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逃殺背後的心理學

大逃殺背後的心理學

一個無人的孤島上,你靜靜地躲在草叢裡,秉著呼吸悄悄地觀察著四周。毒霧從背後不斷地擴散,你的皮膚逐漸沾染上了綠色,如蟻噬般疼痛難耐。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滲出,你微微虛了一下眼睛,汗珠從眉腳滑落,以防遮擋住視線。前方的草叢突然有些響動,隱約可以看見有個人在向前爬。為了不被發現,你盡最大的努力屏住呼吸,可是面對降臨的危險與唾手可得的勝利,你的手忍不住開始顫抖,心臟瘋狂得似乎要湧出胸膛,理性正在被腎上腺素一點點吞沒……

這是最近的一款很火爆的遊戲--《絕地求生》--玩家們的真實體驗。藍洞公司憑藉這一款遊戲,舉世聞名,只花了幾個月時間。自從2017年3月發布以來,已經發行幾千萬份,而半數玩家來自中國。而其勝利語:winner winner,chicken dinner.也相當接地地翻譯成:大吉大利,晚上吃雞。

為什麼這款遊戲這麼火爆?其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學知識?

1

心流理論

絕地求生遊戲規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毒圈會逐漸縮小,所有的人都會被迫向圈中間聚集。遊戲的不斷推進,遇到其他玩家的幾率也在不斷變大,注意力也越來越投入的遊戲中去,即產生心流。此時內心也會產生高度的興奮感和充實感。無論是輸或贏,生理心理都會因刺激而獲得滿足感,也就是越玩遊戲越快樂。

伴隨著心流,也會有「沉浸感」產生。根據心理學家Jamie Madigan的理論,沉浸感也就是「空間臨場感」。玩家諸如圖像、聲音、移動等線索,形成遊戲虛擬空間的心理模型和對於這個世界的假設。一旦對遊戲世界的心裡模型的產生,玩家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判斷自己是處在想像中的世界還是真實的世界。

2

遊戲心理學

這裡主要討論遊戲動機和情感體驗。遊戲動機有初次動機和持續動機。吃雞的遊戲動機包含了:好奇、社交(尤其是手游版)、殺戮和自我實現。吃雞的初次遊戲動機和持續遊戲動機,有時一致,有時不同,但都是較為長久,也是吃雞這個遊戲火爆的原因。

另一方面,情感體驗和心流理論較為相似。遊戲本質上是娛樂,吃雞因其較高的注意力投入和超多人競技的特性,會促使玩家產生較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在較為枯燥的日常生活和固化的當代都市,能夠引起較大的反響

3

拉賓互動公平理論

拉賓互動公平理論的大力應用其實是吃雞這個遊戲較於公平競技遊戲的一大不同,更體現在於物資搜集和分配時。

理論原則: 1.對於有好的人其他人願意犧牲他們自己的物質利益。2.玩家願意損失自己的利益去懲罰那些不友好的人,也就是我什麼也不管都要弄死你。3.前兩條在物質損失越小的情況下越容易發生。

吃雞遊戲中,隊友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而如何實現團隊的共贏是四個人都要去思考的事情。

《絕地求生》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遊戲環節,這個也是目前很多遊戲的共有環節—開箱抽獎。這個箱子也就是恐怖的斯金納之箱。原則上是可變獎勵的激勵,產生的效果更強。當然,吃雞中這個心理學的應用不算大,但在《陰陽師》《FGO》等遊戲中效果顯著。

中南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南心苑 的精彩文章:

TAG:中南心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