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春季感冒,中醫如何對症下藥?

春季感冒,中醫如何對症下藥?

由於春季多風,氣候轉溫,人容易患外感。要預防和治療感冒,首先必須明白自己患的感冒是哪一種,切忌病急亂投醫。在中醫的角度,如何預防和用藥呢?

辨證下藥

從中醫角度,感冒分風熱、風寒、暑熱三種。在春季,感冒以風熱、風寒為主,因用藥不同,且同一方法在不同體質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功效,所以不可一概而論。

多發生於春季的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襲表,肺氣失和所致。如果平時吃太多帶有熱氣的食物,人的體質就會有不同程度的脾胃濕熱或胃肺積熱癥狀,這樣的體質一著涼,便會患上風熱感冒。除此,勞累和經常熬夜也是病因之一。

風熱感冒的癥狀多為吞咽口水時有異物感、咽痛、喉干、鼻干、皮膚干、大便乾澀、小便偏黃等。其治療一般以清熱利咽、辛涼解表為主,切忌服用溫性或溫補食物,而應常用桑葉、菊花、薄荷等中藥。

建議沖飲疏風清熱茶。將3錢連翹、3錢射干放入保溫杯的茶隔內,注入500毫升熱水,蓋上杯蓋,泡30-40分鐘,然後放入5錢金銀花,再泡5分鐘,待聞到花香便可飲用。三葯共飲能辛涼透表,清熱解毒,舒緩感冒誘發的喉痛不適。

風寒感冒一般發生在秋冬兩季,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與風寒感冒相反,其一般癥狀為受寒、發熱、頭痛無汗、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舌苔發白等。用藥以辛溫解表最為適宜,如防風、蘇葉、麻黃等散寒中藥。

平素體質虛弱易受涼的人,則較易感染風寒。發病初期有少許鼻水或鼻塞,但吞咽口水時無異物感,沒有喉痛;常伴有怕冷、大便易瀉及小便清長等癥狀。因此,切忌服用涼性或生冷食物。

不同體質的人都有可能出現風寒感冒。若在感冒初期,發現自己的感冒癥狀與上述風寒感冒的特徵吻合,則推薦沖飲驅寒生薑茶。取生薑3片,蔥白1段,防風3錢,將所有材料剪碎,洗凈,放在保溫杯的茶隔內,注入500毫升熱開水,蓋上杯蓋,泡15-20分鐘即可飲用。三葯合用可解表散寒,即能使機體發汗,表邪隨汗出而解。

暑熱感冒,發生於盛夏暑熱季節,一般癥狀為發熱不退、心煩意亂、口渴微惡等。常用藿香、佩蘭、蒼朮、茯苓、薏米等入葯,以芳香化濁、清暑化濕為宜。

因人而異

針對不同的人群,兒童、成人及老人因體質不同也應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一般來說,兒童的肺、脾和腎都會偏弱,且身體抵抗力較差。除了要注意保暖,兒童應養成吃早餐的習慣,食用粥、米粉等有米氣的早餐以養脾胃,保持大便通暢,平日可適量食用黑木耳、鮮淮山及鮮百合等食材。建議家長可一周兩次煲南瓜紅棗排骨湯給孩子增強體力。

比起兒童,成人的身體對天氣的適應能力較強,較少有患上傷風感冒的機會。寒冷時節可取南北杏仁、鮮百合、圓肉、茯神、蜜棗、豬展,將所有材料洗凈,加清水煮約一小時即可服用。其中,圓肉補血安神、滋養心脾,百合能滋肺潤燥,茯神有健脾安神的作用,加入南北杏仁可養肺止咳、潤腸通便。

年過四十的人,陰氣自半,隨著年紀漸長,氣血不斷減弱,臟腑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外感。建議應調理脾胃,注重補益。平日可取烏雞、党參、田七、北沙參、玉竹、無花果,把所有材料洗凈,加清水煮一到兩個小時即可。党參補益氣血,田七活血化瘀,配合北沙參及玉竹能達到滋補強身的作用。

同時,市面有很多中成藥可供選擇,但在未經中醫診斷,患者就服用中成藥易出現「葯不對症」的情況;有時患者會同時服用多種中成藥,以致服藥量太大,適得其反。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醫師,對症下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專業醫師在線為您解答健康問題,首次免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