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彭加木謎案(14) — 神秘暗語

彭加木謎案(14) — 神秘暗語

原標題:彭加木謎案(14) — 神秘暗語


作者:瀚海狼


附上期:彭加木謎案(13) — 大漠驚魂



上集說到,彭加木在1980年6月失蹤這個季節本身,就證明了所謂「被同行者所害」是徹頭徹尾的謠言!還有一個證據,更加重要,可以用來理順失蹤前後看似紛亂的頭緒。這就是彭加木先生出走前,留下的那張便條:我往東去找水井 彭 16塗改 17 /6 10:30!

這是彭加木先生留給人們的最後信息,也是最重要的信息!


這張便條,幾十年來,已經被用各種技術手段分析過,從早年的筆跡專家,到二十一世紀的分子生物科技和材料分析,得出的都是一個結論:這張便條,確實是彭加木先生親手所寫!紙張本身也被證明,確實是從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撕下來的一頁紙!



唯一的一點疑惑,就在這個16日變17日的塗改。但大多數專家認為,這個塗改應該也是彭加木本人所為。1980年,還沒有民用手機這種東西,當時的機械手錶,也很少有日曆的功能。根據明確的記載,彭加木失蹤之前,他左腕佩戴的是國產上海牌機械手錶,但到底是金屬錶帶,還是皮質錶帶?已經記不清了。筆者自己也有一塊同時代,同款的上海牌機械錶。可以證明金屬錶帶有90%的可能。這種機械錶,每2天就必須手動上弦一次,是沒有日曆功能的。


作為在沙漠無人區探險時間超過一個月,又沒有隨身日曆可以參照,寫錯一天的日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當時又能立即改正過來,甚至連10點半的時間都寫上了,這說明彭加木先生作為科學家的嚴謹、認真的作風,哪怕是留一張便條。


這張便條,信息量極大,可以解釋相當多的問題:



1,造謠者曾經說,在科考隊於3月11日離開米蘭農場不久,彭加木就已經被害了!到6月16日夜間,其他人才發電報,只是為了拖延時間,遠離彭加木的被害地點,好掩蓋命案!


若沒有這張便條,還真的很難排除存在這種可能性。但這張便條流傳到今天,徹底否定了彭加木在6月16日10點半之前就「出事」可能。原因很簡單,科考隊在6月16日到達距離庫木庫都克10公里的地方,水源告急,然後,在當天傍晚9點後(6月份北京時間9點,在羅布泊地區仍然是傍晚)發報向總部求援,從此除了個別人,在隊長指令下離開駐地5公里以內找「沙井」外,一直到彭加木最終的出走,引發同隊外出的搜尋,隊伍的帳篷和大部分其他人員,再也沒有離開這個駐紮地!直到19日,飛機送來了250公斤飲用水!


因此任何異常,包括謠言中所說的發生過的刑事案件,只能是科考隊整體到達了庫木庫都克以西,也就是6月16日以後的事情!這首先就否定了此前謠言所說的,11日剛離開米蘭農場,就出了事的說法。


還有人認為,將16日塗改為17日,不是彭加木本人,而是作案者所為!因為隊伍在6月16日晚上21點,用隊長彭加木的名義向總部發了電報,若便條是彭加木6月16日10點半就親筆寫下了,那麼就無法向總部交代了!因此作案者只能將其塗改為17日。


這種他人塗改說,更缺乏起碼的邏輯性。他人將16日塗改為17日,對作案沒有任何幫助,反倒讓事情變的更加複雜。道理很簡單,若彭加木真的是16日上午出走而沒有被害,那麼後面和總部的電報溝通,就完全不符合基本的邏輯!


相反,若彭加木是16日被害,其後又被塗改過便條,那麼事情就成了欲蓋擬彰。在此後的幾次大搜尋中,絕不會一無所獲!因為16日以後的隊伍駐地,已經被刑偵部門甚至警犬梳理過多次,沒有發現任何異常!1980年代的公安偵查員,也不是吃乾飯的,自然也會想到同行者說謊或者偽造證據的可能性,但對駐地周邊的詳細搜尋,沒有任何可疑結果,特別是沒有找到遺體和彭加木隨身帶走的物品,這種情況下,就不能無端懷疑同行者。



說到底,便條本身,證明了作為隊長的彭加木,至少在6月16日,確實和整個隊伍一起,達到了庫木庫都克以西10公里的最後宿營地。17日上午10點半才出走,這個真實性是非常可信的。


若彭加木是6月17日上午10點半以後才出事,那麼他被同行者所害的可能性,就根本不存在!因為經過6月16日21點以後的電報溝通,已經讓這一行人的位置暴露,從此也處於外界的無形監控之下。那種因水源斷絕下產生的矛盾、糾紛和互相不信任的情緒,已經解除了大半,此後再發生極端行為的概率,已經基本消除。


那麼,若彭加木不可能是被同伴所害。我們既然是先討論「遇難」的壞消息,那麼他在6月17日上午10點半獨自出走後,就很快遇難了嗎?



