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谷歌、微軟、亞馬遜,誰能在這場AI競爭中勝出?

谷歌、微軟、亞馬遜,誰能在這場AI競爭中勝出?

在過去三年中,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一直試圖將在線照片中的人臉識別和語音翻譯等功能整合到各自的雲服務——AWS,Google Cloud和Azure中。現在,他們正急於開發擁有這些基本功能的人工智慧平台,想要讓這一平台適用於任何類型的公司,無論其規模或技術的複雜程度如何。

同時,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以及蘋果,IBM,甲骨文,Salesforce和SAP等公司都擁有龐大的計算資源和人才隊伍,可以用於創立AI實用程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這項舉措也具有商業必要性,因為可以讓他們具備有利可圖的技術優勢。

CCS Insight分析師Nick McQuire曾表示,「最終,雲計算是大多數公司利用人工智慧的平台以及技術供應商從中獲利的渠道。」

量化人工智慧潛在的財務回報是困難的,但對於具領導地位的AI雲提供商來說,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谷歌雲計算AI部門的產品管理高級總監Rajen Sheth說,人工智慧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將2600億美元的雲計算市場規模擴大一倍。而且,由於機器學習的本質,系統獲得的數據越多,做出的決策會越精確,這樣客戶就有可能鎖定在一個最初的供應商。

換句話說,誰能優先獲得領先優勢,就意味著站在了神壇,很難被取代。投資銀行Avendus Capital US的總裁Puneet Shivam表示:「AI雲的領導者將成為歷史上最強大的公司。」

其實,不僅僅是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追求佔領統治地位,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國巨頭也正在成為亞洲市場的主力軍,還有甲骨文,Salesforce和SAP在內的領先企業軟體公司也在不斷將機器學習嵌入到他們的應用程序中。此外,成千上萬的AI相關創業公司期望能成為未來的AI領導者。

那麼,誰會成為最終贏家?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都提供識別照片和視頻中的臉部和其他物體,以及將語音轉換為文本或文本轉為語音的服務,另外,還讓Alexa,Siri和其他數字助理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功能理解用戶的一些查詢要求,讓其變得更加智能。

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活動都沒有帶來太多的收入;在這些公司的財報會議上,AI領域的最大玩家們都很少提及其商業AI服務。但對於那些創建底層技術和開發工具的公司來說,這種情況很快會發生改變,以支持機器學習的廣泛商業化。而這也正是微軟為其PC產品所做的,通過創建Windows平台,使數百萬開發人員可以構建電腦程序;蘋果公司對iOS平台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催生了移動應用時代。

說到谷歌,從2015年開始,就擁有了自己領先地位的優勢,當時該公司開發了TensorFlow,一個用來創建機器學習工具的開源軟體框架。但亞馬遜和微軟也不甘示弱,2017年聯手創建了Gluon,一個開放源代碼界面,旨在使機器學習更容易使用。

三家公司不斷努力,讓機器學習變得更加容易,甚至連AI領域的小白都可以使用。這就是亞馬遜去年11月推出的SageMaker背後的理念,它的設計初衷是讓構建機器學習的應用程序變得比網站創建更加簡單。幾乎是幾周後,谷歌推出了Cloud AutoML。任何公司都可以將自己的數據收集到這項技術中,並自動生成一個能夠改善業務的機器學習模型。谷歌表示,超過13,000家公司要求試用Cloud AutoML。

「全球有2000萬個企業可以從機器學習中受益,但他們不能僱用具有相關背景的人才,」谷歌大腦(Google Brain)的負責人Jeff Dean表示。「要讓1000萬人使用機器學習,我們就必須讓這些東西更容易使用。」

那麼三巨頭中誰有可能取得最重要的先發優勢?其實,每家公司都有巨大的優勢,並且也沒有明顯的弱點。

以微軟為例。它在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AI方面已經做了20年的突破性的研究。它可以訪問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來滿足其Azure所需要的信息,包括Bing,LinkedIn,Skype以及使用Microsoft Office的10億多人的信息。簡單講,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比微軟更知道如何進行軟體銷售或幫助其他開發人員向企業進行軟體信息介紹。

聽起來微軟不簡單,但是等你了解谷歌的發展後也許會被驚訝到。一直以來,谷歌都被認為是AI的研發領導者。它試圖將AI的應用真的落地,特別是構建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為此,谷歌開發了一系列晶元來運行其機器學習基礎架構。

另外,自從開放TensorFlow以來,谷歌也成為了開源人群里的人氣冠軍。而且,得益於其搜索引擎,谷歌可以獲得比其他公司更多的數據。「谷歌一直處於最佳的位置,」AI創業公司20歲的創始人Alexander Wang說。「他們擁有大量可以獲利的數據,以及全球最好的機器學習研究人員。」

接著要講的就是亞馬遜了。憑藉其蘋果式保密的風格,直到一年前才被認為是AI中的一員。但這種保密性似乎掩蓋了公司雄心壯志。亞馬遜人工智慧部門主管Sivasubramanian表示,在過去七年中,亞馬遜的每一份商業規劃文件都必須包含一個關於該單元如何利用機器學習的解釋。

儘管它沒有發表很多論文,但亞馬遜在雲市場上佔有40%的市場份額,並且正在瘋狂地利用這一位置來主導人工智慧雲。它引入了一系列只在內部使用過的新服務。AI服務提供商Iterate Studio的首席執行官Jon Nordmark表示,它是AI創業公司最積極的收購者,在過去幾年花費的比例是谷歌的兩倍多,微軟的四倍。

此外,它正致力於讓Alexa主宰下一個偉大的消費者領域——語音。雖然谷歌已經用人工智慧打敗了世界圍棋冠軍,但亞馬遜仍在利用其工廠機器人方面的優勢為其人工智慧項目定位,努力將感測器收集的數據與數字信息相融合。「其他公司發表的論文很多,但亞馬遜是一個用於實踐並不斷進步的公司,」 Nordmark說。

也許是這樣吧。不過,雖然亞馬遜一度在創建AWS方面領先對手好多年,但這一次沒有公司會袖手旁觀,毫無動作,畢竟這個佔據領先地位的誘惑太大,人工智慧支配的機會也有利可圖。

不要著急,誰輸誰贏,遊戲才剛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工智慧觀察 的精彩文章:

谷歌發布最新官方年報,回首谷歌大腦2017年的9大事件
ELSA為其英語發音助理籌集320萬美元pre-A輪融資

TAG:人工智慧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