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南懷瑾:到人間來,就要在生死里打滾

南懷瑾:到人間來,就要在生死里打滾

文 | 麥子

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手機上越來越龐雜的APP、微信上越來越多的公眾號、微博上越來越長的關注名單……我們被裹挾在信息化浪潮中,只能做個被動的個體嗎?

除了物質,我們能否擁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生活方式不是宣言,也不是姿態,而是擁有生活的意境,即便沒有掌握足夠的財富和權力,也能在生命的每個瞬間生活得自由、豐富和飽滿。

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關注「十點人物誌」公眾號。

裡面有可可·香奈兒、沈從文、蘇東坡、林徽因、奧黛麗·赫本等人物傳記等你聆聽,還會記錄影響中外的100位名人。

每天15分鐘,10天就能聽完一本人物傳記,自我提升就是這麼簡單。

記錄影響時代的100位中外名人

甄選一生必讀的100本人物傳記

主播領讀,每天15分鐘

精華提煉,10天聽一部

高效有趣,每年讀36本

免費開放,人人可參與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弘揚者。他的一生,從大陸到台灣,從美國到香港,最終又回到大陸。

在九十五年的人生中,他有著從軍、執教、經商、講學的豐富經歷,為續接民族文化命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3月18日,是南懷瑾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十點人物誌」特發此文,紀念這位先賢的傳奇一生。

1918年3月18日,南懷瑾出生在浙江省溫州市樂清縣。他的父親南仰周是當地綢緞莊的老闆,憑藉著自己的精明能幹,創下了一番家業。南仰周也希望自己的這個獨生子長大之後經商賺錢。

南仰周雖然是個大老闆,但掙得的錢基本不做家事,也不買田地,除了付完工人的工錢,就修橋補路,賑濟社會。

南懷瑾12歲的時候,南仰周叫他跟著自己學做生意,不過最多應付半個小時,他就跑去樓上讀書。

南懷瑾從小成績就很好,加上一定的天資,小小年紀就寫詩、作對,聞名鄉里,父親還請了一位醫生教他武術,他也順便在老師的藥鋪里學中醫、看醫書。

離南家五六里地的山上,有一座井虹寺。父親南仰周看著兒子實在不願學手藝和學做生意,又不想讓他在家裡太過優渥,只能安排他在這裡讀書,三天才能回家一次。

南懷瑾在那裡第一次接觸到有關佛教的東西。

1935年,17歲的南懷瑾完成了父母定下的親事,和姨表姐王翠鳳完婚。此時,軍閥混戰,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外地同鄉帶回的消息讓南懷瑾決定出去看一看。他輾轉杭州、成都,一心學武,尋找劍仙奇人。

在西湖邊,南懷瑾每天早晨四點起床習武,後來,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浙江省國術館畢業。

1940年,南懷瑾在成都中央軍校謀得一個公職,名義上是政治指導員,實際上教習武術。

此時的他,一邊在中央軍校教武術,一邊繼續尋訪劍仙。也就在此時,成都附近的靈岩寺聚集了很多前來避難的文人志士,其中,就包括西北大德——袁煥仙。

這個人,影響了南懷瑾的一生。

正是袁煥仙把南懷瑾引領上了佛學之路。他從中央軍校辭職,跟隨袁煥仙創辦了維摩精舍。維摩精舍成立之後,南懷瑾作為其中的重要成員,對整個長江上游的佛學研究做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但突然有一天,南懷瑾不辭而別,在四川峨眉山開啟了三年的閉關生活。

他的學生後來回憶:「既然學佛就要把所有的《大藏經》全部看完,在那時,只有峨眉山有《大藏經》,也是在那時,先生也正式出家。」

伴隨著修行,悟道了的南懷瑾「看《大藏經》像看小說一樣」。

1946年,28歲的南懷瑾出關以後,在成都佛學界已經有相當的聲譽,但找上門的官職、教職,都被他一一拒絕。之後南懷瑾又來到西藏,探求佛法,同時尋找西藏的喇嘛去印證自己悟出的心法。

