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輪美奐香爐具

美輪美奐香爐具

香爐,顧名思義就是「熏香用的爐子」,所以也被稱為「香熏爐」。它是最常見的香器具,可在其中熏燃香粉、香丸、線香、盤香、原香材等。香爐是為配合各種不同的焚香或熏香形式而產生的,因此,用香形式或場合不同,所用爐具也有所不同。同時,香爐的演變和發展,也推動了香文化的發展進程。

除了焚、熏香的用途之外,香爐還具備美觀和裝飾的作用,因此,香爐的形制、造型、色彩、紋飾琳琅滿目,各有千秋,配合裊裊煙形和芬芳的香氣,讓用香的情境交融。

香爐從材質上可分為:陶爐、青銅爐、瓷爐、黃銅爐、銀爐、金爐、玉爐、琺琅彩爐、琉璃爐、木質爐、石質爐、紫砂爐等。

戰國·灰陶熏爐[山東博物館藏]

西晉·青銅香熏[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藏]

高14厘米

半球形爐身,下承三足。爐下為侈口圓盤,折沿。爐蓋雕鏤規則幾何形出煙孔,蓋頂立鳥形鈕,昂首翹尾,栩栩如生。整件香熏造型古雅,自有西晉風韻氣度

宋·龍泉窯青釉弦紋三足爐[故宮博物院藏]

高9.3厘米,口徑14.5厘米,足徑5.5厘米,足距7.9厘米

爐口沿較寬,直壁,圈足,足下承三個雲頭形足,三足與圈足在同一平面。器身凸起弦紋四道,上下各一道,中間兩道。通體施梅子青釉

此器造型古樸大方,以釉色取勝。梅子青釉勝於一般青釉,可與翡翠媲美,尤為難得

爐是由商、周時期的青銅鼎演變而成,多用作禮器。瓷爐最早始於三國時期的東吳,宋代以前常見的是托爐,宋代開始流行三足爐

現代·活環龍耳爐[巧生爐博物館藏]

唐·滑石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11厘米,爐膛徑13厘米

清·白玉朝冠耳鏤空香熏[故宮博物院藏]

清·掐絲琺琅香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清·象牙香爐 [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5厘米,爐膛徑5.5厘米

民國·玻璃香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10厘米,爐膛徑9.5厘米

香爐按用途可分為:供奉爐、熏衣爐、熏被爐、書案爐(文爐)、帳中爐、壓經爐(鋬耳三足爐,也作押經爐)、行爐、琴爐,等等。

漢·陶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36厘米,爐膛徑12厘米

現代·灑食壓經爐[爐舍藏]

唐·邛窯瓷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10厘米,爐膛徑8厘米

宋·紫金釉瓷行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香爐按形制可分為:鼎式、豆式、簋式、鬲式、缽式、蓮形、獸形、鴨形,等等。

清·青玉方鼎式爐[故宮博物館藏]

通高13.5厘米,口徑10.1厘米×7.1厘米

爐為青玉質,材質良好。整體呈長方形,兩側各有一朝天耳,四夔形足。爐身四面紋飾相同,口沿下飾夔紋,腹部紋飾以獸面紋為主,並有八出戟

此爐是陳設用品,仿古特徵明顯,其造型仿商代青銅方鼎,獸形扁足具有商晚期青銅器足的特點,獸面紋和夔紋也是當時流行的紋飾

漢·青銅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44厘米,爐膛徑23厘米

宋·龍泉瓷香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8.5厘米,爐膛徑11厘米

明·藍釉瓷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6.5厘米,爐膛徑11厘米

明·象形香熏[山東博物館藏]

明·掐絲琺琅鴛鴦式香熏[故宮博物院藏]

高20厘米,長17.3厘米。清宮舊藏

香熏鴛鴦式,昂首,直立,口微張,一掌踏在一片掐絲琺琅荷葉之上,作單腿站立狀,背開一洞,上置鏤空古錢式蓋,用以放置香料和散香。鴛鴦的羽毛紋則分別用紅、藍、綠、黃、白等顏色的琺琅釉裝飾

