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近年來,國內消費者龐大且驚人的消費力讓不少國外科技企業開始重視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從去年美智庫發表的對中國消費市場的預測,再到如今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參加 CES、MWC 大會;從宏觀到微觀,從元件供應商再到終端製造企業,各家廠商在商場「PK」的同時,似乎都有著一個默認的「共識」——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3 月 6 日晚,三星在廣州海心沙正式在國內發布今年的首款旗艦 Galaxy S9 / S9+(下文簡稱:三星 S9 / S9+)。儘管早在 2 月的 MWC 大會開幕前,三星就已經在巴塞羅那的發布會上「首發」 S9 系列的海外版本,但面對中國用戶市場的使用需求,此次三星依然在 S9 系列上加入一系列的本土化服務。


中國是我們相當重視的市場。

這是三星電子移動通信業務總裁高東真(DJ Koh)在廣州發布會上說的第一句話。如何解讀 DJ Koh 所謂的「重視中國市場」,其實從我跟蹤巴塞羅那和廣州兩場發布會,大概能夠理解到其中的意義。在巴塞羅那首發 Galaxy S9 系列的同時,三星在國內官方商城也上線了「先行者計劃」的預售頁;而在國內發布會上,三星公布了朱亞文、井柏然、華晨宇三位明星為新品代言;在產品上,三星宣布將於騰訊、京東、銀聯等企業合作,繼續完善系統的本地化服務功能。

顯然,在經過 Galaxy S8 系列國行版在國內銷售不佳的尷尬後,三星需要通過 S9 系列來重新「激活」中國市場。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近日,愛范兒就拿到了一台三星 Galaxy S9 和 S9+,並給他們拍了一組真機圖賞。那麼,這款新旗艦的體驗到底如何?這款手機值得買嗎?在定論之前,今天我們不妨來對這兩台新機做個詳細評測。

細節有著不少變化,但外觀並無太大驚喜


這不就是一台 S8 嗎?

這是我在跟蹤巴塞羅那發布會後,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對 Galaxy S9 系列的調侃。而這句評論旁邊的「大拇指」按鈕,有著 20 多個人點贊。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的確,相比於歷屆 Galaxy S 系列手機,Galaxy S9 / S9+ 應該是與前輩對比變化最少的一款 S 系列手機。雖然從命名上,Galaxy S9 系列是 S8 系列的迭代款,按往常的升級節奏,無論是外觀還是硬體都理應會做一次升級。但比較遺憾,這一次三星並沒有「按常理出牌」,尤其是外觀部分,只是在手機細節上進行了一些微調,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太大驚喜。

因此,也有人說,單從外觀上看,Galaxy S9 更像是一台「Galaxy S8s」。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不過這也並非是件壞事。儘管 Galaxy S9 在外觀上的變化對比前輩 Galaxy S8 並不明顯,即便是兩台手機被拿在手上粗略體驗也沒有太強烈的體感區別,在「保守」和「激進」兩個選項中,三星選擇了前者。

但不可否認的是,Galaxy S8 的這種「全視曲面屏+雙曲面玻璃+金屬中框」的搭配時至今天都擁有著不少好評。尤其是在今年「異形全面屏」當道的手機市場里,S8 / S9 上的這塊「全視全面屏」可算是 2018 年手機圈裡一股清流了。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屏幕參數方面,三星 Galaxy S9 系列沿用了 S8 系列的兩塊 Super AMOLED「全視全面屏」,屏幕規格分別是 5.8 英寸(直角)和 6.2 英寸(直角),均為 18.5:9 比例、2960 x 1440 顯示解析度。雖然同為採用 OLED 屏幕的 iPhone X 在去年的 DisplayMate 評測中拿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評價,但在今年 3 月的測試中,DisplayMate 卻給 S9 / S9+ 的屏幕給出了「有史以來最高」的 A+ 級評價。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而從 DisplayMate 的評測結果看,能讓他們給出「最佳」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高達 1130 nits(尼特)的屏幕最高亮度,在陽光直射屏幕的環境下能夠更清晰地顯示畫面;其次是在標準 sRGB / Rec.709 色域測試中的 141%、標準 DCI-P3 色域測試中的 113% 結果,屏幕色准色域兩方面都有著相當優異的表現。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所以,儘管 Galaxy S9 / S9+ 是有著和前輩一樣的正面設計和硬體規格,但屏幕的整體顯示素質是有了更好的提升。換句話說,在 S9 系列上所用的這塊 OLED 屏,應該是目前智能手機里顯示素質最好的一塊 OLED 屏幕了。

