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信不信!「一磚頭把你打到延安來了」

信不信!「一磚頭把你打到延安來了」

原標題:信不信!「一磚頭把你打到延安來了」


「一磚頭把你打到延安來了」


——1946年法學家陳瑾昆兩訪延安

韓偉


1946年10月,數月里凝神於戰事的毛澤東,在延安棗園駐地的窯洞里,熱情接待了自北平而來的法學家陳瑾昆。毛澤東早就聽說了陳瑾昆由北平一路而來的種種遭遇,在席間風趣地說:「一磚頭把你打到延安來了,還有國民黨特務為你送行,真得感謝他們啊!」陳瑾昆感慨地說:「是您和共產黨救了我們全家,我的這條命已經不屬於我自己了。」


首訪延安:站在中立的「第三方」角度上,為中共建言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陳瑾昆第一次來延安了,就在三個多月前,陳瑾昆就在北平地下黨的安排下,同符定一、鮑明鈐赴延安訪問。在幾日的走訪中,他看到邊區到處民主和諧、市容整潔、士氣高昂,被延安軍民團結、上下一心的情景深深感染。百忙中的毛澤東專門抽出時間與他們見面,還與陳瑾昆商議籌辦一所新型的「法律大學」。陳瑾昆還與邊區參議院副議長謝覺哉見面,兩人一見如故,就政治民主與中國的前途作了長談,《謝覺哉日記》記述了他的談話:要使國內國際更多的人了解中共,使第三次革命成功,不要再來一個「革命尚未成功」。他還說,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以前,中國是無黨論,個人本位。五十年代之後,是有黨論,社會本位。這次來延安,陳瑾昆還是站在中立的「第三方」角度上,為中共建言。

與中共領導人的會面,加上他對延安政治、社會的親歷觀察,再對比北平的惡劣政治環境,使他深受觸動。作為一位系統接受過現代民主法治教育的知識分子,陳瑾昆對延安以「三三制」為代表的政治民主尤為讚賞:中共標明「新民主主義」與「新資本主義」,並要求各黨派無黨派一切知識階級團結合作,標明「三三制」。且嚴行普選,用人惟才。為徵集黨外賢達參加,只許本黨在「各階層」佔三分之一,餘三分之二則用黨外人士。


返回北平後不久,陳瑾昆即寫下了《延安與張家口旅行記》,記述見聞感受,並發表在報紙上,對北平、天津的法學界、知識界產生非常大的震動。1946年,正是抗戰後建國的關鍵時期,各方對中國未來的走向多處在矛盾和彷徨中,國民黨政權實行政治獨裁,加之戰後腐敗嚴重,使其已經開始逐漸失去民心。陳瑾昆對中共及邊區的親身觀察,無疑增加了人們對中共的正面印象。


再到延安:中共高舉和平與民主的大旗,正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在北平,由於其進步的政治傾向及言論,陳瑾昆本來已經遭到監視,毛澤東笑言的「一磚頭」,就發生在數月之前。當時,由文化教育團體組成的北平市國大代表選舉協進會,以及北京進步學生在北平的中山堂組織了反內戰、要和平的集會,邀請幾位有聲望的教授演說,不料遭到國民黨特務的干擾破壞。作為受邀講演者的陳瑾昆教授,上台力陳內戰的危害性,博得聽眾的熱烈掌聲,在場的國民黨特務為了阻止講演,就採取吹口哨、拋瓦礫、扔磚頭等破壞行動,一塊磚石擊中了陳瑾昆的前額,他的眼鏡被打碎,臉頰滲出了鮮血。此事發生,對陳瑾昆造成很大的影響。延安訪問歸來後,由於發表與中共有關的文章,他受到更多的打壓,這也促使他下決心離開北平。