南懷瑾曾在《宗鏡錄略講》里提到他求法密宗的磨礪:天天到上師面前磕幾十個頭,天天供餐,上師始終不理你,幾個月後,總算答應了。

1946年底,身在昆明的南懷瑾決定回家,家中的父親以為他已經陣亡。當南懷瑾跨進樂清老家的時候,已是1947年。這是他離開家鄉後第二次回家,也是人生最後一次歸家。

1949年春天,南懷瑾來到台灣,正如父親期望的那樣,成為商人。他和朋友在基隆辦了一個公司,取名「義利行」,在琉球、台灣和大陸之間做三角貿易,然而好景不長,血本無歸。

弘揚中國文化,一直是南懷瑾的心愿。生意失敗後,他在艱苦的生活中,開始在講堂講習佛法,並且開始著書。

此時,日本人大力宣揚禪宗,而同一時期,中國的禪學大師虛雲法師正在遭受攻擊。面對這種情況,南懷瑾決定寫一本禪學著作——《禪海蠡測》。

這本書在1955年得以出版,然而,由於語言艱深晦澀,加之台灣經濟蕭條,難以售出。但進入六十年代以後,這本書卻悄然熱銷。

後來,南懷瑾受台灣輔仁大學等學校邀請,進校給學生講授哲學和禪學,社會聲望越來越高。南懷瑾講《易經》,也講《論語》,台下的觀眾從單純的大學生,變成了更多階層和職業的人。

1966年,蔣介石、蔣經國也請南懷瑾去軍隊做巡迴演講,蔣介石還曾親歷幕後聆聽。後來,蔣介石有意讓南懷瑾任職政府,但被南懷瑾委婉謝絕。雖沒有任職政府,但南懷瑾在1970年在台灣成立「東西精華協會」,開班講課,弘揚傳統文化,禪學班也是其中課程。

當年,在青城山,袁煥仙第一次教他打禪七,現在,南懷瑾主持的禪七已經聞名遐邇。後來,在學生的爭取下,南懷瑾在台灣佛光山主持了一次禪七,聲望進一步提高。

1980年,南懷瑾和洗塵法師共同創辦了十方禪林書院,招收佛學弟子。他還讓自己的學生創辦出版公司,但是,像《禪海蠡測》這樣的書非常難賣,直到1976年,那本《論語別裁》的出版,出版社的生意才好起來。

這本書起先在台灣一家官方報紙連載,因為南懷瑾把孔子演繹的相當活潑,某種程度上顛覆了社會上對孔子的刻板印象,所以,《論語別裁》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5年,這本書在中國大陸得以出版。

70年代末,由於中美建交、美國和台灣斷交等事,台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此時南懷瑾也引起了台灣當局的重視,被台當局實行24小時全面監控。

不久之後,南懷瑾秘密離開台灣,暫居在美國華盛頓。在美國期間,他在這裡成立了「東西學院」,出版英譯著作,包括《習禪錄影》《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等書,還在學院主持禪七,講解禪宗發展。

1986年的平安夜,一直追隨南懷瑾的朱文光先生在南懷瑾寓所前的小河遇難,南懷瑾在難過的同時,也在思考著自己的回歸之路。1988年,舊曆年的最後一天,南懷瑾從美國啟程回到香港。

七十年來春夢塵,

四恩未報客心驚。

雲山家國愁千節,

未轉金輪愧此身。

——南懷瑾

回國之後,南懷瑾經常會受到各種請求他支援的信。在樂清老家,現在所能看到的南懷瑾故居,在當年,就是他個人出資五百多萬元為鄉鄰修建的「樂清老幼文康活動中心」。

修建時,因為涉及拆遷,南懷瑾在給當地政府匯款後叮囑村裡:「不可使一人有抱怨之心」。然而利益之下,依然有人誤解他的好意,認為他欺世盜名,修建個人樂園。

他認真看著老家的來信,叮囑村裡協調好各種關係。建好之後,南懷瑾將這裡轉交地方政府管理。從1949年離家,南懷瑾再也沒有回過這裡。

比起建設文康活動中心,「金溫鐵路」的修建更是讓他身心俱疲。這是南懷瑾在美國就有的想法,到香港後,浙江政府多次派人與南懷瑾溝通,最終他成立香港聯盈公司,投資總額1.72億美元。