其實屏幕部分有一個細節可能大家都沒有留意到,實際上對比 Galaxy S8 和 S8+,Galaxy S9 的「額頭」和「下巴」均縮減了約 1.2mm。而 Galaxy S9+ 則縮減了約 1.3mm。這個「變化」可謂是真的能用「毫米」來計算了,不對比根本看不出來。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另一個比較細微的變化還有電源鍵的長度。雖然三星官方並沒有給出 S9 的電源鍵比 S8 長多少(目測大約為 1mm),但對於我這種拇指並不算長的用戶而言已經算是相當「友好」了,因為我能夠更方便地喚醒手機。

有別於 Galaxy S8 系列上的金屬拋光加工,本次 S9 採用了更加紮實磨砂質感中框,依官方解釋,選用磨砂是為了「防止刮痕產生」。但其實我個人更喜歡 S8 上的拋光加工,畢竟雙面玻璃和拋光中框能帶來「相映成趣」的視覺效果。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先拋開「誰更好看」這個主觀問題不說,在金屬中框這部分里三星還是做了不少改變。除了更換中框表層的處理方式,金屬中框的厚度也有所加厚。因此整機厚度要比 S8 更高几毫米,而機身中重量也比 S8 更重 8g 左右(三星 S9 163g ;三星 S9+ 189g)。拿在手上還是有著相當明顯的分量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如果說前面這些變化都不足以體現出 Galaxy S9 與 S8 在體驗上的區別,那麼由 AKG 調校的雙揚聲器應該是一個最直觀能感受到改進的地方。我們很高興看到三星終於為旗艦手機配備雙揚聲器,而且還是由 AKG 調校、杜比 360° 全景聲加持,其配置陣容帶來了「更響」還有「更立體」的音效表現。

不過,通過圖文我們未能展示出雙揚聲器的播放效果,具體我們會在視頻評測中進行演示。另外,我們也很高興能在 Galaxy S9 上依然見到 3.5mm 耳機孔。

指紋識別方便了不少,但人臉識別仍有進步空間

要說 Galaxy S9 與 S8 對比最明顯的地方,莫過於後置指紋識別區位置的變動。為了避免在新機上再次出現 S8 那飽受詬病的指紋識別區「誤觸」問題,本次三星將後置指紋識別區移到了後置攝像頭的下方,從而避免像我這種右撇子用戶經常在解鎖時摸到鏡頭的尷尬。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不過實際上,即便三星這次將指紋識別區進行了移位,我們依然會在快速解鎖時摸到後置攝像頭。這個情況尤其是出現在我們使用 Galaxy S9+ 時,由於指紋識別區並不大,常常會在解鎖、滑動打開通知欄時一個不小心就直接摸到垂直雙攝的下半部分,最後還是會出現誤觸的情況。

因此,雖然三星在 S9 系列上微調了指紋識別區的位置,鏡頭被誤觸的概率大大減少,但問題依然存在。我們的建議是擴大指紋識別區的觸摸面積或形狀,比如擴大成正方形,這樣識別體驗或許會更完美一點。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除了普通的電容式指紋識別、往年推出的虹膜識別外,今年 S9 同樣也提供了人臉識別功能。

顧名思義,人臉識別就是通過用戶的臉部特徵進行系統解鎖驗證,其原理和操作步驟和我們之前體驗過的 Android 手機所搭載的人臉識別相似。不過在系統設置中,人臉識別並不能和虹膜識別同時手動開啟,只能通過「智能掃描」讓系統對使用環境進行判斷使用。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這種設置的做法,在實測體驗中我們大概能找到原因。由於缺少像 iPhone X 那樣的掃描硬體支持,Galaxy S9 / S9+ 主要靠前置攝像頭和感測器,Galaxy S9 / S9+ 上的人臉識別需要較好的環境光線支持,否則識別效率將會被大打折扣。而虹膜識別則剛好相反,它能夠在黑暗的環境下正常識別,但識別的效率相對有限,需要一定的響應時間。