1946年8月,利用北平地下黨送來的一張通行證,陳瑾昆偕家人一起開始了前往解放區的行程,但旅途並不順利:剛到車站,陳瑾昆便碰到一個特務,特務警覺地問:「陳先生,你到哪裡去?」陳瑾昆急中生智地答道:「我要到天津去一趟。」中共負責護送的同志見狀,決定馬上改變計劃,先送陳瑾昆去了天津。北平的特務發覺陳瑾昆離開了他們的監視,急忙派人四處搜捕。這時,地下黨從天津及時派出汽車,使陳瑾昆終於脫離了特務的監視,很快到達了解放區。在晉察冀邊區的張家口,陳瑾昆受到了賀龍司令員的熱烈歡迎。由於戰事,陳瑾昆在張家口作了短期停留,他有感於半年以來的見聞,提筆寫作了長文《余為何參加中共工作》,全面回顧了自己的心路歷程,認為國民黨已經「決心維持專政與獨裁,反對和平與民主」,這違背國民黨「三民主義」的固有主張,更與其作為法學家的理想信念發生了抵牾,「依孫中山先生所定建國綱領,訓政原只限於『最短時期』,應立即進行自治,進入憲政。國民黨訓政十九年,仍欲維持專政與獨裁。而中共高舉和平與民主的大旗,正是中國的希望所在」。該著出版後,在知識界反響極為熱烈,促使更多的愛國民主人士轉而支持中共。

陳瑾昆的著作很快被毛澤東看到,在給晉察冀中央局並轉陳瑾昆的致電中,毛澤東表示了極大的讚賞:「今日閱悉尊著《余為何參加中共工作》,義正詞嚴,足以壯鬥士之志,奪姦邪之魂,擬付《解放日報》發表,並廣播全國。蔣軍正大舉進攻張垣,擬請先生來延安共策工作之進行。」毛澤東還特意提「合辦法律大學」的舊事,表示因戰爭緊張,在他訪延安時曾答應同他合辦法律大學暫時不能開辦。這些誠懇的來信,更增強了陳瑾昆奔赴延安的信心。


在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的誠摯邀請和周密安排下,陳瑾昆及其家人終於在9月19日離開張家口,經過山西蔚縣、靈丘、神池、陝北綏德等地,最終抵達延安,時間為1946年10月。在延安,陳瑾昆再次與毛澤東見面,這也才有了「一磚頭」的對話。


當時,謝覺哉等正忙於起草邊區憲法草案,而邊區專業法律人才奇缺,法學專家陳瑾昆的到來,自然讓謝覺哉很高興。11月11日,謝覺哉專程到陳瑾昆住處,諮詢他對邊區憲法草案的意見,兩人相談甚歡,為表慎重,陳瑾昆表示要寫出書面意見。次日,謝覺哉就收到了陳瑾昆對邊區憲法草案的書面意見,雖然「許多不能採用」,但陳瑾昆的高效、認真,還是讓謝覺哉感到欣慰。


為新中國法制建設作出了貢獻


1947年3月,陳瑾昆偕夫人及子女,隨同謝覺哉等由楊家嶺乘坐「架窩」出發,走甘谷驛,經雁門關、郭家塔、綏德等地,再由張家堰渡黃河,近半月行程後到達山西臨縣後甘泉。雖然戰事未停,但陳瑾昆、謝覺哉他們的法律工作並未停滯。當年已經成立的中央法律委員會,開始準備全國性憲法草案,陳瑾昆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他與毛澤東有關憲法及立法的幾次通信,正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然而,因陳瑾昆既有的法學思想體系,加之對新民主主義法律的性質缺乏足夠認識,他的意見也常常不能得到採納。到了1948年,陳瑾昆又隨著中央法律委員會經白文鎮、興縣,最終到達西柏坡。5月,華北聯合政府準備成立,在劉少奇的建議下,陳瑾昆擔任華北人民法院院長。之後,他一邊從事司法領導工作,一邊繼續草擬新民主主義法律,先後擬定了《民法》《民事訴訟法》,為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1949年,在周恩來的安排下,陳瑾昆還參加了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繼續為新中國的民主法治貢獻智慧。

(作者為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副教授)


北京日報理論周刊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期編輯:潤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論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的月食觀
「來三」「一方」「雲泥兩隱」,您知道這些官場隱語暗示著怎樣的貪腐嗎

TAG:理論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