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5歲前就該明白的道理,後悔沒早點看到

25歲前就該明白的道理,後悔沒早點看到

主播:迷路的九尾狐

主播荔枝號:所有關於我的安寧淡泊(FM1054030)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先說一個家喻戶曉的成功學故事:

一個酗酒的父親有一對雙胞胎兒子。20年後,一個成為成功人士,一個則窮困潦倒。

記者分別採訪他們,為什麼能過上今天的生活?兄弟倆的回答如出一轍:「沒辦法,誰讓我攤上這樣一個父親呢?」

同樣的家庭出生的兩個人,卻過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為什麼?因為思維模式不同,誰該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成功人士想著:我想讓自己幸福,我負主要責任,所以,我的父親不如別人,我想要成功,就要更加努力。

而另一個會想:自己幸福主要靠父親,父親不好,所以我也過不好是天經地義的。他把責任推給他父親。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優秀是一種習慣。

其實,優秀是一套思維模式,也就是心智模式。思維模式不同,在壓力下就呈現出不同的心態,其結果也完全不同。

傑克·霍吉在《習慣的力量》里說過: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決定我們人生的是思維模式,顛覆舊的思維模式,升級你的思維模式,我們的人生將會大不相同。

古典老師在《拆掉思維里的牆》里,告訴我們幾個心智模式的觀點,幫助我們破除無效的心智模式,進入希望的人生。

01

每一個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過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人世間的道理需要不斷修正完善。

我們的心智模式也不是固定永恆的,需要隨著外界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

古典老師在文中舉了個例子。

假設你在一家公司的某部門工作。這個部門裡面有三個同事,由於人事調動,必須選擇其中最好的一個當經理,而你總是總體考評排第二。

如果,你有極強的上進心,且不打算跳槽,你會怎麼選擇?

選擇1:盡一切努力,聯合老三,幹掉老大。

選擇2:搞臭老大,再搞臭老三,我們誰也別想上,派個空降兵過來。

選擇3:支持老大上位,讓老三支持,搞好部門工作。

按照經濟學假設,每個人都是理性的而且希望獲取最大價值,你應該選擇哪一種?

第一:如果公司該部門只有一個經理,而且永遠不換,你應該選擇第一種。

因為資源有限且獨佔性,你一步慢就步步慢,如果你想獲得最大利益,就應該用這種win-lose(輸贏)模式。

第二:如果公司該部門只有一個經理,而且你覺得讓他管理可能更差,你就選擇第二種。

因為資源有限,誰獲得都對你有害,不如大家都不要。這個時候採取的就是lose-lose(雙輸)模式。

第三:如果公司該部門未來有很多職位空缺,或者你的眼光不僅僅限於這個公司,你應該選擇第三種。

因為資源廣闊,如果現在你幫助老大上位,未來他有可能幫助你上位做另一個經理。而且在公司收穫了好人設,他們都願意跟你一起win-win(雙贏)。

可見,無論什麼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人的立場身份發生改變。

比如過去女人要「三從」: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要「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作祟。

而現代女性的「三從四德」變成:老婆出門要跟從,老婆命令要服從,老婆講錯要盲從。老婆化妝要等得,老婆生氣要忍得,老婆花錢要捨得,老婆生日要記得。

為什麼以前的那一套不適用了?因為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女人的價值地位提高了。

這個世界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改變,外界環境變了,我們的心智模式也要作出相應改變。

02

思維模式不談對錯,只看是否有效

到底什麼思維模式是對的?古典老師例舉了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他的《第五項修鍊》中說到的一個故事:

一個人不小心被捲入瀑布下的渦流中間。11月份的水溫很低,人在水中生存時間不超過100秒。

這個人被瀑布下的漩渦吸住,於是用盡全身力量向岸邊游。2分鐘以後,他的力量耗盡被吸入底部,然後屍體被拋到岸邊。

平時我們落水後游向岸邊是最好的求生方式,可是對待漩渦的最好方式不是往外游,而是游向中心,潛入底部再游出來,這與平時向岸邊游相反。

彼得·聖吉感嘆:這個人用一輩子努力想達到的事情,在他放棄努力後兩分鐘就能達到了。

古典老師還舉了個例子。

在河濱流域的探險者有時會遇上流沙,流沙看起來和沙地很像。但如果不慎落入,我們是努力掙扎還是怎麼辦?

野外生存專家告訴我們,陷入流沙的探險者如果努力掙扎不但不會出來,而是會起反作用:越陷越深,最後被流沙無情吞沒。

這時候安靜不動,等到下陷的趨勢停止,然後以儘可能慢和輕的動作爬出來。

這兩件事告訴我們,要在平時落水需要我們往岸邊游才能得救,如果在堅硬的地面有流沙就要奮勇掙扎。

可是情況變了,漩渦里只能順勢而為,才有可能獲救。在河濱流域也只能靜觀其變,不能硬拼。

思維模式在不同的環境,要有所改變,思維模式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是否有效。

03

努力付出一定有回報

人們總是說: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都有勞有獲。比如,我們的農民伯伯在春天播種插秧,在秋天收穫了稻穀滿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我們在校努力學習,學到了源源不斷的知識。但是,有個前提是選擇要對,方向要正確。

比如,你想把竹竿插在土裡,希望它能長出竹葉來。即便你從早到晚,二十四小時給它澆水,365天從不間斷,它也不可能長出綠油油的竹葉。

它只能越來越老,越來越腐爛。

孩子肚子餓了,你讓他吃爸爸的奶,估計是孩子使盡了吃奶的力氣,也只能越吃越餓。

古典老師也舉了兩個例子。

楊麗娟,甘肅蘭州一女子。從16歲開始痴迷香港歌手劉德華,從此輟學開始瘋狂追星。

楊麗娟的父母多次勸說無效後,他們賣房賣腎籌資供她去香港尋見劉德華。最後逼得楊麗娟父親跳海自殺。

按理說,楊麗娟如此努力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劉德華一定對她感天動地吧,可是結果呢?

