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校園後,卻不得不繼續學習的一門課程
如果有一個機會讓你回到大學,你會想好好學習哪門課程?
出入社會後,我才知道哪些東西對我來說是最有用的,尤其是正式步入職場後,這種感覺尤為強烈。我想大多人和我一樣,會在某一個場景,懊悔的一拍腦門,「當初如果好好聽課,現在出風頭的人就是我啦。」其中讓我拍腦門拍的最多的,就是英語。
如果回到大學,開設的口語課程我一定會積极參与,因為在那裡,是沒有人會嘲笑我的口語發音的;
也不會再躲避學校外教熱情的眼神了,早點學會say hello,就可以在旅遊時搭訕更多外國友人啦。
所以當你點開這篇的時候,妄想我的英文水平突飛猛進那是不可能的。我還是我,和每一個剛畢業進入職場的人來說,英文水平停留在應試教育,每次英語學習計劃也不會一一完成,照樣會被無聊打敗,會不好意思開口說英語。
你可能會哼一句:那你有什麼資格來寫這個話題?
因為我也企圖好好學習來著,也時不時挑燈夜戰抱著厚厚的英文單詞書啃啊啃,指望著哪天能夠不經意說個只有local才知道的單詞驚艷大家;
因為我嘗試過很多英語方法論,有過很多學習英語的目標。堅持過努力過成功過也失敗過,但是好在一直沒有放棄過;
因為我自卑過自己的英文發音,有多少次和朋友出去旅遊到不得不開口的場景,就有多少次內心的掙扎與暗暗下定決心;
是的,我可能還沒有練就一身有資格說教的英文水平,但我卻經歷過和所有只是為了應試教育而學英語的人一樣的苦惱。學英語的理由莫不過是能開口交流,那我的經驗好的你可以借鑒,壞的你可以避免。
經驗一:如何將單調無趣的背單詞堅持下去
背單詞好枯燥,各式各樣的背單詞app早已泛濫成災,但我仍舊沒有體會到單詞的樂趣。
我之前幾乎隔三差五被打了雞血就會拿起單詞app開始背,也嘗試過艾賓浩斯記憶法,利用周期來背單詞,但興趣和動力都沒有強大到我自覺學習英語時,這種短時間的努力並無法得到實質性的變化,最終都不了了之。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說過:在這個世界上,不單調的東西讓人很快厭倦,不讓人厭倦的大多是單調的東西。向來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單調的時間,但沒有忍受厭倦的餘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別。
記單詞當然單調,但又必須要記。否則別人一大串英語吐出來,你能聽清楚每個單詞,但不知道意思有什麼用。但我畢業後唯一堅持下來的記單詞方法(現在已經陸續打卡一半單詞啦!),到現在雖然單調但不會讓我厭倦。因為它足夠有趣有用,凡是堅持一個系列的課程就能自己根據構詞法推斷生詞;或者是感情色彩解決一詞多義。而這種持續不斷的成就感就不會讓我厭煩背單詞這一行為。
經驗二:如何更好融入外國人說話的語境,及時掌握新詞俚語
我之前推薦過在YouTube上裸聽博主們的視頻,當時的辦法是前兩遍不要打開任何字幕——純裸聽。然後,跟著英文字幕邊看邊聽,不懂的單詞、俚語立刻百度。也是這個方法讓我看很多感興趣的視頻裸聽不費力。
對於新手而言,這個辦法可以讓你提起對語感的培養,畢竟一切要從喜歡開始。我們在瀏覽過程中要學會模仿語音語調,並記憶陌生單詞、短語和句型。
還有一個方法是看你喜歡的影單,把自己營造在英語的環境氛圍,創造更多機會聽英語。不過要注意方式,我之前嘗試過刷一集老友記刷無數遍,但真的看吐了,最後不了了之。現在看電視劇會看兩遍,一遍中文,一遍英文,然後看到好的句子會模仿語音語調。
另外我在上班通勤的路上會聽一些有趣的英文播客,比如英孚明星課堂,用播客的方式來分享明星們學習英語的經歷和趣聞,話題也是包羅萬象,用趣味的方式學習英語。
今早就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在公司旁邊的星巴克買杯咖啡,前面排隊的兩個小朋友用英文和小哥哥交流,我開始誤以為他們是韓國人,後來對話完畢之後,只聽見他們的媽媽說:怎麼樣,這個哥哥是不是英文很好,你們要好好學習。
你看吧,我不用出國身邊就是無處不在讓我好好學英文的動力。現在英語是我繼閱讀之後每日打卡的todolist。遇到有意思的片語也會寫進我的每日手賬中。
經驗三:如何克服不敢開口說英語,讓「英語輸出」不尷尬
無論學什麼,都要經歷「理解」到「內化」,「內化」到「輸出」的過程。
我在國內一直不太敢說英語,能做的就是將新的單詞、短語和句型除了「記熟」。例如養成用英文寫影評、讀後感的習慣,動態微博朋友圈的發表也可以全英,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去輸出英語。
如果你有英語特別好的朋友,不妨每次把自己的成果發給她檢查檢查並提出建議。雖然我也有,但獅子座低不下驕傲的頭顱,所以很少給朋友檢查。我要自省這一點!
