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庫觀察:關於中美貿易戰,智庫大咖這麼看

智庫觀察:關於中美貿易戰,智庫大咖這麼看

「特朗普想要的貿易戰將要開戰」,這是3月21日《華盛頓郵報》一篇文章的標題。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如果美方採取損害中方利益的行動,中方必將採取堅決和必要的應對措施,維護好自身的正當權益。

今天,小智邀請國內幾位知名經濟學家和智庫大咖就中美貿易問題談談自己的見解,從智庫和政策建議角度看看我們如何應對,如何「亂雲飛渡仍從容」。

中美貿易戰,最近是個熱門話題(圖片來自網路)

姚洋:美國把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

第一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中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蜜月期,九十年代後,雖然中美蜜月期並未延續,但美國精英對中國的政策主張仍然是以「接觸」為主,他們認為這樣能讓中國與美國越來越趨同。但是,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的經濟發展超出預期,在2001-2008年間,短短七年出口翻了五翻。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突然意識到中國正在快速崛起,中國的自信心不斷增強,美國還適應不了一個如此自信、如此強大的中國。此時,美國精英對華態度和政策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甚至還有官員說讓中國加入WTO是錯誤的,對華政策不再實施「接觸」戰略,而將中國定位為戰略對手。2017年底,美國白宮發布的特朗普任期內第一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次將中國明確定位為美國「戰略上的競爭對手」,這一提法首度公開化。

對中美貿易戰,姚洋認為應該積極應對,從自身政策調整方面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是增加進口和國內消費。中國每年進口大約兩萬多億美元,其中消費品進口僅佔3%-4%,不足其他國家的一半。同時,在經貿關係方面要以國內需求為主,中國經濟在轉型,需要增強國內消費。

二是全面實施負面清單制度,持續擴大外資開放領域,激勵民營企業做得更好。現在的行業管理都是「有罪推定」,導致行政成本高昂,也使得部分產品國內價格遠高於國外市場價格。應全面實施負面清單制度,擴大對外和對內開放,增加行業競爭水平,通過「快魚」激活「慢魚」,激勵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比如,從家電、汽車等行業對外放開競爭的歷程來看,放開競爭後,民營企業沒有倒下,反而促使我們的民營企業做得更好。

姚洋(圖片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提供)

盧鋒:對貿易戰,我們不找事,也不怕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認為,特朗普主政元年中美經貿關係雖在波折起伏中大體平穩,然而美國相關政策總體上朝強勢鷹派方向轉變。近期以來美國政府一系列組合政策所傳遞的信息,顯示其對華經貿政策方針調整已大體完成布局,呈現一些新特點。

特點一:在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強調經濟問題重要性,聚焦中美經貿關係現存矛盾問題,提升相關政策目標優先度。美國認為,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特點二:在貿易方針上突出強調對等性原則,試圖為對華經貿政策強勢調整提供合理性依據。

特點三:選擇從會談對話到貿易制裁各種手段對中國施壓。

特點四:在經貿關係領域自設標準,區分「守規矩」與「不守規矩」兩類國家,通過督促各國「選邊站隊」對中國施加壓力。

特點五:去年11月上旬美國商務部發布新版《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報告,為美方對華反傾銷繼續採用第三國價格和成本這一違背WTO規則做法製造借口。

特點六:指責中國等WTO成員國利用多邊規則獲取不正當利益,要求在貿易領域獲得超越多邊規則約束的法外施法權力。

針對這些特點和美國近期採取的貿易戰措施,盧鋒建議,我方應採取不找事、不怕事、先禮後兵、留有餘地的方針,從緩解風險、反制摩擦、實施配套措施等方面給予有理有利有力的應對。

首先是主動調整緩解風險,引導中美經貿關係朝「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比如,可以考慮加快特朗普訪華就能源進口所達成協議的實施落地,結合國內扶持消費政策,適當降低汽車等產品進口關稅。

其次是準備反制回應措施。比如,制定報復清單第一時間回擊,利用WTO多邊規則維護我國合理權益,調動各方面因素遏制美方保護主義。

第三是實施綜合配套政策。貿易戰本質上是零和甚至兩敗俱傷的遊戲,只有應對貿易戰的配套政策才有可能成為釋放潛在利益的選擇。我們要堅持自主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方針,改進經濟體制與政策不完善因素並構建良好營商環境,在著力提升我國潛在經濟增速同時,更有說服力地回應美國對我經濟體制的誤讀。

商務部對從美國進口的部分產品加征關稅(商務部網站截圖)

徐高:建立信心應對中美貿易戰

光大證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這次中美的貿易摩擦,從短期看,美國主要目標是要降低對外貿易赤字。特朗普上台前就誓言降低美國對外貿易赤字,但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從2016年3470億上升到2017年3721億美元,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反而增加了。現在正面臨著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一定會採取比較強硬的態度並釋放信號來為選戰服務。從長期看,現在美國精英認識到中國不可能走美國的發展道路,且未來中國經濟規模預測會超過美國。

作為中國一方,既要防止矛盾激化,又要保證國家的利益不受損,積極回應。徐高指出,可以從幾個維度尋找解決方案。

第一是建立信心。中國是貿易順差國,美國是貿易逆差國,即使貿易戰爆發,中國無非把本來輸出給美國的東西留給自己用。但如果美國不再從中國進口大量生活必需品,則會引發美國國內居民福利大幅下降,必定會侵蝕特朗普的民眾支持度

第二是充分運用多邊框架結成的統一戰線。中國是全球自由貿易受益者,如果中美貿易戰爆發,中國對美國出口減少,會間接傷害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在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里,有很多附加值很高的中間品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組裝後再賣到美國所獲得的,如蘋果手機。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有很多利益同盟國家可以結成統一戰線來應對美國。

第三是採取反制措施。中國可以將服務貿易這一巨大市場開放給美國的競爭對手——歐洲,或者讓美國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稍微慢一點。美國作為服務貿易提供大國,絕對不願意失去中國服務貿易市場開放先機的,這種做法將比向美國徵收進口商品關稅的效果更好。

第四是從中國內部著手,擴大內需。如果貿易戰全面爆發,中國的外需將下降,維持國家的經濟穩定就要靠擴大內需。從短期看,內需可以來自投資,一定時間內依靠投資來維持經濟增長穩定是有必要的。但從長遠來看,在產能過剩的世界經濟裡面,產能不是約束,需求才是約束。中國除了做世界工廠以外,還需要轉變為全世界的大買家,要為全世界創造巨大的需求市場。

中國未來要通過增加國內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圖片來自網路)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智觀天下工作室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的精彩文章:

跳鍋莊、喝咂酒、吃年飯……少數民族新年歡樂多
「向雷鋒同志學習」55周年,人民子弟兵在行動

TAG: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