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

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




作者 | 

桂洋

來源 | 讀者(duzheweixin)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請收起隨時碎掉的「玻璃心」


 


常常聽到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著名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也說:





一招領先,一輩子領先。於是一批批父母在起跑線上展開了不問前路、不計後果的殊死搏鬥。


 


然而,起跑線就是你一生的「命運」嗎?




把起跑線看得太重的家長們,削尖腦袋幫孩子在起跑線上搶到一個好位置,然後就把孩子保護起來,最好不要受到任何挫折和刺激。




好像這樣,人生就妥妥地成功了。


 


於是,在起跑線理念下長大的孩子,變得「輸不起」。遇到一點事情,就「整個人都不好了」。


 

要知道,即使考進了清華大學,也有那最後30%的人。

起跑線永遠在調整,人生的賽道永遠無常、時時歸零。







出生於一個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進入一個好學校,遇上一個好老師,都跟中彩票一樣,頂多只能算是交了一次好運而已。


 


大家都在訓練搶先跑出去十幾米的爆發力,卻忘了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在這場長跑中所考驗的眼界、精神、體魄、人格、性情……變數太多了。

真實的命運常常是——「運」給你的東西,「命」撐不住。


 


 


所謂的「命」,


就是你看問題的方法和行事方式


 


以前有一個同事,總是把「命途多舛」掛在嘴上。


 


工作中他總是覺得有人跟他作對,生活中總是有各種事讓他糾結抑鬱,遇到點事就覺得天塌了,於是求神拜佛,把希望寄托在算命先生身上。


 


你會發現有一些人,諸事不順,總是會遇到同樣倒霉的事兒,遇到事情總是犯同樣的毛病。


 

難道,這就是命嗎?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講過一段話:


 



注意你的想法,


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




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

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改變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決定你的命運。


 




就像我那位前同事,他看人看事看問題,總會從陰暗面出發,行事風格總是出口傷人,遇到事情就是六神無主,還總把義務和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


 


人生就像一條長河,偶爾的起起落落,波濤洶湧,都改變不了它大的走向。


 


所謂的「命好」,就是一個人獨特的看問題的方法和行事方式。

思維方式出問題的人,命運之神是永遠不會光顧的。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缺乏見識




諸事不順的人都有三個問題: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矩。


 





有人說:認知,幾乎是人與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


 


我們經常能遇到一些人,無論你怎麼跟他溝通,都講不通道理,所謂「夏蟲不可語冰」,說的就是見識的差距。


 


有的人賺錢只是為了賺錢,他並不知道「成功只是手段,而幸福才是目的」。見識一旦局限,變成了一生的命運,就很難打破。


 





其次,缺乏愛。


 


沒見過愛的人不會明白愛,沒愛過別人的人不會懂得愛。缺乏愛的人難以大氣,不大氣的人難成大事。


 


我們經常能看到各種條件不錯,但談戀愛總是碰壁的人,對方往往評價他都是:不懂得愛別人。


 


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成長,才懂得施予大於接受的快樂。

才不會把自己的一切行為困在自私的狹小的出發點裡,才能在為人處世上有更大的格局。


 





最後,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缺乏規矩。


 


孔子曰,從心所欲,不逾矩。


 


缺乏規矩的人,總是會踩到別人的腳趾而不自知,輕則沒人願意幫他們,重則大家會跟他作對。而不自知又造成了他們對人、對社會有一種戾氣,麻煩越來越大。


 


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矩,是比缺錢更可怕的事。


 


貧窮可能會在短期內使物質條件差一點,但是並不影響父母在見識、愛與規矩上培養孩子。


 



終生學習,向死而生


 


莊子在《秋水》篇中說到,河神開始看百川匯於大河,覺得很了不起,等到了海里,「望洋向若而嘆」,「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看到更大的世界,才知道自己的渺小,看到更優秀的人,才能看到更大的天地。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於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而見識的高低,取決於我們的環境,以及閱讀的意義。


 


生逢其時很重要,勤能補拙也有道理。

造成一個人成功和幸福的必要條件很多,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個是充分條件。





  


很欣賞最近拾遺君寫給兒子的幾句話:


 



萬勿自私,從小就當散財童子。


施與受之間,多成為前者。




見最多的人,被最少的人看到。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羨慕的。




住一次總統套房,再住N次鄉村野店。吃一次米其林三星,再吃N次蒼蠅館。


在不為禍他人的情況下,快樂地享受生活。


 


深以為然,我準備以後也講給自己的孩子聽。還要再加上一條:享受讀書,體會在長跑中不斷成長的快樂。


 


多學學科學看看世界,與更優秀的人同行,方知見識短淺、自我渺小;


多博覽群書了解人性,知道除生死無大事,才覺生活無常、從容是真。


 


牛津大學聖埃德蒙說過一句話:「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




譯成中文應該是:

「終身學習,向死而生。」


 


別忘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作者:

桂洋,《讀者》微信專欄作者,新媒體主編。85後媒體人。在雞湯與岩漿之間遊走的新女性生活倡導者。讀一本好書,睡一個好覺 | 

來源:

讀者(duzheweixin) | 本文有刪改




主編:孫愛東 | 版式:張初 | 編輯:張初












閱讀 

 

品讀 

 

全集,點擊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 的精彩文章:

新年寄語半月談,送你《2018 時政日曆》!!!
2022,屬於每一個中國人!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