道教圖案,這使得明朝宗教文化題材呈現出豐富之像。

早在嘉靖帝還是孩童的時候,就受到身為興獻王的父母崇尚道教影響,尊道教,敬鬼神。

他為此一生為長生不老奮鬥,卻暴斃於煉丹,寫就了一出人間悲劇。

因此,嘉靖一朝富有道教色彩的瓷器十分豐富,各種風格齊全。

明嘉靖青花八仙雲鶴紋葫蘆瓶

明嘉靖青花雲鶴海水紋梅瓶

道教在中國歷史雖然久遠,但長時間地遊離於世間,老莊的生存哲學,雖為大家所尊崇,但仍存在許多差別。

老子出世,無為而治

莊子逍遙,天人合一;

道教作為社會主流宗教總不如佛教來得猛烈,即便是皇室依賴的李唐王朝,

老子因李姓而獲得推崇,但實際上比佛祖釋迦牟尼在老百姓心中宗略遜一籌;

而宋室徽宗,悟道參禪,尤為喜好大臣填寫「青詞」,甚至以此來拔擢官員;

到了明代嘉靖時期,這位信奉道教的世宗皇帝,極好長生不老之術,

凡宮中齋醮之時,以擅長填寫「青詞」邀寵的臣子,多有提拔,成為明朝官場的一道奇觀。

明琺華彩塑八仙人物造像

此時朝廷道教風氣極重,反映到瓷器之上為由里及外的道家氣息。

道家紋飾內容豐富,道教的雲鶴、道教的八仙人物,以及葫蘆的造型,都在傳遞著道教的文化。

嘉靖朝因為上有所好,下必趨之,葫蘆造型的瓷器風靡一時。

明龍泉窯青瓷蓮花燈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軍持

明崇禎青花十八羅漢圖筆筒

整個明朝,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叟佔有一席,此消彼長,或同時生長。

陶瓷只作為一種載體,客觀從容地傳達當朝宗教的部分信息。

明代宗教信仰自由,充分體現著世俗含義,對社會穩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這在保存至今的眾多帶有不同信仰紋飾的瓷器上得以充分體現。

3

清順治皇帝畫像

清順治十四年青花人物圖凈水碗

清康熙素三彩海馬八吉祥紋罐-北京故宮

清乾隆青花釉里紅纓絡八吉祥尊

清道光青花蓮托八吉祥紋雙耳瓶-北京故宮

清朝在未入關前,信奉薩滿教,但滿族人成為統治者的時候,開始信奉藏傳佛教。

順治九年,順治帝迎請五世達賴喇嘛來京,接受清朝冊封。

康熙時期接見了五世班禪喇嘛,並特地在承德避暑山莊附近興建喇嘛寺廟。

雍正帝為了表示對藏傳佛教的虔誠信仰,每日親自誦經念佛,自稱「天下第一閑人」,喜歡佛道裝扮。

乾隆帝為了維護西藏的穩定,設立選拔達賴和班禪的「金瓶掣籤」制度,

將過去的雍和宮改建為喇嘛廟,供奉藏傳佛像,皇家按規制每年前來禮佛,延續香火。

清順治青花佛像碗

清康熙青花飲中八仙歌杯

此時,清順治和康熙瓷器上開始出現一些與佛教相關的故事作品,數量不多,

表明當時的統治者對宗教的態度都比較謹慎,

在宗教問題上沒有過多地狂熱追捧,國事家事分開,

不能把個人對宗教的情感無原則地帶給社會,這在中國封建史上難能可貴的。

清雍正帝喇嘛佛裝像

雍正帝在即位之前就自號「破塵居士」,留有許多裝扮像,

其中他身著喇嘛佛裝之像,以此表明他崇尚佛的一面,

其手持佛珠,肅穆端坐在山洞中,可以體味出雍正帝信佛的虔誠。

清雍正青花纏枝蓮紋缽

清雍正青花八吉祥紋雙螭耳抱月瓶

正是這種虔誠,讓這位雍正瓷器中佛教紋飾嚴謹,

層層佛教八吉祥、蓮瓣、蕉葉、忍冬等各種紋飾,完全徹底地表達佛教含義,

這也是當時的御窯廠為了迎合雍正帝崇佛的心理而精心製作的。

清順治青花十八羅漢紋三足爐

4

清康熙皇帝畫像

清康熙青花羅漢爐

明亡清興之際,一些明朝士子認為這又是一次滅頂的文化災難,

但定鼎中原的滿清統治者很快就看清了文化形勢,制定了「崇儒重道」的國策。

清代康熙皇帝認為儒學,比較空寂的佛道宗教更有利於符合清王朝的政治統治需要。

清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頒布十六條聖訓,意在化民為俗,文教為先。

對於眾多宗教,清政府以儒教學說為正教,佛、道、回,以及外來的基督教、天主教等都在正教之下,

清政府樹立政權的權威與觀念不遺餘力,導致清王朝的宗教政策的鮮明。

清康熙青花八仙人物碗

清康熙八仙祝壽圖青花香爐

康熙皇帝本人並不仙佛,在與大臣探討宗教信仰問題時,表達了自己的好惡;

