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就感,我們聊聊

成就感,我們聊聊

成就感

我們聊聊

「好傢夥」,竇文濤說著他的口頭禪,繼續跟嘉賓們聊著。

不得不說,《圓桌派》這個節目,著實讓人歡喜。雖然沒有了《鏘鏘三人行》,但偶能讓圓桌「四大天王」(竇文濤、梁文道、馬家輝、許子東)湊在一起,中年而不油膩的他們,總能在言談舉止間讓我不時地會心一笑。

今天,難得聚齊的「四大天王」們,聊起了成就感。

Part

1

馬家輝的成就感來源於他和他太太的一段經歷,當時他太太因為患了肺水腫而無法說話,後來竟然嚴重到心臟里也進了水。或許是因禍得福,馬太太心臟上的癥狀反而讓醫生找到了破解之道。

在幫助太太治病、恢復的整個過程中,馬家輝戒掉了自己最愛吃的牛肉,因為他需要通過一件事來堅定自己的信心。而妻子最終的康復,讓馬家輝覺得自己前所未有地有成就感。

竇文濤說他原本想做個掃地僧一樣的人物,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當其他人遇事都搞不定的時候,他自個兒再跳出來展示一身絕學。

這是他年輕時對於成就的幻想,而他真正的成就感卻來源於一場普通的演出。在這場演出中,竇文濤覺得自己有如神助般地超常發揮。

不光如此,燈光等其他職能小組也配合得很好,這一切的和諧,讓他產生了一種之後再也未能體會到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比起家輝和文濤,許子東倒是覺得自己這一生沒什麼有成就感的事,如果非要說一件,也只能說是有了一個女兒。

不過,許子東倒是很理性地分析了「如何獲得成就感」這個問題。在他看來,成就感是理想與能力中和下來的產物如果你的能力足夠達成理想,你就會有成就感,反之則不會有。

而文道兄認為,人的成功,在很多時候依賴的是運氣。並且,成功與成就是外人所認為的,而成就感則是自己所感受到的。

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認為梁文道有成就,但除了他自己之外,沒人能評述他是否有成就感。

回到成就感,當我回望之前的人生時,我發現自己連一件有成就感的事都想不到。

如果要說是愉悅感,那倒是很多;說是滿足感,也有一些;唯獨說到成就感,我確實無論怎麼努力地去回想,也回想不起來。反倒是年近三十,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頗為強烈。

許子東也是如此,他本來覺得自己的人生過得挺好的,當節目組丟給他這個問題後,他忽然發覺找不到自己有成就感的事。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就好像你一頭扎進自己的人生之河,起初還自信滿滿地尋找,但游著游著,找著找著,就越來越喪失信心,最後整個人上氣不接下氣地爬到岸邊癱倒,徹底地頹了。

如果我想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更有成就感,我就應該試著變得更樂觀。不過,一切就像我之前所說的那樣,我是一個理性的人,但我沒有辦法在每一刻都保持理性。我知道樂觀很好,但我就是不樂意從此岸走到彼岸。

Part

2

在《摔跤吧爸爸》的一篇影評中,讀到了這樣一個分析:這部影片講的不是女權,而是鬥爭意志。

我深以為然。一個人能夠得到多少,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不願付出的時候,你就什麼都沒有。然而要不要去爭取,要怎樣去爭取,將我們的認知水平分出高下,將想要爭取的東西爭取到的人,就會享有滿滿的成就感。

百度百科「成就感」,指願望與現實達到平衡時產生的心理感受。也就是一個人做完一件事或者做一件事時,為之感到愉快與成功、滿足和充實的感覺。成就感有時比成就本身更重要,感受才是目的。

成就感是爭取來的,但這爭取是「道」而非「術」。

「成就感」英譯是sense of accomplishment,直譯過來是「完成感」,所以獲得成就感的第一步,是主動為自己設置挑戰,簡言之確立目標,努力實現。

大目標通常有三種:一是自身的人設,二是他人的期望,三是社會身份的要求。

成功學書籍早已講了太多,教我們如何細化分解,一步步去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小目標可以有許多種:比如今天早起,明天早睡,一天喝五杯水,打卡健身房……許多人大小事情不願挑戰,只是被生活推到那一步才行動,擔心未能完成的計劃映射出自身的失敗。

當然,不願意完成的可以不完成,不願意爭取的可以不爭取,但是一個人如果不爭,就難有成就感。

成長,就是在反覆失敗和屢次達成之中,發現並鍛造自己。沒有挫敗感,何來成就感呢?年輕人就算再碰壁,也要積極進取,才會愈發明了自身價值,在適合的領域找到應有的位置。

成就感的終極表現正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在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頂的那個微笑。

Part

3

很多家長提到,孩子沒有太多學習的動力,對什麼都好像無所謂的態度,學習缺乏自主性,不自覺,沒有方向感......

好巧啊,小蘇、小李、小張、小王、小劉、小趙都是這樣子的(當然,這只是心理描寫,其實也不止這點孩子)。

對孩子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

沒有物質生活匱乏的擔憂,沒有家庭條件不足的自卑,沒有升學壓力帶來的煩悶。可能經常讓他們感覺不爽的就是——今天又和誰吵架了,晚飯怎麼不是我最喜歡的菜,為什麼我又被老師批評了,這點小動作老師都能發現......

上學期末,跟一個孩子有過這樣的對話:

「假設,暑假你爸媽帶你去迪士尼樂園玩,你快樂嗎?」

「快樂啊!」

「再假設,你這次語文考了90分,你快樂嗎?」

「一般,我感覺我最高能考92的」

一時竟無語凝噎。

「那就假設,你這次語文考了98分,你快樂嗎」

「那當然快樂啦!」

「比較一下,是去迪士尼更快樂,還是考98分更快樂?」

沉思片刻。

「我想,應該是考98分更快樂吧。」

「為什麼呢?」

「去迪士尼樂園,玩一個項目要排很久的隊,只有我是快樂的,但如果我考了98分,我、爸爸媽媽,連老師也是快樂的!」

不等談話結束,高下立見。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很大的學習、生活、管理、動腦、表演的潛力,問題在於,我們(教師和家長)該以何種方式去挖(bī)掘(pò)。

為了和小博把談話深入下去,我繼續問:

「你選第二種方式,是因為快樂的人數更多,還有別的理由嗎?」

再次陷入沉思,未果。

「去迪士尼樂園玩,是誰給你的快樂?」

「是爸爸媽媽。」

「那語文考了98分呢?」

「是自己,通過自己努力!」

是的,通過自己努力,我們獲得的快樂,有一種附加屬性——成就感。

這是任何老師、父母都給予不了孩子的。如果說現在這一代「要啥有啥,卻不知方向在哪」的00後,他們真正缺少的,或者說,可以帶給他們動力的,不是更高級別的物質享受,也不是任何形式的正面強化,更不是無端地給孩子強加父母的夢想,而是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成就感,定隨之而言。

【作者介紹】

一個霸得蠻耐得煩的湖南小伙

一個熱衷文字創作的人民教師

白天逗比地晃悠在三尺講台

夜晚深刻地揮灑著一腔情懷

熱愛文學電影和旅行

喜歡得到知乎和看書

沒有精緻皮囊

追求趣味靈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sir說 的精彩文章:

名著開篇,字字驚艷·中

TAG:謝sir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