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房佳品看筆筒

文房佳品看筆筒

文房是中國古代官員文人讀書、寫字、辦公的處所,亦稱官府掌管文書之處,可稱為大雅之堂。文房用具肯定是既講究又文雅之物。除了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之物,數得出來的還有筆洗、筆舔、墨床、硯滴、硯屏、帖架、裁紙刀、筆筒、筆架、墨盒、紙鎮等十餘種物件。其中筆筒雖然小,但是卻蘊含了很多的文人情趣和文化內涵。

筆筒的出現很早,湖南長沙左公山戰國墓中,曾經出土一隻與毛筆在一起的竹製筆筒。筆筒的用材也是五花八門,竹木牙角、陶瓷銅錫、玉石等不勝枚舉。現僅就陶瓷所做的筆筒與各位看官瀏覽,以博一笑。

大清康熙年制山水人物紋大筆筒

該器青花為著名的青花珠明料所繪,俗稱「翠毛藍」,玉壁形底,上書「文章山斗」,四字款。文章山斗與學富五車都是讚頌學者的溢美之詞。寫出的文章用山為斗進行測量,可見其行文之巨,亦可稱文章之重。畫片題材為高山隱士,既顯示了學者的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又突出了主人公的品質高潔,憤世嫉俗。

同治款望子成龍粉彩筆筒

畫片的中心人物是一頭戴寶冠,手捋長苒的長者,周圍有手執扇子的侍者侍奉。從氣度打扮來看,不是皇帝也是宰相。

大清同治款束腰粉彩筆筒

畫片為四組英雄人物,所畫人物器宇軒昂,三縷長髯,左手扶帶;右手捋髯。粉彩略微凸起,表現了那個時代特有的英雄崇拜。

大清光緒年制太師少師釩紅彩筆筒

畫片為一隻滾繡球的紅獅,隱喻當朝首輔,並有子孫富貴,永享高官厚祿之意,是明清傳統民間紋樣。

清末民初粉彩攜琴訪友圖筆筒

畫片為兩組人物,一組為一官員由兩名童子相伴,持琴來訪。另一組為一官員手捧畫卷,由一名小童陪伴前去迎接。表現了那個時代的官宦人家的日常生活與人情往來。

清末民國青花福在眼前筆筒

畫片為中國明清兩代傳統紋飾,一長袍高冠的官人站在庭院之中,一童子手捧一枝錢樹立於官員眼前,童子上方一隻蝙蝠正在盤旋,明清的傳統題材是畫必有意,意必吉祥。蝙蝠喻「福」,「錢」捧於前喻「眼前」。您看,是不是很吉祥!

50年代粉彩白菜蘿蔔蟈蟈圖筆筒

畫片極為寫意,頗有白石先生的遺韻。雖然描寫的是極為常見的農村田園風光,卻有耐人尋味的含義。在一個小小的畫面上,既有植物又有動物,一靜一動,與平實中窺到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樸實無華的的生活本真。

50年代醴陵產紅花小鳥粉彩筆筒

畫片的構圖重心在筆筒上部。底部為大片留白。小鳥站在樹枝上,往下俯視,好似隨時要飛下樹枝覓食。好似您叫一聲,那鳥就會振翅高飛,其畫技實在是高。

5年代產菊花圖筆粉彩筆筒

菊花花型飽滿,其枝葉隨著畫面需要陰陽向背,色彩濃淡表現的淋漓盡致。50年代,民國的許多老藝人還在,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藝術修養,給中華瓷器藝術寶庫增添了新的篇章。

筆筒雖小,但是它帶給我們的藝術享受卻是雋永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寶識真 的精彩文章:

TAG:鑒寶識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