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何擁有最佳勞動力人口結構的印度,在製造業領域競爭不過越南?

為何擁有最佳勞動力人口結構的印度,在製造業領域競爭不過越南?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憑藉著年輕人口眾多、勞動力低廉的優勢,大力發展出口型製造業,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世界工廠」。

由於中國產業調整的需要,很多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被轉移到國外,中國企業建廠的首選地是越南,而不是正享有巨大人口紅利的印度。不僅僅是中國企業,還有大量的日本、韓國、美國和西歐的企業,也將低端產業轉移到越南而不是印度。

雖然印度在10年前,就提出要將印度打造成新的「世界製造業中心」,但是直到今天進展依然緩慢,本土企業也沒有在印度的製造業戰略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印度在世界上有著最佳的勞動力人口結構。在兩年前的一項統計中,中國的中位數年齡為37.1歲,而印度只有27.6歲。那麼為何擁有這麼大人口優勢的印度,卻在製造業領域競爭不過越南呢?

原因很多。

印度非常落後的基礎設施,是製造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在印度,由於水資源的短缺,導致沒有更多的淡水用於工業生產;電廠的電力產能也很低,不能保證7*24小時的工業用電;道路年久失修,鐵路里程嚴重不足,港口常年處於高峰……

從生產到運輸,印度製造型企業要闖過道道難關,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產品的成本非常高,在消費市場上,零售價格沒有優勢。

而越南深知想發展製造業,就需要在國內建立包括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在內的生態系統。雖然越南財政收入並不多,但總是將基礎設施建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無論是工業用水電還是道路等交通運輸設施,都比從前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此外,越南製造業的配套工業也初現規模,螺母、螺栓、螺釘等小製成品在產品的大量生產上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印度的文化相對保守,人們更願意安全的囤積黃金,而不是投資於機器,儘管有超過一兆的黃金儲備,印度管理者仍然跋山涉水在全世界尋求外國投資。資金的不足,也是掣肘製造業發展的一大原因。

越南在資金的分配上,一部分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部分用於購買機器。在中國低端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大量的服裝、鞋類製造機器被運到了越南,客觀上推動了越南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儘管印度有著最佳的勞動力人口結構,但是勞動力素質不高,對於熟練技術工種很難勝任。相比較越南,印度有著66種語言,這使不同地區的人之間溝通更為複雜。

由於中國製造業在世界上留下了良好的聲譽,同屬東亞文化圈的越南更容易被世界接受。越南工人同中國工人一樣,不但具備吃苦耐勞的基本素質,而且學習新技術的時間更短。

印度的地理優勢也不如越南。越南靠近中國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區,而中國市場在過去幾年迅速增長,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意味著越南在運輸上的成本比印度低很多。如果想進入市場,很顯然,在越南設廠會更容易、更快、更便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潤仔 的精彩文章:

外國人問:同為金磚國家,印度人覺得中國哪方面做得更好?
外國人問:美洲土著是中國人的後裔還是土耳其人的後裔?

TAG:小小潤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