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人為什麼對俘虜特別好?自己窩窩頭,戰俘吃肉蛋奶

中國人為什麼對俘虜特別好?自己窩窩頭,戰俘吃肉蛋奶

原標題:中國人為什麼對俘虜特別好?自己窩窩頭,戰俘吃肉蛋奶




NO.419 - 優待戰俘


作者:潘前芝

編輯:Q先森 / 出品:冷熱軍事史


新中國成立後,成規模關押過日本、美國、印度等國的戰俘。


對這些戰俘的管理,中國政府將?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的政策體現的淋漓盡致,對俘虜比對自己人還要好。甚至有戰俘表示,要留在中國,不回國了。


戰俘管理到這種程度,世界上也不多見吧。


一日三餐有肉有水果



日本戰俘主要是從蘇聯政府轉交而來。以日本人在中國所犯的罪行,中共戰俘管理人員能夠保持平常心,不虐待他們已經算慈悲為懷了。



接受體檢的日本戰俘


不過,新中國政府卻給他們撥出專項經費,在伙食方面實行分灶待遇,規定將級以上為小灶,佐級和相當於佐級的文官為中灶,佐級以下為大灶。

大灶的標準是每人每天主食細糧1斤,粗糧5兩,豆油2錢,菜金4200元(東北幣),相當於當時中等人家的生活水平。



二戰日軍


根據這一水準,日俘的三餐待遇與當時中共軍隊同級別將領相比,至少是不相上下的。另外,中央要求,撥給戰犯用的生活費不準節餘上繳,必須按標準花掉,為此,在戰俘們一日三餐精米、白面之外,還給他們準備了點心、果品和罐頭等副食品。


1960年代初中國經濟最為困難的時期,中國看守人員吃的是又黑又硬的窩窩頭,但日俘的生活標準基本沒有降低。


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戰俘的伙食標準也高於志願軍戰士,並且盡量按戰俘所在國的習慣調劑伙食。


俘管處成立了戰俘伙食委員會,定期開會研究改善伙食,並鼓勵戰俘們自己動手製作烤箱等器具,以製作適合西方人口味的食物。


一個叫威廉的美國兵回憶,他們能吃到牛肉、豬肉、雞、土豆沙拉,早上還有甜的熱牛奶。一天不同時間裡,還有小甜餅、蘋果、糖果等


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數千印軍被俘。我方後勤人員除了根據印俘口味滿足其飲食需要外,在供應標準內每月發給印俘士兵一條半香煙、半斤水果糖,軍官則多增加半條煙。這個待遇,是當時的中國士兵享受不到的。


解放軍士兵看押印度俘虜


據參加戰俘管理的我軍戰士回憶:他們將後方民工翻越大雪山背運來的豬肉、大米、白面讓給印俘吃,而自己吃著當地產的旱穀米;抽調成套的卧具給他們用,而自己則兩三人合蓋一床被子。


這樣的待遇,與新中國成立前10年左右中國國內老百姓生活相比,至少應該算中等偏上水平了。


日常保障一應俱全



基本保障方面,定期發給戰俘被褥、棉衣、鞋襪、毛巾以及手套、香皂、肥皂、牙刷、牙粉、手紙等,還發給紙、筆、墨水等供日常學慣用。


志願軍在俘虜營中建立俱樂部,備有棋類、撲克等,還有各種版本的外國書籍。戰俘間還開展了橄欖球、足球、拳擊等活動。在西方傳統的聖誕節,給戰俘們準備了酒、花生、巧克力、咖啡、蘋果等會餐用食品。


印俘收容所里配置了文娛體育器材、書刊畫報,建立了有線廣播。當印度傳統的灑紅節來臨時,印俘們可以端著臉盆、提著水桶,互相潑灑帶有紅顏色的水,在各自額頭上點著紅色,表示吉祥如意。


醫療保健方面,在志願軍戰俘營里,因痢疾死亡的戰俘只佔所有死亡戰俘的2%,同期美國戰俘營中的中朝戰俘的這一數字是43.3%


許多被俘前就受傷生病的俘虜被送到醫院時,以為就等死了,沒想到中國的醫護人員會用心幫他們恢復健康。


美軍戰俘在慶祝聖誕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比較同期日本、美國對中國戰俘的管理,更可以看出外國戰俘在中國是有多幸福。


美日對中國戰俘的管理



日本關於戰俘的管理,在國際上也是有名的,如 ?巴丹死亡行軍?中美國戰俘、電影《軍艦島》中的朝鮮戰俘等,在中國,則不僅有著名的731部隊,還有被稱為?中國奧斯維辛??太原集中營?



