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臣打了勝仗回來,請皇上把您的嬪妃賞給我」

「臣打了勝仗回來,請皇上把您的嬪妃賞給我」

小說《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寫了一個人物,名叫蔡攸,奉旨前往淮西征討王慶,結果全軍覆沒,卻欺騙宋徽宗說,失敗的原因是士兵水土不服,戰鬥力基本歸零,這是老天爺安排的,他本事再大,也無回天之力。

《水滸傳》雖然是小說,蔡攸這個人物卻真有其人,而且是個官N代,他的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蔡京,他是蔡京的大兒子。

不愧是奸賊之子,蔡攸的「奸」,一點也不亞於他老爸,首先表現在他具備非同尋常的眼光,早在宋哲宗時期,就預感到將來的老大,一定是端王趙佶,他要把寶押在趙佶身上,而那時,他不過二十二三歲,在京城的裁造院做監守。

所謂的裁造院,簡單點說就是個制衣廠,只不過不是一般的制衣廠,裁造院所製作的服飾,一是供皇帝和賓客穿,二是供祭祀用,而蔡攸的職務,相當於制衣廠廠長。

一個小小的制衣廠廠長,當然與他的遠大理想相差甚遠,他必須給自己弄一個好的前程。

想方設法讓端王趙佶注意到自己,便成了他的第一要務。

他所做的,就是算好朝臣上下班時間,然後去他們下班之路上「等」著,於是,趙佶每一次下班回來,都能發現一個少年,看見他後就立即下馬,恭恭敬敬地拱手立在一邊,「謙恭有禮,觀之可親」

這個少年雖然看起來比他大幾歲,但長得眉清目秀,給人的感覺很舒服。

幾次「相遇」之後,趙佶忍不住問左右,這小子是哪家的公子呀,左右回答說是蔡京的兒子,趙佶便記住了這個「觀之可親」的少年。

果然不到一年,宋哲宗就掛掉了,如蔡攸預料的那樣,端王趙佶繼位,是為宋徽宗。

美好的第一印象果然「威力」巨大,登上皇位的宋徽宗一直沒有忘記那個「觀之可親」的少年,僅僅四年後,就把蔡攸弄了個進士出身,拜為秘書郎,讓他編修《國朝會要》,兩年內又升為樞密直學士。

沒多久,他老爸蔡京入相,蔡攸「再加為龍圖閣學土兼侍讀,詳定《大城圖志》,修《大典》,提舉上清寶籙官、秘書省兩街道錄院、禮制局」。

可是這個傢伙,卻「懵不知學」,甚至讓他寫篇文章,都不知如何下筆,在人才濟濟的新單位顯得那麼與眾不同,卻「以大臣之子的身份領袖其間」。

啥叫「領袖其間」?那是老大啊!

老子沒文化,可是老子是老大!其他人能服嗎?不服又能怎麼樣,有本事你也讓皇帝「觀之可親」啊。

一百多俊才博學之人,雖然人人不服,雖然個個在心中鄙視,但是見了他,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一聲「領導好」。

如果沒文化卻做了文化單位的老大是個「奇蹟」的話,那麼請求皇帝大人把自己心愛的女人賞給他,應該算什麼呢?

那是宣和四年(1122年),那時的蔡攸,已經靠溜須拍馬混到節度使的高位上了,大太監童貫征伐燕雲,宋徽宗命蔡攸為副宣撫,實際上是讓他做童貫的監軍,隨童貫出征。

無知至極的蔡攸居然認為大功唾手可得,入宮向宋徽宗辭行時,宋徽宗的兩個美嬪被他看到了,這個不知廉恥二字如何寫的傢伙,可能腦袋剛剛被驢踢過,竟然指著宋徽宗的兩個漂亮小老婆說:「臣打了勝仗回來,請皇上把她們賞給我。」

說這話時也許心中還在想:反正你的女人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賞一兩個給臣下,不過是在牛身上拔了兩根毛而已。

也許是宋徽宗早就知道他腦子進水了,所以並未責怪他,只是笑了笑。

好在運氣不錯,在童貫的十多萬大軍面前,僅有區區八千人的涿州留守郭藥師識時務者為俊傑,以涿、易二州為「見面禮」,投降了宋軍。

勝利,真的能唾手可得!

隨童貫撿了這個大便宜後,「功勞」自然也有蔡攸一份,軍隊進入燕京時,蔡攸被升為少師,封為英國公,回朝後成了樞密院的老大——領樞密院。

實際上,早在這之前,蔡攸就創造了另一個「奇蹟」,那就是和他老爸蔡京爭寵,而且他贏了,連他老爸都得尊稱他為「公」。

可是他做夢也沒想到,好日子會很快到頭。

靖康元年,宋徽宗禪位於兒子宋欽宗。

蔡攸這個靠給老子留好印象而平步青雲的傢伙,給兒子的印象卻很差,當御史說他的罪過不比他老子輕、其驕奢淫佚的程度超過了史籍的記載、應流放海島時,宋欽宗起初還算仁慈,下詔把他流放到萬安軍,一個位於今天的海南島、離海口還有五百里的罕有的敝陋之地,但是後來覺得,這種人是沒有資格繼續活在世上的,便派人到其流放之地,把他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詩一般的女子竟然是個「賭神」
「子不學 斷機杼」 古代賢父母怎麼教育小孩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