劉德華娶的是馬來西亞女模特朱麗倩。

雙方條件的巨大差異,資源極不對等,你就是砸鍋賣鐵,傾家蕩產都是白費功夫,因為,你永遠不能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如果你從天安門向正西走,希望去頤和園,你能到達嗎?

即使環繞整個地球也不能,因為頤和園在天安門的西北邊。

有句話說的好:定位不當,終生流浪,選擇不對,努力白費。

有時候,選擇往往大於努力。方向錯了,越努力越不幸,越努力離你想要的越遙遠。

04

做長遠職業規劃,並制定詳細計劃

一份工作能做多少年?

就拿報刊亭來說吧,據文化頻道統計,2008年,全國的報刊亭數量達到高峰。

各大中小城市的報刊亭星星點點,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難題。

然而,從2008年到2013年,全國共拆除了10468個郵政報刊亭。

2010年10月,南京市玄武湖城管局發出通知,所有的報刊亭必須於10月底前全面拆除;2012年,鄭州實施「退路進店」工程,拆除全市共計421個報刊亭。

彷彿一夜之間,街上的報刊亭銷聲匿跡。

原來風靡一時的紙媒也被自媒體悄悄取代,自媒體能風行天下多少年?誰也說不準。

各行各業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只是中國,國外亦如此。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2009年的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最需要的10種職業,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你還為你的工作制定一個20年的計劃,你會損失多少機會?

因為你的工作可能隨時會被取代。

不僅是個人,企業的發展規劃也是這樣,通用電氣公司從來不主張做10-20年長時間的業務計劃,一般最多做3年的業務規劃。

麥唐納說過:對未來的最好策劃,是善於處理目前,完成最近的工作任務。

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做長遠的規劃,還不如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

05

只要是金子,總是會發光

我們總是信奉一條定律: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真正的金子在常態下是不發光的。

埋藏在地下礦物質的金子,首先是在礦場將礦石挖掘出來,經過人工或機器將礦石打成粉末,然後用水沖走表面上的泥沙,只留下含有毛金的鋅沙。

當存積的毛金達到七八百克時,使用硫酸和硝酸燒煮,將毛金里的雜質溶解,經過反覆燒煮,普通的毛金逐漸被提煉成黃金,但這種提煉方式只能達到95%-97%的純度。

金子要經過很痛苦的碾磨、沖刷、浸泡,然後成型、打磨、拋光,最後才能成為很有價值的發光的金子。

假如金子一直被埋在地下,它永遠也不會發揮出它的作用。

假如你在繪畫方面有天分,但是你從來不畫,沒有任何一部作品,你會發光嗎?

梵高是因為他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被世界人民銘記於心。

如果你在英語方面極具天賦,在校時每次考試都成績斐然。

但是畢業後,你從沒跟外國人流利說英語,也沒去進修精進,再好的底子也會被遺忘。

這不是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也不是「三顧茅廬」的年代。

只有把個人的專長、技能、智慧顯露發揮出來,並且在這個時代,利用博客、微博和影響力,將它發揚光大,才能閃閃發光。

06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同學的孩子沒上大學,早早就出來工作了。

他先後做過修車工,學過理髮,學過廚師,還當做計程車駕駛員。

每一項工作都弔兒郎當,做不過三個月,他的理由是,這些工作他都不愛。

現在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整天遊手好閒,急壞了他父母。

雖然有些工作會讓人興趣持久一點,但是你弔兒郎當的態度才是熱愛的最大障礙。

芳芳從來沒有寫作經驗,是個寫作小白,她參加了一個寫作班,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後,芳芳筆耕不輟,每天一有空閑就寫作。

她默默無聞寫了兩個月後,她的第一篇文章被一個百萬大號採用,從此她一發而不可收拾。

以前她看電視劇電影純屬娛樂消遣,現在她總是帶著學習寫作的心態。

看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故事情節的變化等,並且她都能從中提煉出各種不同的觀點,寫出各種主題的文章。

她在寫文章中收穫了更廣闊的視野,也在寫文章中更加深了同家人的感情。

就像戴爾·卡耐基說的:如果你表現得「好像」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那一點表現就會使你的興趣變得真實,還會減少你的疲憊、你的緊張,以及你的憂慮。

只有全力投入的時候,你才會從工作中獲得快樂。

這些道理在過去的生活中都曾深深影響過我們。但是在新的領域中,卻把我們死死困住,讓我們勞而不獲,離我們想要的東西漸行漸遠。

愛默生說:怎樣思想,就有怎樣的生活。

不管我們的過去怎樣,我們完全有能力調整我們的心智模式,改變我們的未來。

今日互動話題

25歲後才明白的道理還有那些?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商務合作微信:fushusz(備註品牌),微博@富書創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書 的精彩文章:

你複製群發的信息,拉低了你的情商
哪種男人,才會吃定一個女人?

TAG: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