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早會 | 為什麼中國人的審美在魏晉時期會變的和漢代完全不一樣?

早會 | 為什麼中國人的審美在魏晉時期會變的和漢代完全不一樣?

原標題:早會 | 為什麼中國人的審美在魏晉時期會變的和漢代完全不一樣?


為什麼中國人的審美在魏晉時期會變的和漢代完全不一樣?


漢代到魏晉的審美轉折首先是人物領域的,從漢的獨尊儒術選拔人才用舉孝廉、敦樸、有道、賢能、質直、清白等,曹魏政權主張「唯才是舉一反漢人重「骨相端方」,不再要求人物的品質和德行,而是張揚人物的個性和風格,「清」「朗」「神」「達」「率」「雅」「真」「暢」「俊」「深」「虛」「逸」,打比方的話就好比今天看上去端莊穩重的一般人和各種各樣的頹廢青年、養生朋克、新浪潮骨肉皮,比起老土的傳統人士,越有個性的人越受追捧。《世說新語》里就有太多這樣的例子。


五石散原料


人的性格和喜好的轉變就會帶來物上的審美轉變。比較有趣的是服裝的轉變,魏晉流行寬袍大袖的輕薄服飾,即使在後來的古代也被視為風雅的象徵,但意外地卻和嗑藥有關。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魏晉那一票養生朋克有嗑藥習慣,服食五石散之類的,服藥之後會很熱,皮膚也會變輕薄易破,所以服藥之後必須要去行散,今天的中醫里也有行散一說,指服藥之後去散步行走發散藥性,魏晉人服食五石散後,即穿著輕薄的寬袍大袖,有錢人會穿面料更好的絲織品,去迎風疾走行散。因此才有了服裝上的魏晉風流


△ 魏晉服飾


詩畫的藝術領域也為之一轉,人物品評上的審美定義被拿到文藝範疇使用,比如「風神」「清虛」「高遠」「情致」等,都被用來形容文藝作品的技巧或者風格。而且文藝作品也不再像漢代一味要求政教風化作用了,而是注重獨立性和藝術性,「美而無用」的理念和東西開始得到認可,山水風景成為獨立的詩文和繪畫題材,甚至謝靈運開始寫作單純玩弄文字遊戲的詩之類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早就說過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TAG:早就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