對比讀書期間,畢業之後我對英語更加重視。因為言語的最終目的不是考試,而是交流。
去年十月去斯里蘭卡時,海邊的度假酒店有一個外國小哥跑來問我說要不要一起去游泳。我說:不好意思我不會,他緊接著說沒關係可以教你,然後我回答浪太大我擔心海浪拍死我,最後不了了之。
當時交流的時候連我自己都意識到嘴裡跑出來的都是中文邏輯的英語。後來也明白很大一點就是我沒有了解英文思維方式下應該怎麼遣詞造句。只有不斷的觸發自己各種語境下的反應,才能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於是後來,我會有意無意的在旅遊時與面相和善的外國友人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會發現,看世界僅用眼睛來看是遠遠不夠的。
突然想到蔡康永所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到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是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就算暫時上班沒有說走就走的能力,但是可以說學就可以先學起來啊。何況我還有10天年假,請假旅行不是分分鐘的事情嘛!
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不僅要看到世界,還要聽懂世界,更要用交流去探索世界。
除了上面的機械式學習辦法,我們還能怎麼做?請持續更新自己的英文庫,與時俱進了解一些國外新鮮好玩的英文單詞。
我好好學英語,也沒辦法用10,000個小時理論最終才呈現自己的學習成果。
我喜歡邊學習,邊即時分享自己的小成果,然後收穫小肯定,為我的學習之路增添動力。那麼get到當下國外真正熱門有趣的辭彙就是必須的啦,而我都是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來聽自己免費訂閱的英孚明星課堂,一檔英語乾貨教學欄目,會有明星到場分享他們學習英語的心得或是一些海外經歷。
3月份開講的明星是楊紫,分享她在生活工作學習旅途中get到的熱門、實用、新鮮又好玩的英文單詞與表達。
在通勤時間聽很容易記住這些有意思的英文乾貨。另外每周可以抽出一些空餘時間來進行透析輸出。記下當天掌握了多少辭彙,查了什麼生詞,最後可以看看如何運用裡面聽到的內容。這樣堅持下來收穫很多,也不會厭倦。
以上,便是我的一點心得。我很喜歡目前的這種英文學習狀態,或許對你也有點啟發作用?
自己被安利也免費訂閱了這個欄目,所以很認真想推薦給大家一些趣味的英文學習素材。畢業後學英語動力感不能形成強大的驅動力,於是就要藉助趣味學英語的方式。
我每次遇到新鮮事都會去嘗鮮然後分享出來,這次當然也一樣。始終認為比起藏著掖著自己的方法,不如共享大家互相討論取經,何況英孚教育是卓著英語培訓機構,1965年在瑞典成立,有著超過50年的行業經驗,在全球多國設立分部。堅持以打破語言、文化和地域上的障礙為使命,通過在中國多年的耕耘,英孚教育也建立了專業的、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篇廣告然後不去訂閱,但連嘗試都不願意的話你怎麼知道適不適合自己呢?反正我通過任何一種途徑得知的新玩法都願意去試,萬一就是自己的一次升級!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你得堅持聽!
廣告:很榮幸英孚明星課堂贊助此次學習經驗推送~


TAG:pain36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