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三月,攬內經,話養生

春三月,攬內經,話養生

《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桃李繽紛,萬物復甦,春天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也應隨著相應變化,「百草回生,百病易發」。

人在這時候特別要做到起居勞作、精神調攝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萌生的特點,使精神、情志、氣血也能像春天的氣候那樣,舒展暢達、生機勃發,才能防病御邪。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內科主治醫師汪四海,為我們介紹初春養生的五點秘籍,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一、衣著適應,隨時添減

自古有句養生諺語叫「春捂秋凍」, 即「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冠」,指的是初春時節不要著急把棉衣脫下,防止遇上颳風下雨,感受風寒之邪;初秋來臨之際,氣候乍冷,也不要急於穿得太多,以免氣候忽冷忽暖,反而更易受涼。

初春季節,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因此要特別注意衣著的適宜,使機體對寒熱轉變有一個積極的適應性調節。一般來說,轉春時常有寒冷氣候的反覆,衣服要漸漸減少,穿著宜偏暖些。但對調節能力較差的小孩、老人或身體較弱者來說,其衣著更不宜單純地「春捂」,而應根據氣候寒熱的變化,隨時添減。

二、春遊健身,助生陽氣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天,萬木吐翠,空氣清新,正是採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而「動」為養陽最重要一環。春遊健身,為人們歷來所推崇。在明媚的春光里,芳草繁花,棲身其間,疲倦、憂鬱、煩惱會不知不覺悄然離去,心理得到調節,精神為之振奮,這對養生保健大有裨益。

人們為適應春天生長的自然規律,春遊踏青,助生陽氣,改善機體新陳代謝,調和人體氣血陰陽,增強血液循環和心肺功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思維能力,並使腿部力量增強,筋骨更加靈活,還能改善睡眠。在春遊時,置身花草叢中,能使人心情愉悅,血脈調和,氣順意暢。經常如此,對陶冶情操,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十分有益。當然,如果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不要接觸花粉。另外,根據自身體質,我們還可以選擇適合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放風箏、打球等。

三、披髮梳頭,氣血旺盛

《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曰:「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春天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披散頭髮,解開衣帶,形體舒緩,放寬腳步,使精神愉悅,胸懷開暢,這是順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髮之道。祖國醫學認為,「發為血之餘」,肝藏血,主疏泄,調理氣機。披髮緩行,則肝木條達,血旺氣盛,百病難生。

中醫認為,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的互相聯繫,氣血的濡養,要靠人體中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經絡的傳導作用。經絡遍布全身,氣血也通達全身。這些經絡或直接彙集頭部或間接作用於頭部,人頭頂「百會穴」就由此得名。《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兩百下。」頭為諸陽之會,五臟之精氣,皆上注於腦,通過梳頭,可以疏通氣血、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

現代研究表明,頭是五官和中樞神經所在。經常梳頭能加強對頭部的摩擦,疏通血脈,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使頭髮得到滋養,烏黑光潤,牢固髮根,防止脫髮;能聰耳明目,緩解頭痛,預防感冒;可促進大腦和腦神經的血液供應,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能健腦提神,解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衰老。

四、減酸宜甘,調養得當

春季食養最基本原則是「減酸宜甘而養脾氣」。因為春天肝氣旺,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這樣可以保護脾氣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以此加強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疏肝理氣的陳皮,平熄肝風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都是適宜的食養食品。在春季里,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不少野菜,如馬蘭頭、薺菜、蓬篙等都有良好的清肝明目的作用。春季的脾胃容易受損,因此應注意少進難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注意,如喝酒不宜過量,粽子、生冷、肥膩之物均應嚴格控制,以免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春季是肝旺之時,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銀耳、山藥、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於扶助陽氣。

如果調養不當,過與不及都將傷及肝氣。肝氣傷則夏天當令的心火將失其所生,到了夏天心火會不足,寒水將乘機侵犯而易致寒變,即該熱時不熱,該長者不長,《內經》稱此現象為「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五、按摩穴位,清肝瀉火

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木,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但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到了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因此,順應天時變化,「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把肝臟這個解毒工廠經營好、建設好,人才不會得病,這裡特別推薦三個腳上的肝經大穴:大墩、行間和太沖。

「大墩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拇趾(靠第二腳趾一側)甲根邊緣約兩毫米處。「大墩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行間穴」,在足背側,當第一、二腳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旺,會導致牙痛、腮腺腫痛、口腔潰瘍、鼻腔出血、舌尖長泡等癥狀,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心經,多按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位於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沖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談養生 的精彩文章:

您知道嗎?四種食物最清肺!

TAG:老張談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