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嘉陵江石,可以育人

嘉陵江石,可以育人

走進這樣一個房間,紅絲絨布和紅木底座莊嚴地呈現著其上的美石,或許你會以為自己進入了博物館的某個微型展區。

但實際上,這間屋子位於施家梁鎮施家梁小學,藏在校內一扇不甚起眼的門後邊。

它是存放和展覽施家梁小學師生所作江石

藝術展品的地方,名喚,賞石閣。

江畔有石,其名不聞。

靜默終日,不問凡塵。

這樣的江石,一直是泱泱嘉陵的陪襯,可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孩子們手中藝術的化身,更成為他們的啟蒙石。

「你畫的是什麼呀?」

「小房子。」

「那我們從哪裡進去小房子呢?」

「門。」

「對啦,那我們把門畫上去好嗎?」

「好。」

這是一次上校本輔助課時,操作室中聲音溫柔的田老師和奶聲奶氣的小娃娃之間的問答。

如果不明就裡,你也許會覺得這是一堂普通的美術課。但娃娃們的畫紙不是「畫紙」,而是江邊撿來的石頭。

故事要從八年前講起。

那年,北碚區要求各個學校開展「一校一品」特色教育。各個學校接到指示,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

而在施家梁小學,一個師生總數不超過200人的農村小學,這卻成為一個難題。拿什麼來打造自己的「品牌」呢?一位老師回憶道,他們本想開展書香教育,卻深知比不過外面的大學校,覺得無法可想。

可上帝不會把門和窗都關嚴實,機遇總是在不經意間冒出頭來。

這所小學雖然面積不大,卻是坐落在嘉陵江畔,原汁原味地留住了大自然的韻味。

孩子們在教室里書聲琅琅,窗外是汩汩流淌的嘉陵江聲相互應和。江邊躺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鵝卵石,沉默無語。當時,搜索引擎上還沒有關於江石課程的詞條。

於是,挖掘石頭精神,開展江石藝術教育便成了這所學校的專有品牌,江石藝術課程的探索落到了學校一位有美術愛好的數學老師田玉梅的身上。

田老師長得溫婉,兩彎淡淡的柳葉眉,眼睛清澈得有點兒像琥珀,說起話來聲音清晰又輕柔。剛開始的時候,她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方向,只是單純地教孩子們在石頭上畫畫,一筆一畫,把石頭當成白紙。那是一段漫長的探索,摸不著頭緒,理不清思路,她並不知道該帶著孩子們往哪個方向走去。

慢慢地,摸索出一些門道了。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以她為首的老師們不懈努力下,2015年10月14日,施家「江石藝術」工作室在施家梁小學掛牌成立,江石藝術課程的發展快起來了。

今年,為了給孩子們帶來更完善的江石藝術教育,以田老師為首的一群老師正一起開展校本教材的第三次修訂。

所有年級的學生們都有每周一節的校本輔助課,每周還有兩節興趣班向三至五年級對江石藝術感興趣的孩子開放。

低年級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畫筆,他們的課堂更多的是基本色彩的認識填塗、卵石拼組成畫以及江石興趣的培養。田老師握著孩子的小手,教他們調顏料,輕輕地帶動他們手中的畫筆。

通常,一個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如果他們要拼出一副春日戶外運動圖,每個小朋友去採石園挑選幾塊需要的小石頭,把它認真地塗成淺綠、深綠、翠綠等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後把它們和小樹枝拼在一起,變成一棵大樹。

天上有明晃晃的太陽,樹下有小朋友在嬉戲,太陽的光芒和小朋友的眼睛、紐扣、身體四肢是原色石頭,跳繩是細細的碎枝段,小朋友們按觀察和想像把它們拼組到一起。

你一塊,我一塊,孩子們一起完成了充滿活力的作品,石頭小人的笑容和孩子的笑容一樣燦爛。

高年級的孩子掌握了更多使用色彩的本領,開始自己在石頭上創作。

他們的創意千奇百怪,有的筆法略顯稚嫩,有的則惟妙惟肖令人驚艷,有的是哆啦A夢、花仙子等等來自生活中的卡通形象,有的則是來自小腦袋裡的奇妙想像,想像自己是一隻鳥飛在樹林中,想像自己站在龍舟上指揮隊伍。

從拼接升級為勾線平塗、混色漸變,他們的進步在江石上被刻畫得清晰而令人驚喜。

江石藝術和紙質繪畫的區別在於,石頭是立方體的,千奇百怪的,紙張卻是平面的。

在凹凸不平或光滑無比的石面上作畫更為不易,卻更有創造性和自己獨有的特色。

除了上面這些塗塗抹抹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利用江石本身進行的藝術創作,也被稱為「隨形創意」。它考驗的不僅是美術功底,更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發現美、發現生活的靈動眼睛。

在石頭上添幾分睫毛,就成了一尾大眼睛魚;在缺口處添兩排牙齒,就成了一隻兇狠的鯊魚;畫上眼睛和鼻尖,石頭成了帶耳朵的小石狗;添上短短的兩點兩劃,就成就了「一葉孤舟泊海上」的悠遠禪意……

除了繪畫技巧和想像力,施家梁小學的老師們更想教給孩子們的是蘊藏在江石中的精神。

這些石頭一直躺在江邊,隱忍,執著,毫不起眼。過去,孩子們在江邊玩耍時,只把這些石頭隨意把玩,並不曾想過它們還可以拿來作畫。而現在,它們卻走進了孩子們的課堂。它們各具特色的紋理,在一堆亂石中並不起眼,可在這裡,它們卻成為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於是,施家梁小學提煉出「謙遜、優雅、執著、擔當」的江石精神,將「施石立人,家國天下」確立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像江石一樣,學會謙遜、優雅地生活,有朝一日發揮自己的價值,不辜負這一生。

放學鈴響起,孩子們蜂擁出來,有的回家,有的打鬧,有的留下來幫老師打掃衛生。一個小女孩拿著簸箕和小掃帚,安靜乖巧地掃去江石藝術操作室里的碎石塊;也有兩個小男孩,探頭探腦地往賞石閣里張望,然後跑遠。一個孩子的聲音隱約傳來:「你那塊石頭畫得好好看喲,下回教教我噻。」

指尖碰觸江石表面,你能感受到來自江水長年累月的浸潤,那是一種令人寧靜的清涼,有種似玉的溫潤。

嘉陵江水養育下的這群孩子們,聰穎,靈動,也像江邊石塊般質樸。

但願,江石藝術能夠開啟他們成長之路上的一道大門,讓他們學會像江石一樣,用隱忍而優雅、溫潤而執著的姿態對待這個世界,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紛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碚殼 的精彩文章:

抗戰碚城女英三傑:保家衛國不讓鬚眉

TAG:碚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