在實測體驗中,人臉識別的速度並不算快,與其等手機對準自己,還不如用指紋點按來得方便。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因此,「智能掃描」就是根據感測器對環境光進行檢測,從而讓人臉識別和虹膜識別兩者達到「互補」的作用。在光線較好時首選人臉識別,反之則是虹膜識別。當然,你也可以同時開啟「圖案、智能掃描、指紋」三種方式進行驗證,以達到最快的識別效率。

「首發」高通驍龍 845,硬體表現無可置疑

和往年一樣,根據銷售地區的不同,三星依然給 Galaxy S9 系列配備了高通驍龍處理器和三星自家的 Exynos 兩款不同的處理器。也和往年一樣,今年國行版 Galaxy S9 系列採用了高通最新的驍龍處理器,同時也在國內「首發」了驍龍 845,而並非是自家的 Exynos 處理器。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今年三星依然僅在相對小屏的 S9 上配備 4GB 的運存,想要更大運存配置的用戶只有選擇標配 6GB 的 S9+ 了。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此外,除了運存配置不同,三星 Galaxy S9 和 S9+ 在電池方面也有 500mAh 的容量差距。其中 Galaxy S9 配備的是一塊 3000mAh 電池,更大的 S9+ 則為 3500mAh。實際上,智能手機的電池容量在近年都並沒有獲得太大提升,部分廠商不是通過做大手機提升電池容量就是暗中減配將功耗降低。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因此,3000mAh / 3500mAh 在目前而言可以算是一個能兼顧機身尺寸、又可以達到平均水平容量的數值。作為一名長期出差在外的工作者,在目前條件下,我更會更偏向於選擇續航能力更強的 S9+。

不過,即使是有著一塊 3500mAh 的電池,三星 S9+ 也是未能避免「一天一充」的需求。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高通驍龍 845 + 6GB 運存的組合(三星 S9+),在目前看來應該是 Android 陣營里的最強配置了。雖然這個「頂級」可能會在不久後被某款國產手機贏走。但就目前而言,Galaxy S9+ 應該是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最高配置 Android 智能手機,自然它的性能也是毋庸置疑了。

下面我們通過幾款跑分軟體對 Galaxy S8、S9、S9+ 三款手機做一個跑分對比: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GeekBench: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安兔兔: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3D Mark: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


「我喜歡 S9 的大小,但 4GB 的運存夠用嗎?用久了會不會很卡?」

這個問題我在微博上也經常見到。對於運存方面的問題,如果只是用 Galaxy S9 進行日常使用的話,比如日常聊聊微信、刷刷微博、玩一下大型遊戲,4GB 的運存基本能夠勝任這些需求,這方面不用擔心太多。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當然,硬體配置永遠都不會有「性能飽和」的時候,真正需要高強度使用手機的用戶,我建議還是直接選擇 6GB 的配置。畢竟在應付多任務切換、處理時,大運存的優勢還是能夠被很容易地被體現出來。

可變式光圈、AR Emoji、960fps 拍攝能帶來什麼新玩法?

今年,三星給 Galaxy S9 系列設計的 Slogan 是「相機,由此重新定義」,自然 S9 系列的相機表現會成為大家更加關注的地方。對於三星這句「豪言壯語」,我們大概能夠通過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第一是攝像頭方面的升級。在 Galaxy Note 8 之後,三星再次將雙攝像頭用在了 Galaxy S9+ 這款新機上,這也讓三星 S9+ 的辨識度比單攝像頭的 S9 更高了。此外本次國行版 Galaxy S9 系列在後置主攝像頭上,採用了一枚 1200 萬像素的索尼 IMX 345 CMOS,部分地區版本則是採用了三星自家的 ISOCELL Fast 2L3。前置則依然是一枚 800 萬像素的攝像頭,提供廣角自拍、美顏等功能,其硬體規格與 S8 一致。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早在今年初,有關 S9 系列將會採用兩種不同感測器的消息就已經在網路上被傳出。和過去的 S8 系列一樣,儘管兩款感測器的製造商不同,但在理論參數上這兩款感測器都大致相同。

