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一泡自然萎凋白茶,再一次刷新了我對自然萎凋的認識

這一泡自然萎凋白茶,再一次刷新了我對自然萎凋的認識

早上,去鎮上發完快遞,抽出時間到師傅家喝新茶,正好師傅在家,正在泡兩款新茶。

一到師傅家,師傅便讓我看兩款茶的干茶,從色澤和條索上看,兩款茶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一款看著清清爽爽的很舒服;另一款看著灰灰的給人模模糊糊的感覺。

師傅說:清爽這款是他自己做的,另一款是他的一個朋友做的。清爽這款的葉底舒展自然,而另一款夾帶了紅斑紅點。

聊天的間隙,師傅已經泡好了兩款茶,讓我對比口感,一泡清新甘甜,另一款則澀感明顯。我問:這兩款茶都是沒過火的吧!師傅說:是的,都是剛晾好,還沒烘的。

我問這兩款差異這麼大,是工藝不同還是山場問題,或者是製作天氣不一樣?師傅說:這兩款茶都是前幾天的茶青,都是我們這邊的原料,也都是自然萎凋的,原料等級也基本一致。 如此多的一致,最大的不一致是製作的人不同。

自然萎凋的白茶喝出如此粗重的澀感還是第一次。與師傅討論,初步判斷是失水過快導致轉化不良。具體原因還需要師傅詢問這位朋友,他這款茶的製作細節才能判定。

自然萎凋能出好茶,自然萎凋不一定都是好茶。看茶做茶,看天做茶,不是簡單的一句空話。好在這款茶還沒過火固定品質,師傅還有回天之術,品毛茶,再進一步調整後期工序,這也是工藝的一部分。

好茶,不是閉著眼睛就能做出來的,會做還要會喝、會想,懂得改進、調整。

做好一款茶不容易,遇見好茶更難。

好茶,且喝且珍惜。

後記:

下午,到一位朋友茶廠喝茶,問有沒有新茶喝,拿了一款半成品新茶喝。等水開的過程我們便聊起了這款茶的製作過程,這款茶是前三天晾的,晾了兩天,梗還沒幹透,看天氣今天要下雨,於是昨天收了低溫烘了下。

開泡後發現,這款茶也有輕微澀感,和早上款類似。忽然想起早上師傅說過,最近天氣反反覆復,他那朋友的茶也是差不多幹了便低溫烘下,再放著慢慢走水。

正如我們之前的文章所說,很多師傅省略了並篩工序,代以打堆促轉化。回家的路上終於想通了早上的疑惑,並不是自然萎凋都能出好茶,傳統工序的每個環節都值得我們後輩深究,再深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流浪貓咪身患怪病永遠長不大,被好心人收養後人氣超高,這不就是「茶杯貓」嗎
白茶選購的一點心得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