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春日減肥,主要靠餓?那麼胃真的會被越撐越大,越餓越小嗎?

春日減肥,主要靠餓?那麼胃真的會被越撐越大,越餓越小嗎?

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

於是最近我們在吃飯時,經常能聽到有些克制的人說「只吃一點點,不然胃要被撐大了!」

沒錯,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胃就像一個氣球,多吃東西胃就會慢慢變大,少吃東西胃就會慢慢變小。

於是減肥的第一步往往都是……餓著。

然後第二步是……繼續餓著,直到把胃餓小。

那麼問題來了,長期吃撐或飢餓會改變胃容量嗎?我們的胃真的和氣球一樣嗎?

首先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胃的結構。

我們的胃是個具有超強伸縮彈性的「袋子」,呈現出可愛的英文字母「J 」的形態。

一個人餓著肚子時和吃飽時,胃囊的大小有所不同,這很正常,但「胃容量」本身是不變的。

我們把普通成年人正常吃飽飯後的胃囊大小(注意是正常吃飽,而不是撐到扶牆而出),理解為通常的「胃容量」。

一般而言:

人在完全空腹的時候,胃大約有 100 毫升;

正常吃飽飯之後,可以達到 1200~1600 毫升。

也就是說,人在空腹和正常吃飽飯這兩種情況下,胃囊的大小差異可以高達 16 倍。

那為什麼很多人會感覺吃得少了,胃就會縮小了呢?

其實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多種因素導致的。

有時候,當每頓飯都越吃越少,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成了習慣之後,就很容易產生錯覺:是我的胃小了,所以我吃不下了。

這就好比得了重感冒之後一下子就沒胃口了一樣,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並不能說,你得了重感冒,於是你的胃容量就縮小了。

由此可見,胃不會被餓小!

而它,也不會越撐越大!

這是因為,當我們進食的時候,胃會出現容受性舒張,就是胃的容積變大,為容納食物做好準備,同時胃內腺體分泌增加,排空延遲,蠕動增強,為的就是讓食物在胃內充分和胃液混合,將食物形成食糜,一定程度上消化蛋白質,為下一步在腸道的吸收做好準備。

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較短,而含蛋白質和脂肪多的食物停留較長,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時間為4小時~5小時。這也就決定了我們三餐的間隔。

然而~~當食物排空後,胃又恢復了原來的形態,胃壁內的肌間神經叢不斷的發放基礎性的電衝動,維持胃處於一個輕微收縮的狀態。

所以不管是經常吃撐或者飢餓,都不存在將胃容量撐大或者縮小的問題,因為胃的形態根據有沒有食物,有多少食物,本來就是不同的,我們的胃具有非常良好的伸縮能力。

但是……

經常吃撐或飢餓很傷胃

即使無論吃撐或者飢餓,胃容量既不會被撐大,也不會餓到萎縮。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任自己的飲食,想吃就吃,想餓就餓。

相對胃本身的形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胃黏膜的問題。長期吃撐或飢餓對於胃黏膜和胃的功能是有明確影響的。

我們的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一個主要刺激就是食物,長期飢餓,缺乏食物的刺激,會導致胃酸分泌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粘膜腺體由於失用,可能出現萎縮的情況,注意這裡是粘膜腺體的萎縮,而不是胃本身的萎縮。

同時長期飢餓,由於缺乏食物的刺激,膽汁長期滯留膽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時間長了容易引發膽結石。

長期吃撐的時候,會明顯影響胃的排空功能,出現腹脹,長此以往,導致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

另外,如果一次性吃得太撐,還有可能出現嘔吐、急性胃擴張甚至胃穿孔等問題,想像一下氣球被吹到極限後的場景,就知道後果有多可怕了吧!

總之,我們的胃並不會因為多吃或飢餓而導致容量的改變,但我們也應該盡量避免長期吃撐或飢餓,保持規律的三餐,你對胃好,胃才對你好。

作者 | 劉冰(消化內科醫師)

來自 | 春雨醫生

新媒體編輯 | 張昭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快報健康 的精彩文章:

別人沖你打噴嚏 會導致你得什麼病?
春季減肥喝什麼茶 這5款最適合

TAG:城市快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