與 Galaxy Note 8 一樣,Galaxy S9+ 所配備的雙攝像頭(廣角+長焦)主要作用是為相機提供「2 倍光學變焦」和「實時虛化」(在 S9 上「實時虛化」被替換為「選擇性對焦」)。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線並不是十分理想的環境下,實時虛化和長焦鏡頭的成像效果只能說中規中矩,能應付日常使用需求,但其效果也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而已。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另一方面是「可變式光圈」。除了主攝像頭升級外,Galaxy S9 系列新加入的「可變式光圈」也是一項可圈可點的功能。當然,這也不算是一個「黑科技」,畢竟在此之前三星就已經將這項技術應用在了去年的 W2018 上。

顧名思義,「可變式光圈」指的是可自動或手動調節攝像頭的物理光圈大小,以調節鏡頭的進光量、銳度以及景深效果。在 Galaxy S9 系列上「可變式光圈」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與 W2018 上所採用的原理、功能相似,同樣也提供了 F/1.5 和 F/2.4 兩個光圈大小可選。

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下,F/1.5 大光圈可獲得更高的進光量;而在光線較為良好的場景中,F/2.4 光圈可以讓畫面得到更高的銳度表現。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F1.5)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F2.4)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F/1.5)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F/2.4

(F/1.5、F/2.4 樣張對比,注意畫面銳度和背景景深的不同)

「可變式光圈」提供了手動和自動兩種模式切換,但我大部分時間都會調到「自動」模式讓系統來幫我選擇。畢竟我通常都是用手機來拍拍食物和風景,之後就是用後期軟體來微調,在光線較暗的室內環境下,系統也會自動切換至 F/1.5 光圈以獲得更高的進光量。同樣地,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系統會採用 F/2.4 光圈以獲得更鋒利的銳度。因此,在非特殊情況下(如:對光線識別的靈敏問題),我並不需要刻意去手動調節相機光圈的大小,就能得到相當不錯的照片成像。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最後是 Galaxy S9 系列加入的兩項新功能——AR Emoji 和 960fps 超慢動作拍攝。

AR Emoji 在國內被譯為「動態萌拍」,之所以說是「萌拍」,我猜是因為官方覺得它能夠給用戶塑造出一個卡通形象,這也會讓人不禁想起了 iPhone X 上的 Animoji 。通過前置攝像頭,相機會對根據用戶面部的 2D、100 個特徵點生成 3D 動畫人物,用戶也可以對動畫人物進行換裝、錄製 GIF 表情包分享給朋友等等,可玩性較高。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不過,也正是因為「動態萌拍」僅僅只是通過前置或後置攝像頭對面部特徵進行捕捉,缺少了專業感測器對用戶的面部進行測繪,因此實際體驗下來,「萌拍」所追蹤和生成的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在光線較弱的室內環境下。當我把 Galaxy S9+ 給我的幾位同事體驗後,他們給出了兩個評價——「不像自己」和「尚有進步空間」。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另一個亮點功能是 960 fps 超慢動作拍攝。其實在之前的三星 Galaxy 手機里,我們也能找到相似的慢動作拍攝功能,不過這一次三星從之前的 240fps 一下提升到了 960fps,似乎更符合「超級慢動作」這個名字。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在該能中,相機提供了 720P 解析度、0.2 秒長度的慢動作拍攝,用戶可以通過「手動」捕捉或框內「自動」捕捉對慢動作進行視頻拍攝,並可以直接進行配樂和剪輯。這讓我想起了 Thug Life 類的視頻拍攝軟體,我可以用他來「惡搞」我的同事或者記錄一些酷帥的瞬間。

但是,這個功能也和前面的動態萌拍一樣,對拍攝場所的光線也有著較高的要求。

功能更加「本地化」了,Bixby 也更新了幾項新功能

針對國內用戶的使用環境和需求,在去年的國行版 Galaxy S8 和 Note 8 上,三星在國行版機型的系統上加入了不少本地化功能。而在今年的 Galaxy S9 廣州發布會上,三星宣布與騰訊遊戲、京東、銀聯等知名企業合作,為手機本地化功能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完善。當然,三星此次的「本地化」戰略也不止於此,他們也在自家的 Bixby 上帶來了一點小升級。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系統流暢度是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

