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松醪」當簡單的松子泡酒?其實真正的釀造技術早已失傳

把「松醪」當簡單的松子泡酒?其實真正的釀造技術早已失傳

中國古代釀酒技術先進,這點應該沒人否認。但沒想到古人凡是個食物都能用來做酒,我在看書的時候便見過椰子酒、梨花酒、桃子酒、橘子酒等等。

這次在三言二拍里讀到的又不一樣,叫做「松醪」。注釋說是松子酒,我最開始搜有人說是用松子碾碎泡酒喝,後來發現遠沒有那麼簡單。

除了三言二拍里一帶而過的松醪之外,古時關於松醪的詩詞非常多。李商隱曾寫「松醪一醉與誰同」,杜牧則說「賈傅松醪酒,秋來飲更香。」

現在市面上依然可以買到松子酒,是東北吉林的特產。但在釀造技術里卻特別說明,興盛於唐代的松醪酒到後來釀造方式失傳,現在的製作工藝是根據文獻仿製的。

我想從文獻中仿製松醪,應該跟蘇軾的《中山松醪賦》很有關係。這篇賦是作為蘇軾的書法作品得以流傳,但內容基本跟這已經失傳的松醪有關。

蘇軾在文末特別寫到,「後予為中山守,以松節釀酒,復以賦之」。松節是指松樹的結節部分,普遍作為中藥使用,所以很明顯蘇軾喝的松醪主料不是松子。

這篇松醪賦里前後都是敘述和酒後感慨,中間一部分寫到「取通明於盤錯,出肪澤於烹熬。與黍麥而皆熟,沸舂聲之嘈嘈」,這就是松節、松脂與黍麥同時烹熬的過程。

製成的松醪「味甘余而小苦,嘆幽姿之獨高」,蘇軾認為好喝到什麼程度呢?「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蒲萄」,西涼葡萄酒自古就是貢品,但蘇軾覺得松醪比葡萄酒好喝多了。

現代版的松子酒,據說是選用中國長白山礦泉水和特產「百年紅松之籽」、松花粉、松針,再用陳香基酒釀造而成的松香型白酒。

從這段披露可以知道,現代松子酒把松樹身上能用的部分都用了,而且還找了陳釀白酒作為基酒,並不是完全依靠發酵形成的。

這個方法雖然比松子泡酒好多了,但跟蘇軾描寫的還是差別挺大。畢竟他寫的是「與黍麥而皆熟」,也就是松脂松節跟黍麥是同時發酵的。

那為什麼釀酒技術會失傳呢,我想正是跟發酵時間和發酵條件比較難控制有關。古時候每家每戶釀酒方式都不同,有些好酒沒有詳細記載,慢慢後人就釀不出同樣滋味了。

另外像松醪需要的松子、松脂、松花等,本身也不是隨處可見的原料。在《紅樓夢》等著作里就多次提到,松子是平民百姓家配得上賈寶玉吃的食物,可見其珍貴程度。

那麼要把這些原料拿來釀酒,消耗也是比較巨大的。唐代很多詩人緬懷賈誼,都提到他府上的松醪很有名,賈誼在西漢時位極人臣,製作松醪相對比較現實。

而像蘇軾寫的《中山松醪賦》其實還有姊妹篇叫《洞庭春色賦》啦,裡面就很明確寫了釀酒之人為「安定郡王」,這同樣不是普通人。

現代松子酒主要取松子、松脂的清香,據說可以跟荷蘭杜松籽酒相媲美,也很適合調製雞尾酒。但那讓蘇軾曾日飲幾何、覺天刑可逃的松醪,原來卻是再也沒有機會品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中好食光 的精彩文章:

古代做飯怎麼生火?當然不是都用鑽木取火啦!
正月初三不拜年就算了,老鼠娶親是怎麼跟我們扯上關係的?

TAG:書中好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