出走後會如何遇難?可能性很多,比如陷入流沙;高溫暴晒下脫水倒地,很快被幾天後的沙暴掩埋。這都是非常「常規」的出事情況。

筆者在前面推文中還提到,在羅布泊周邊,幾乎無人可以憑指南針,在離開原點十幾公里再走回去!只能是寄希望於同伴在白天點燃狼煙、夜晚點燃篝火,通過目視尋回,是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手段。彭加木出走後的17日夜間,科考隊隊員也確實點燃了篝火,希望彭加木能看到,但最終還是不見人回來。


從後來搜尋到的足跡可見,彭加木確實有往駐地折回的意思,但在折回的半途,又莫名其妙的走向了與折回相反的東北方向,越走越遠!最終的腳印在疏勒河故道一個小沙堆附近神秘消失,除了腳印,搜索者還發現了椰子糖的糖紙!



為什麼腳印是不連續的,最終在糖紙發現點,完全神秘消失了呢?


腳印不連續,並不難解釋,因為仔細研究衛星地圖,可以發現現在的彭加木紀念碑附近的地貌非常特殊。可以說是一半是沙地,一半是堅硬的戈壁地面。當年的科考隊,恰恰就駐紮在了沙地和堅硬石頭地交錯的庫姆克塔格沙漠的邊緣地帶。


人在沙地行走,自然會留下一連串的腳印;但一旦進入戈壁硬地,則腳印就很難留下;繼續往前走,可能再遇到新的沙地,又會產生新的一串腳印。但最後到了留下糖紙的地點,腳印卻徹底消失了!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難道彭加木先生又走到了附近一處風蝕高地上,想往周圍瞭望一下,風蝕土層突然坍塌,把他掩埋了!?這和陷入流沙和被風吹來的沙子掩埋,並沒有本質的不同。但問題是,彭加木紀念碑附近幾公里,並沒有這樣的明顯的風蝕高地。


還有人懷疑,羅布泊周邊的風沙那麼大,彭加木17日出走後留下的腳印,難道不會被大風吹來的沙子立即掩埋,怎麼到19日上午,還能在疏勒河故道找到最後的腳印和糖紙呢?



其實若了解羅布泊6月份的氣候特點,就知道高溫之下,戈壁灘上幾乎是沒有橫向風的。若有風吹來,氣溫就會下降,人的感覺會更舒適一些。新疆東部風力最大的時節,是5月下旬以前的春季。到了6月中旬的高溫到來,風力會大大減小。因此在一兩天內,人留著沙地上的腳印,還是會看的到的。根據當時的資料,在開始尋找的18日下午,羅布泊地區開始颳風,到19日風力開始加大,此後20日進入沙暴天氣!彭加木先生留下的腳印,在6月20日以後,就很難找到了,最早的小規模搜尋,也只能在6月20日結束,事情就是這麼巧!


6月17日上午出走後,可能遇到迷路和脫水的麻煩,這都是可以預想到的。


但此前,很少有人提到另一種可能,筆者認為有必要分析一下:這就是彭加木先生的這次出走,有沒有本身就下定了決心,不想回來了!說白了,有沒有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尋短見」的可能?若出走者自己都不想被後來者找到,那麼將比搜索普通的走失者,難度大的多!


筆者產生這樣的懷疑,基於以下幾點:


1,從彭加木在6月17日讓單車遠距離找水的指令,直到與其他人爭執的發生,都表明他的情緒有很大的波動,表現的非常的急躁,像是在趕時間!而且單車找水,顯然是一道非常不科學的指令,遇到抵制也屬正常。但他本人在10點半的獨自出走,極像是「你們不去我自己去的賭氣行為!」



2,彭加木先生的情緒如此不穩定,是什麼原因呢?他確實患有兩種惡性腫瘤,我們從他後來的照片,就會發現七十年代的彭加木已經非常消瘦。凡是腫瘤患者,一旦進入不可逆轉的身體消瘦,都不是什麼好信號。難道彭加木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來日無多?一定要抓緊時間完成某項目標?在得不到同伴支持的情況下,負氣出走?連最重要的軍用地圖都沒有帶上,難道就是準備「一去不復返」?


但是,否定筆者這種懷疑的因素更多:



首先,彭加木是此次科考的隊長,又是一個成名已久的科學家,還是全國人大代表,政治地位是很高的,擔負的責任也是很大的!任何賭氣任性的行為,後果都不可預料!把其他9人「扔」在原地,直接獨自離開,於情於理都說不通,這麼做,豈不是要毀掉一世英名和政治形象?


其次,即使彭加木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即將出現不可逆轉的垮塌,那麼完全可以在米蘭農場終止下面的冒險,回到大城市接受治療,何必再帶著大家繼續涉險?更關鍵的是,彭加木早在1958年就查出了病症,但直到20年多年後的1980年,還能連續帶隊深入不毛之地。這說明他的身體素質堪稱奇蹟,難怪有人懷疑他發現能消滅人類腫瘤的神秘物種。20多年,都鋌過來了,就不能再堅持最多一個星期,到達敦煌,勝利凱旋?儘管這種凱旋,需要讓部隊大力幫忙,不是特別完美。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那張留下的字條。日期的錯誤,都認真改正了,連離開的時間,都寫的精確到了分鐘,如此認真和精細的做法,完全不像是做一去不回的準備,若決心不再回來,乾脆連字條都不留,其豈不是更神秘、更決絕!?


筆者認為,至少到1980年6月17日的午夜,也就是他出走後的十幾個小時後,彭加木先生仍然是健在的!


那麼,此後更長的時間,若以年計,彭加木先生還可能繼續健在人間嗎?


(明天大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口談兵 的精彩文章:

國家工業化要靠基督教、新教促進嗎?
從航母夢到電影夢,中國人從來沒怕過,中國人也絕對不會輸!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