自去年的 Galaxy S8 開始,三星在系統優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終於算是擺脫了「負優化」這個名號。此次 Galaxy S9 搭載了以 Android 8.0 Oreo 為底層的 TouchWiz 定製操作系統,系統流暢度相比以往版本有著可見的提升,而 Android 8.0 在體驗上也已經沒有了早期 Android 系統的臃腫感。即使是在 4GB 運存的 Galaxy S9 里進行應用間的頻繁打開和切換,其體驗表現也不差。

去年 11 月,Bixby 中文版在國內正式登場,終於是讓 S8 和 Note 8 上的那一枚專屬按鈕有了「用武之地」。根據三星在此前的 Bixby 中文版發布會上介紹,中文版的 Bixby 語音主要由三星中國團隊優化,其中包括了中文的語音系統、中文語句理解等關鍵技術環節,並加入了對用戶說話習慣的 AI 學習功能。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而在目前,Bixby 語音能夠打開或控制的應用已達到了 7000 個。其中包括了用戶較高頻使用的滴滴打車、微信、支付寶、微博等應用程序。

關於 Bixby 功能上的體驗,去年我們曾對 Bixby 中文版進行了一次評測。因此關於 Bixby 的操作和功能,本文不再累述,這次我們還是主要看看 Bixby 新增的幾項功能——即時外文翻譯、美妝等等。

藉助攝像頭和 AR 技術,Bixby 視覺可以對所需翻譯的文字、語句進行實時翻譯,並通過 AR 在取景框內呈現出來。在實測中,我們進行了「漢譯英」、「漢譯粵」、「英譯漢」進行了幾次測試。我們發現,Bixby 在對路牌、招牌以及一些簡單片語進行翻譯時都能很快進行識別並且完成較準確的翻譯(資料庫基於百度翻譯)。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但是,在面對一些排版比較複雜的詞語時,Bixby 會出現尷尬的識別錯誤或者是 AR 圖像顯示錯誤的情況。因此,我個人雖然對「外文翻譯」這一創意和功能有著相當大的好感,但是它確實仍然有待打磨。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功能是「美妝」。和前面的「翻譯」功能一樣,Bixby 視覺的「美妝」同樣也是通過 AR 技術來給用戶呈現出虛擬化妝的效果,並可以自拍且分享到朋友圈。該功能提供了唇膏、眼影、睫毛、眉毛、眼線筆等虛擬美妝工具以供選擇,但目前系統內所配置的化妝品牌僅為「Innisfree」、「EtudeHouse」兩家可選。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不過我們留意到在拍攝後系統會自動彈出所選化妝品的價格和購買渠道,所以我們也不排除三星未來將會與更多化妝品牌合作,從而促成「用 AR 試裝,然後選購」的線上營銷方式。

相比 Galaxy S8 ,Galaxy S9 值得升級嗎?

作為三星在 2018 年的首款旗艦手機,Galaxy S9 / S9+ 無論是在設計、性能以及主打的相機功能都符合了「旗艦」這個名字,它並沒有讓我們失望,甚至在某些體驗環節中它還能夠給我們帶來讓人十分滿意的表現。

不過同時也相當矛盾,因為當我們把這次新加入的動態萌拍、960fps 超慢動作拍攝、Bixby 新功能忽略後,實際上它的體驗和前輩 Galaxy S8 是非常相似的。而且,這些新加入的功能在目前仍然需要三星繼續去優化。尤其是 Bixby,它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三星 S9 / S9+ 評測:變化最小的三星旗艦,卻是體驗最好的手機

對於手持 Galaxy S8 / S8+ 的用戶有沒有必要去升級到 Galaxy S9 / S9+ 這個問題。無可否認,Galaxy S9 和 S9+ 都十分出色。但是,若不是有必要的話,我們建議還是先別升級。因為 S8 和 S9 雖說是跨代,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體驗都沒有太大差別,而硬體上的提升若非是將兩機仔細對比,也並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因此,除非是真的很喜歡這款手機,否則 Galaxy S8 系列的用戶升級新機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不過,若你是非三星手機用戶,或手持兩三年前的舊機並還在持幣觀望的消費者,那麼 Galaxy S9 / S9+ 的表現足以讓它成為你的升級首選。


愛范兒開啟了三星 S9/S9+ 評測專題,關於三星 S9的一切都在這裡,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查看。或者你也可以點擊頂部,進入愛范兒主頁,點擊菜單「評測」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