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番禺人的驕傲!你不可不知的嶺南畫派創始人

番禺人的驕傲!你不可不知的嶺南畫派創始人

他有著這樣的傳奇色彩,

自幼失去雙親,家境貧寒,

多次赴日本研究繪畫,

多次拒絕國民黨政府及偽政府汪精衛的邀請,

公開表示永不做官。

他就是番禺人——高劍父。

今天小魚就和你說說高劍父的故事。

高劍父(1879-1951)名侖,字劍父,番禺南村鎮員崗村人,我國近現代著名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他與高奇峰、陳樹人一起致力於中國畫改革,後人稱此畫派為嶺南畫派。

師從多位中外畫家

14歲時經人介紹,跟隨居廉學畫。17歲時,轉入澳門格致書院,師從法國傳教士麥拉學習素描。不久,返回廣州,在述善小學堂任圖畫教師,又從當時在兩廣優級師範任教的日本畫家山本梅崖處接觸到日本繪畫。通過與麥拉、山本的交往、學習,高劍父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接受了外國繪畫藝術的滋養,初步奠定了他改革傳統中國畫的志向和決心。隨後,他又東渡日本,求學深造,先後加入白馬會、太平洋畫會、水彩畫會等日本繪畫組織,研究東、西方繪畫,後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

積極推行中國畫的革新運動

1906年,高劍父參加了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任廣東分會會長,積極從事推翻滿清統治的革命活動,並與陳樹人、高奇峰等人先後在廣州、上海創辦《時事畫報》、《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宣傳革命主張,倡導美育,推行中國畫的革新運動。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高劍父在廣州首次推出了一個帶有「折衷」傾向的「新國畫」展。其後,他把一些被當時認為不能入畫的新事物,如汽車、飛機、坦克納入表現主題。這種有悖於傳統規範的傾向,激怒了捍衛傳統畫純潔性的傳統派畫家,他們把高劍父及其追隨者稱為「不中不西」的「混血兒」。

20世紀20年代,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新派」(也稱「折衷派」),與以廣州國畫研究會為代表的傳統派畫家之間開展公開論戰。這次論戰,考驗了高劍父的革新精神,並進一步加強了他在新的探索工作中追求藝術的新和諧的信念。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畫派,開始以嶄新的面貌活躍於畫壇,影響力日漸擴大。

作品

欣賞

文字來源:屈巨賢

圖片來源:工筆畫論壇

運營:大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禺公共服務 的精彩文章:

TAG:番禺公共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