雍正帝認為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各有所長,亦各有不及,缺一不可;

乾隆帝登基當年,就有各類宗教事件稟報,遂下旨約束過度的宗教人士及其行為。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5

清雍正皇帝畫像

清雍正鬥彩纏枝蓮托梵文杯

清雍正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碗

雍正帝中年登基為帝,正值人生黃金時代,人生閱歷豐富,

所以利用皇權調和佛道儒的關係得心應手。

它在處理日常繁忙的政務之餘,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講經傳法。

由於,清朝皇家推崇佛教普及的態度,導致從雍正時期開始,許多宗教紋飾的瓷器淡化融合,

裝飾意味大於宗教意味,讓佛教出現生活趣味。

6

清乾隆皇帝畫像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花八吉祥紋尊

清乾隆青花蓮托八吉祥紋雙螭耳瓶

乾隆皇帝在位整六十年,禪位於嘉慶帝,又實際執政四年,成為中國執政最久、壽命也最長的古代帝王。

這與他一生和佛教有不解之緣相關係的。

乾隆帝的生母鈕鈷祿氏,一生篤信佛教。

高宗即位,以世宗移命,尊母為皇太后。

據《清史稿》載:「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養,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國體。太后偶言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上從之。」

由此可見,乾隆皇帝之孝心,其母之佛心。

清乾隆黃地洋彩錦上添花暗八仙雙龍耳瓶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貫耳尊

乾隆帝秉承清代前幾位皇帝的態度,對佛教禮敬有加,

在國泰民安之際,鑒於以往歷史教訓,因勢利導,對藏漢兩地佛教寬嚴相濟,讓宗教為皇權服務。

乾隆帝受其父的影響,從小學習佛教,與佛教高僧們一起研習佛法,對佛理瞭然於心。

它即位後與喇嘛教僧侶往來密切,遂將雍和宮改為喇嘛廟。

清乾隆青釉浮雕青花描金粉彩蒜頭瓶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福壽紋如意耳抱月瓶

清乾隆黃地軋道描金粉彩八卦鏤空轉心瓶

乾隆時期佛教瓷器蔚為大觀,出現了許多瓷器新造型,

如八吉賁巴瓶、壺。乾隆帝持賁巴瓶修行密法,足見其對宗教態度的虔誠。

這一時期,清宮還製作了不少大件瓷器,變化萬千,

這類作品都不厭其煩地展現一個主題,即佛教八吉祥紋,畫工精湛,可見乾隆朝對宗教的寬容。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紋賁巴瓶

清乾隆青花蓮托八吉祥紋盉壺

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盤口瓶

這種寬容心態還表現在其他宗教瓷器作品上,道教在清代遠不如明代晚期興盛,相關題材銳減,品種多有變化。

由明代的八仙過海人物紋飾變成八種道教神器紋飾,將道教意圖暗藏其中,還出現了八卦陰陽魚圖形。

這些帶有道教符合的作品,表明宗教意味已經退居二線,逐漸演變成為宮廷與民間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現象,

也讓乾隆時期的文化心態寬鬆,繼而成就了乾隆朝的文化大業。

清康熙耶穌洗禮圖盤

清康熙青花描金耶穌受洗圖盤

清康熙青花金彩耶穌受洗圖餐盤

清康熙青花金彩耶穌受洗圖餐盤細節圖

清代康乾盛世時期還偶爾出現外銷瓷中的基督教題材瓷器,

圖案紋飾主要反映基督教聖經里的故事題材,顯然是西方人來中國訂燒的作品。

但回首一想,依然能感受十八世紀清代康乾盛世時中國的經濟實力雄厚和國家的廣闊胸襟。

清道光粉彩七珍八寶杯

清粉彩七珍八寶供盞

清道光粉彩七珍八寶紋碗

清代乾隆之後,隨著國力的急劇下降,中國瓷器生產也隨之江河日下,乏善可陳,宗教紋樣的作品也就湮沒無聞。

終清朝一代,宗教紋樣的瓷器作品在清廷的控制下得以發展。

由於清王朝統治者的重視,它與漢地、藏地、蒙地的宗教都保持這良好的關係,既不放縱也不過度限制;

在提倡以儒學為主的統治方略下,讓宗教健康地發展。

清光緒青花纏枝蓮托八寶貫耳瓶

清雍正白琺琅地鳳尾紋洋彩寶相八卦紋描金燈籠尊

清雍正青花釉里紅海水八卦圖案

陶瓷作為中國最傳統的器,承載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從未間斷,

帶足了某一段歷史時期的每一類文化信息。

宗教與人們的關係如此密切,一定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到瓷器上面。

無論是宗教內容的陶瓷作品,還是宛如汪洋的間接作品,

都早已消融在我們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滋養著中華民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北朝至隋唐時期的佛造像,先睹為快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