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盛世下,宰相也難買起首都房!

大唐盛世下,宰相也難買起首都房!

現如今,房價高不可攀,有人對比自己的工資,一輩子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息,也許都買不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想想真是可悲!

但也別著急,還得慶幸生活在當代,要是在唐朝,普通人可能都不敢想房子的事情。

杜甫草堂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一句話道出了無盡的辛酸。

先說說杜甫,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工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父親做過兗州的副市長,家庭環境優越。後期在長安待了十多年,沒有官職,花光了積蓄,再後來做了「參軍」,也就是首都衛戍區槍械管理處處長。接著做了「左拾遺」,拿著七品左右的俸祿,至少也是現在縣長的待遇。

就是這樣的家庭條件,自身也是個處級幹部,最終也沒有能力在成都市區哪怕是三環、四環完成買套房。只能在成都郊外蓋了個草堂——「杜甫草堂」。別看現在整修得挺豪華,其實當時真的就是個茅草房。

而且這個茅草房,還是在當時的成都市市長嚴武的親自關心和幫助下才建成的,結果一場風雨便「卷我屋上三重茅」,再次無家可歸。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白居易是京漂的典型,辛苦一生,終於在長安買上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公元803年,白居易32歲,已經來到首都長安三年了,終於有了第一份工作:在秘書省做校書郎。每月能領到1.6萬錢,這在當時也算可以了。

靠這些薪水,白居易還不能買房,唐朝京城長安的房價可不便宜。白居易跑到長安東城的常樂里,租了已故宰相家的一個亭子,檔次就和群租隔斷間差不多。

公元806年,白居易35歲,校書郎任期已滿,他退掉在常樂里租的亭子,跟同事兼好朋友元稹一塊兒去靖安里東側的永崇里租房,在那兒溫習功課,準備參加公務員晉級考試。後來考試通過,被派到陝西盩厔縣當縣尉。

公元807年,白居易36歲,從盩厔調回長安,做了左拾遺,兼翰林學士。這時候他的月薪是2.5萬錢,這個薪水還是買不起房,在東城根新昌里某小區租房。當時白居易已經很有名氣了,那年結婚,夫人是東川節度使楊汝士的妹妹。很快他又有了女兒,這一家三口,還有他們的僕人,繼續在新昌里租房。

後來他又調任京兆府戶曹參軍,類似財政局局長那種職務,月薪四五萬錢,此外還能領到200石祿米。租了一所大房子,位於長安南城的昭國里,靠近市中心。

與其他幾個詩人相比,白居易官運還是不錯的,公元821年,白居易50歲,在長安買下第一所房子。從他32歲參加工作開始,到50歲買房,總共18年,加上之前京漂的幾年,所以白居易有詩云:「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要說完全沒買房也不對,白居易還是很有買房意識的,做校書郎期間曾在渭南買過套房子把母親和弟弟接過去,自己平日住在長安常樂里,周末回渭南的家。只是當時沒有環長安都市圈一說,否則改善置業也可以提早幾年。

辛勤三十載,以有此屋廬

唐宋八大家的老大韓愈,24歲就開始做官,在最高檢察院工作,後來曾經做到吏部侍郎,一個相當於現在中組部副部長的官職。還做過首都長安這個直轄市市長,正部級。臨到退休,他終於買了一套自己滿意的商品房。

為此,韓愈很得意,特意寫了一首詩《示兒》,告誡兒子,要好好讀書,做大官,才能過上好日子。

這首詩開頭寫: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30年。要知道韓愈的工資只是他收入的一小部分,他更大的收入來自潤筆費,也就是稿費。

他是大文學家,所以稿費相當高。韓愈給某將軍寫過一篇很短的馬屁文章《平淮西碑》,這篇文章換來500匹絹,折成銅錢約10萬文,相當於現在人民幣約20萬元。

這樣高的收入,為在京城買套房,還奮鬥了三十年。這首都的房價也是沒誰了。

看到這裡,身為房奴或想當房奴而不得的你,還想穿越回唐朝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詩,道出我們多年來的心聲!
白居易一首小詩,前段清新優美讓人陶醉,後段深沉含蓄令人窒息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