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出行或將加入大數據殺熟聯盟,打車都要鬥智斗勇了?

滴滴出行或將加入大數據殺熟聯盟,打車都要鬥智斗勇了?

在大數據時代,果然是最懂你的人傷害你最深。

米缸里的老鼠

2017年,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元年。

短短一年時間裡,各大互聯網巨頭不遺餘力地宣傳大數據及人工智慧下的美好未來。

只是沒想到,這些家喻戶曉的名詞在落地之後卻成為了「米缸里的老鼠」,在賺足眼球之餘不斷虧空著我們的錢包,「大數據殺熟」成為了企業提升利潤的法寶。

「315」前夕,《消費電子》、消費保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就各大網路平台大數據「殺熟」事件展開系列報道。

其中一篇題目為:「新用戶14.9元,老用戶17.9元!你也被「殺熟經濟」套路了嗎?」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

文章中指出,滴滴出行涉嫌利用大數據區別對待新老用戶。

經《消費電子》方面多次測試發現,滴滴出行新老用戶在同一時間,選擇相同路線叫車,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該現象並非個例,目前在網路之中有大批網友發布自己的測試結果,而結果與《消費電子》方面的測試大致相同。

對此,旅界君也進行了實驗,左側手機為同事的常用路線,而右側手機則是第一次使用該路線,結果顯而易見,常用價格高於首次價格(無代金券)。

根據滴滴計費規則及滴滴客服反饋,快車根據實際行駛情況計費,而在叫車時出現的價格浮動,在1-3元內屬正常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在旅界君的測試結果中,一口價「拼車」同樣存在這一價格差異的情況。

在快車中存在差價,滴滴方面可以用可以用計費規則來解釋,那麼「拼車」的情況又該如何自圓其說?

目前,滴滴方面針對此事,已經給出回應,造成價格差異的是由於用戶有打車劵,而不是作者所說的滴滴「殺熟」。

這個回應是否具有說服力,在廣大用戶的心裡有一桿秤,大量測試結果都是在無優惠券的情況下完成,而滴滴的口碑在此無須贅述。

行業潛規則

事實上,「大數據殺熟」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潛規則,交通、住宿領域成為了重災區。

去年年末,網友「廖先生廖先生」發布微博稱,自己在某滴平台乘坐網約車時也遭遇過類似的問題。

網約車平台無故將自己的普通網約車訂單免費升級為「商務車」後,扔按照商務車的價格進行收費。

網友「張氏微言」表示,「帶老婆孩子出去玩兒,用攜程訂酒店,結果同一家酒店,經常出差的我竟然比基本不出門的老婆查的價格貴好多。

網友「鐵之貝克Amadeus」吐槽說:前幾天在飛豬預訂了一家酒店,到酒店入住的時候大堂工作人員都驚呆了,問我為什麼訂貴了那麼多錢,比直接在酒店付的價格高了10%。

於是馬上用朋友的手機查了一下價格,比其手機上便宜30%。「飛豬客服說是因為價格實時變動,從此告別飛豬。

今日,針對「大數據殺熟」的亂象,人民日報談發表觀點稱,「看人下菜碟已構成價格欺詐」。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發改委《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三條,價格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

這樣來看,滴滴出行等企業的行為,或許已經觸及到法律的紅線。

利欲熏心

不可否認,當下我們中處於「數據為王」的時代。

利用大數據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已經成企業營銷的大勢所趨。

2017年7月,履新騰訊廣告主席的劉勝義也曾對媒體表示,以Big Idea(大想法)為核心的傳統營銷時代,即將被Big Data(大數據)為基因的現代營銷時代所取代。

2016年,美國90%的數字廣告收入都來自谷歌和Facebook兩家公司。

而隨著大交通及旅遊行業的發展,競爭也愈發激烈,在殺到眼紅的境況下,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就只能下黑手了,導致「大數據」誤入歧途。

這樣來看,企業的生存離不開利潤,而「大數據殺熟」的行為也是利字當頭催生的惡果。

天下烏鴉一般黑,滴滴出行等企業的殺熟事件,在國外也時有發生,美國亞馬遜公司和一些加油站,很早以前就通過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定價。

3月17日,有外媒報道稱,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在2016年的競選活動中,利用Facebook用戶泄露的隱私數據,搭建起一個剖析美國選民的數據模型,並且能夠針對性地推送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政治廣告。

利用大數據技術,影響用戶的重大決策,這顯然超出了合理使用隱私數據的界限。

對於如何避免「大數據」殺熟,又成為了廣大用戶關注的交代,對此旅界君與360安全工程師取得聯繫。

遺憾的是,工程師表示,「普通用戶完全無法防範屬於採集,除非每次換一個賬號,並經常刷系統」

這樣來看,保護用戶隱私、規範企業合理使用大數據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境地。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各大企業一味用「優惠券」來充當替罪羊的行為,顯然很難讓人信服。

而滴滴出行作為大家超高頻使用的軟體,實在不應該讓每日的叫車環節變成一場鬥智斗勇的遊戲。

在眾多無消費券的真實案例擺在眼前,滴滴出行有義務也有必要讓消費者花的每一分錢都透明、公開。

今日互動

滴滴大數據殺熟

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END ————

行業爆料、加入讀者交流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界 的精彩文章:

當區塊鏈技術落地航空業,我們又要開始談顛覆了?
ofo終獲阿里8.66億美元融資,滴滴慌不慌?

TAG:旅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