在當時的政策環境下,這條鐵路的審批耗費了整整三年。最後,浙江方面寄來的金溫鐵路合資內容讓南懷瑾方面的人嚴重質疑其合理性,認為投資這條鐵路成為「包賠不賺」的事。

但是南懷瑾說:

「我決定一定要修,不是為我,是為了要開啟一個大例子,中國政府的公共建設可以和其他資方合作。我不去打開這個關閉的大門,那麼幾十年都不會有人打開這個大門的。」

1992年12月28日,南懷瑾親自挑選了開工日期,十多萬民眾參與了開工典禮。這條全長251.5公里的鐵路修了五年,也讓南懷瑾身心疲憊。他最後沒有出席金溫鐵路全線鋪通大典,之後南懷瑾寫給浙江方面一封信,信中說:

「我仔細反省,犯了很多錯誤,首先,我不應該被鄉誼情感所欺,不必先與浙江打交道,應該一開始就找中央交涉,我是在外太久,不知道政府的體制組織,比起過往的情形複雜百倍……」

最終,南懷瑾轉讓了所有金溫鐵路的股份。即便他後來到太湖大學堂,也沒有去看一看這條他傾注無數心血的鐵路。他感嘆:「修鐵路只是皮毛,文化才是根本」。

在香港的幾年間,修建金溫鐵路和老家的康樂居讓南懷瑾對國內的政治經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反思,他更堅定要做的是重整中國的傳統文化。

1998年,在學生的邀請下,南懷瑾在杭州、江蘇等地走了一圈,想建一個朋友們修道的居士林。當時的南懷瑾,已經83歲高齡。

在吳江地方領導的推動下,南懷瑾買下了太湖邊三百畝灘涂,修建「太湖大學堂」。

建造過程中,從資金到設計,南懷瑾費力頗多,他希望一切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現,比如在修建過程中避免使用空調冷氣。

經過六年的努力,太湖大學堂終於建成,南懷瑾在這裡的首次演講中說,「區區一條人間鐵路算什麼,現在這個地方,我想修一條人道之路開始的基地。」

在人生的最後歲月,南懷瑾依舊以他的一己之力在太湖大學堂為推動整合中國傳統文化而努力。

在對待子女方面,「視天下人為子女,視子女為天下人」,這是南懷瑾的處事方式。他讓客人們感到如沐春風,對學生、對故友如親人,對孩子、親人卻疏於照顧。

2012年6月18日,南懷瑾得知醫生已經無能為力,寫下兩個字:「平凡」,像平時一樣進入打坐狀態。第二天早上,跟隨南懷瑾多年的弘忍法師在準備為他洗漱時,聽到異響。跑進去一看,發現旁邊的儀錶已經停了,但此時的南懷瑾還是保持靜坐的樣子。

關於南懷瑾先生的往生,說法云云。有人說他在醫院的時候就已經過世了,還有說法認為以南懷瑾的修行,他早已入定,入定的話,呼吸也可以停掉。

在從醫院回來的將近十天時間裡,他的肉體沒有腐爛。後來一位學習西醫的學生再次做了一番驗證,才確定先生已經走了。

2012年9月30日,中秋之夜,在太湖大學堂,親人、好友、學生們按照寺廟大德火化方式為南懷瑾舉行荼毗儀式。

講到佛教里的輪迴,南懷瑾自己曾說:我是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會生生世世到人間來的,學佛的人生死是無所謂的,生就是生,死就是死,要在生死裡面打滾。

南懷瑾說自己「一無所成,一無是處」,他幽默開朗,一生傳奇。他的身邊總是圍繞著眾多學生,如今卻沒有一個人敢自稱他的弟子,他視天下人為子女,子女卻如天下人一般。他留給世間近百部著作,也留給世間無數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自律,往往發生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為孩子鋪好路,不如為他「引對路」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