巴丹死亡行軍


太原集中營里,日軍為訓練新兵,用八路軍戰俘練刺殺;為培訓日軍軍醫,對中國戰俘進行活體解剖;為救日軍傷兵,超量抽取中國戰俘的血;還有用中國戰俘活人訓練狼狗等,反正你無法想像的悲慘在這裡都能找到。


其餘活著的戰俘,被日軍送往煤礦、鐵礦、工廠等充當無償勞動力。

朝鮮戰爭期間,美軍在韓國的巨濟島、釜山等地分別設立了戰俘營,強迫被俘中朝人員做苦工,稍有不如意即拷打或槍殺。



美軍戰俘營中的志願軍戰俘


中美開展遣返各自戰俘談判時,美軍採取在臉上刺反共字樣等手段,阻斷戰俘回國、回家的願望。


為何中國對戰俘這麼好?



關於如何對待戰俘,《日內瓦公約》里有詳細規定,但公約對違反者缺少有力的約束措施。如日本、美國對戰俘的暴行,也只受到道德和輿論上的譴責。


中國之所以對戰俘的善待,已遠遠超過《日內瓦公約》的規定要求。究其原因,筆者以為有以下三點。


國際政治需要


成立初期的新中國,受到西方國家的封鎖,儘管有社會主義陣營可以依靠,但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政權,一般期待能得到外界更多的肯定和讚揚,在國際外交上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善待戰俘,即使好得過分了,但總歸傳遞的是積極的一面



印度傷兵俘虜被送上直升機


因此,在戰俘管理的政策和經費上,新中國政府都予以大力支持。周恩來曾數次過問過日本戰俘的教育管理,要求?不跑一個、不死一個?。中國政府希望能藉此向世人展示中國良好形象。


否則,以美國所擁有的強大國際影響力和對國際媒介的掌控,稍有瑕疵,都可能授人以柄,在國際政治上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


爭取敵方民心


瓦解敵軍,一直是我軍有力的武器。對戰俘的寬待,表面上看,多耗費了物資,我們自己人受了些委屈,但善待戰俘對敵方所造成的震撼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力量是用物質無法估量的。



戰俘營中美軍戰俘的文藝表演


用流行語說,一個戰俘就是一顆種子,釋放回國後積極宣傳中國的種。實際上,這種寬待政策在當時就已經顯現出了積極的力量。

志願軍管理的美國戰俘,經教育後積极參加和平反戰宣傳。美、英官方及新聞媒體常報道志願軍的寬待俘虜政策。


朝戰美軍指揮官李奇微在回憶錄中承認:?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發現……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



李奇微將軍


不少印度俘虜在受到中國教育後,接受了中國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主張。


一名印俘上尉說:?為了這樣不正義的戰爭犧牲流血是不值得的?。被俘的印軍准將達爾維回國後,他寫了一本叫做《喜馬拉雅的失策》書,抨擊了印度政府,強調印中兩國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相處。



被俘虜的達爾維准將(中間)


以德服人的傳統文化


?冤冤相報何時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等為內核的寬恕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悠久而優良的傳統。即使在國民政府時期,對於俘獲的日本官兵也是比較優待的。

新中國優待戰俘,除了政治因素,多少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當日本人擔憂中國會不會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時,中國政府選擇了寬恕,希望首先從精神上感化戰俘,而不是在肉體上消滅他們


因此,當戰俘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並表示認罪時,中國政府很快就決定對他們免於起訴,釋放回國。



1957年,最高檢察院在撫順宣布釋放首批日本戰犯


略顯遺憾的是,美國、印度等國對中國的優待俘虜政策並沒有做出積極回應,反而想方設法詆毀和指責中國政府,印度因擔心釋放回國的印俘被中方赤化幫中國所好話,以?審查?為名將歸國印俘實行集中管理。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善惡美醜終將展現給世人。中國民間對戰俘政策也頗有微詞,不過,希望時間能夠證明,寬恕比仇恨更有力量


入群、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伐魏為何要出祁山?
五胡為什麼能亂華?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