自萬曆年間(1573~1619)起,仿動物、植物等「仿生」造型的掐絲琺琅器開始盛行,如鵝形匙、獅式香熏、菱花式爐、梅花式缸等。此香熏即為一件仿生造型掐絲琺琅器的代表性作品

香爐又可分為單爐和套組爐。常見的套組爐有行爐+香寶子;香爐+香瓶+香盒(爐瓶三事);多層印香爐,等等。

唐·銅鎏金獅子鎮柄行爐、銅鎏金香寶子[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藏]

唐代。長37厘米;高16.5厘米

唐代銅器繼承並引入了鑄造、焊接、鏤空技術,鎏金也在其上運用,使之更為精美。這件精美的鎏金獅子鎮柄行爐顯示出當時高超的技術水平

該香寶子與銅鎏金獅子鎮柄行爐為成套組合。香寶子分器身與蓋。器身仿青銅器豆形,蓋為七層塔形鎮。香寶子用於盛放香材或香丸,經常與香爐配合供奉於佛前。此件香寶子造型肅穆端莊,材質以銅鎏金,技藝精湛

清·白銅如意形焚香爐[山東博物館藏]

香爐的色彩也是多樣的,有單一的陶土色、青銅色、黃銅色、白瓷色、青瓷色,還有三彩瓷、錯金銀、灑金、琺琅彩,等等。

戰國·陶土色陶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28厘米,爐膛徑18厘米

漢·彩繪陶香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宋·青白瓷香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15厘米,爐膛徑12厘米

宋·綠釉瓷熏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高19.5厘米,爐膛徑19厘米

唐·洪州窯香爐[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藏]

明(嘉靖)·鬥彩折枝花卉紋三足爐[首都博物館藏]

北京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

此爐為仿明成化鬥彩,爐身下部繪折枝蓮花,彩色淺淡,近於成化。爐身上部繪八卦紋,屬道教圖案,反映出嘉靖時期的紋飾特徵

香爐的紋飾多是代表吉祥、如意、富貴、美好等深刻含義的紋飾。

清(乾隆)·古銅彩雙耳爐[故宮博物院藏]

高4.9厘米,口徑8.9厘米,足徑7.3厘米

爐平沿,短頸,扁圓腹,頸、腹間有對稱雙耳,圈足。通體以茶葉末釉為地,器內光素,器外以金彩為飾,口部平沿及近足處繪卷草紋,口沿下繪回紋,肩部繪如意雲頭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夔龍紋,底心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印章款

此爐造型、釉色、紋飾皆仿銅器,工藝精巧,紋飾描金,充分顯示出乾隆時期官窯高超的制瓷工藝

清(乾隆)·掐絲琺琅葫蘆紋式爐[故宮博物院藏]

通高10.4厘米,口徑9.7厘米,底徑7.7厘米。清宮舊藏

爐為盨式,扁圓腹,兩側有獸耳,蓋上有銅鍍金四螭鈕,圈足下承銅鍍金四獸面足。通體施天藍色琺琅為地,蓋面飾獸面紋,邊緣飾葫蘆紋及三角形等幾何紋,爐身飾葫蘆紋及變形幾何紋。底部以藍色琺琅為地,飾四朵纏枝花紋,中心鍍金雙方框內鏨刻陰文「乾隆年制」楷書款

此爐為仿古青銅器造型,製作工藝複雜,掐絲工整,鍍金光亮,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香爐的足、耳、鈕各具形態,各有喻意,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後章有詳述)。它們共同構成了香爐豐富的內涵、深厚的文化和耐人尋味的底蘊。

節選自香文化暢銷書《香爐》師寶萍、王妍婷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西翰方香道學習 的精彩文章:

宋代用香 精神上的修養

TAG:京西翰方香道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