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非死不可」Facebook

「非死不可」Facebook

點擊上方「CSDN」,選擇關注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距 3 月 16 日曝光的 Facebook 數據泄露事件已近一周,然而事件不僅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持續發酵,牽扯出了多方不同的聲音。

「非死不可」Facebook

在國內,微信、微博所引領的社交網路極大影響著社交形態,而在美國,Facebook 就是毫無疑問的群龍之首。但是受到這樁事件的輿論打擊,Facebook 的股價從 19 日開始幾乎經歷了斷崖式的下跌,單日內最大跌幅甚至達到了 7.92%。這也直接導致其市值跌破 5000 億美元線,被阿里巴巴的市值所反超。此外,如果事件查實,按照規定 Facebook 甚至將面臨著高達 2 兆美元的天價罰款。

Facebook 正面回應數據泄露事件,一直深受矇騙

過去幾天,面對人們越來越關注 Facebook 對劍橋分析公司事件的反應,其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和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卻一直沒有公開發聲。

直至本周二,Facebook 官方才發表了一個關於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的最新動態聲明:馬克、雪莉和他們的團隊正在全天候工作,以便獲得所有事實並採取適當的行動,因為他們明白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此外,Facebook 還表示:「發生這樣的事件,整個公司都感到十分憤怒,我們有一種被矇騙的感覺。我們一直致力於大力保護用戶信息的政策,同時我們也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確保用戶信息的安全。」

3 月 22 日,在沉默了五天之後,扎克伯格也終於親自出面道歉,就用戶數據外泄事件作出了詳細解釋。在其對外的聲明中,扎克伯格表示:


保護用戶數據和隱私是Facebook的責任,如果我們做不到這點,我們就沒有為您服務的資格。我正在抓緊時間消化到底發生了什麼而且如何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好消息是,我們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著手投入防止類似用戶數據泄密的技術開發之中。不過,我們也在犯錯誤,我們需要做得更好更多。

此外,扎克伯格還總結了此次醜聞事件的整個發展過程,以及過去 Facebook 在用戶信息保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及不足的地方。

不過很顯然,扎克伯格在自己 Facebook 頁面當中所做的回答並沒有完全讓社會滿意。因此他又破天荒地接受了 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採訪。

「非死不可」Facebook

緊隨其之後,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也就數據泄露發表了聲明。桑德伯格對事件的沉默態度尤其令人意外,因為這位矽谷領袖、暢銷書作家的個人形象一直都是坦率和直接的。在其聲明中,她表示:


「正如馬克所說,我們知道這一次嚴重辜負了人們的信任,我非常遺憾我們沒有採取足夠的行動處理此事。」「過去幾天,我們努力全面了解真相,這樣我們才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你們的信息應當受到保護,而我們將持續努力,確保讓你們感覺在 Facebook 上很安全。」

從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的個人聲明中可以看出,Facebook 確實正在努力地向公眾還原真相。本周三,Facebook 對外公開的聲明中還表示,公司正在制定六項主要措施,防止企業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訪問用戶的個人數據。

審查在 Facebook 平台和 App 中出現過大量數據訪問情況的應用;

通過 App 提醒那些數據有可能被濫用的用戶;

如果用戶超過三個月沒有使用 App,自動關閉 App 訪問用戶數據許可權;

更改 Facebook 登錄數據,讓 App 只能查看用戶的姓名、個人照片和電子郵件地址,更多數據在通過進一步審核後才會顯示;

幫助用戶管理在 Facebook 上使用的應用程序以及這些應用可以訪問的信息;

提高漏洞賞金計劃金額,若有開發者發現數據被濫用情況,及時上報就會獲得獎勵。

事件反思:開放平台公司如何把控數據授權的尺度?

事實上,此次事件所泄露的用戶規模和資料敏感程度,遠遠無法與雅虎和 Equifax 的用戶信息外泄事件相提並論,那緣何引來各方群起而圍攻?雖然這與干涉大選、捲入政治因素不無關係,但是也確實存在對第三方開發者所獲取信息管理不善的問題。

那麼對於眾多互聯網企業而言,如何避免重蹈 Facebook 的覆轍?開放平台公司在授予第三方公司許可權的時候,怎麼避免這個事情?對於用戶而言,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Facebook 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了明確的政策規定,這些數據不能被用於這方面用途,此次泄露的數據深究到底也是用戶同意了應用開發商獲取自己的信息數據,所以整個的數據獲取途徑是沒有問題的。

Facebook 的首席安全官 Alex Stamos 上周也表示,與特朗普競選活動相關的數據分析公司未經 Facebook 允許使用了用戶數據這一行為,並不能視為技術層面上的漏洞——所以重要的是,第三方應用在獲取數據方面的度應該如何把握?

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在收集用戶數據的時候,就要求應該對用戶數據進行分級處理,哪些數據是可公開數據哪些數據是不可公開數據,要做出明確的分類。例如昵稱、ID屬於可公開數據,但通訊錄、好友關係這種數據隱私性更強,應該屬於有限制的使用。此次 Facebook 事件中,除了利用用戶好友關係進行「跳板式」數據獲取用戶好友的隱私數據的方式存在違規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用戶隱私數據的使用過程中,未給予用戶充分的知情權、選擇權。

作為開放平台方,授權第三方應用開發商獲取數據時,在自身資料庫已經做好脫敏處理、根據隱私分級處理的同時,一方面應該根據開發商授權數據使用許可權,另一方面要明確保證用戶對個人隱私數據被使用的知情權與選擇權,告知用戶數據被使用後可能帶來的影響。

對於用戶個人而言,隱私話題更是重中之重。我們在授權應用搜集個人信息時,應盡量避免盲點,更要警醒自己的個人信息是否會被濫用,對有關的內容保持完全的知情權。

另外,在互聯網公司之外,政府層面也應該積極推動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的完善,對違規使用用戶隱私數據信息的個人、機構企業,應該給予嚴厲處罰。未來用戶存儲在雲端伺服器的用戶隱私數據信息會越來越多,甚至會包括用戶個人生理信息數據,利用這些信息進行側寫,用戶可以說就是一個透明人,最後可能還會出現這次影響美國大選一樣的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CSDN受邀成為首批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特約媒體
Python需求增速達174%,AI人才缺口仍超百萬!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