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黃在兒科中的應用

大黃在兒科中的應用

大黃在兒科中的應用

大黃是葯中四維之一。明·張介賓曰:「人蔘、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黃者,亂世之良將也」。大黃在臨床中使用率高。

小兒雖為稚陰稚陽之體,不宜多用攻葯瀉藥,但是,幼兒也是純陽之體,小兒熱病具有熱變速,易動風驚厥,易傷津耗液,易穢濁阻滯的臨床病理變化特點。當此之時,應及時驅邪以扶正,快速截斷疾病進展之機。清解熱毒藥除黃芩、黃連之外,有斬關奪門之力的大黃更是不可缺少的常用藥。

大黃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其性寒,味苦,入胃、大腸、肝經,有「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瘀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之功,向來為歷代醫家所重視。大黃的功效特點一是氣味重濁,直降下行,有斬關奪門之力;二是大黃的功效與用量的大小密切相關。大黃小劑量(3克以下)以清為補;中等劑量(1~2克大黃粉沖服或6~12克煎服)有緩瀉、逐瘀的作用;大劑量(15~30克)以通瀉攻逐作用為主;三是不同的炮製方法、煎煮方法也影響著大黃的作用。

單味大黃臨床應用

小兒皰疹性口炎(由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取生大黃3克,加入50~100毫升水中煮沸1~2分鐘,每天少量口服煎液不少於4次,連續2~3天,臨床效果不錯。小兒蛔蟲病:用生花生油50毫升加大黃粉6克給蛔蟲性腸梗阻患兒胃管內注入後夾管2小時,患兒在1小時內即排出蛔蟲,梗阻癥狀立即消除。小兒便秘:新生兒便秘者用約3克大黃粉加沸水調成糊狀後敷於臍部,紗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3次為1個療程,有效率為97.5%。或將大黃5~10克研粉後用醋調成糊狀,貼雙足湧泉穴或臍部,10~15小時後取下,有效率為94%。小兒腮腺腫大疼痛: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將大黃粉15~20克滴入少許食醋,攪拌成糊狀後貼敷於耳垂,每24小時更換1次,3~5天為1個療程。小兒臍炎:用50%酒精清洗臍部後,上敷大黃粉0.3~1克,1次/天,5天內可全部痊癒。

另外,單味大黃還治療淤膽型嬰兒肝炎綜合征及新生兒黃疸、小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小兒上消化道出血、腸功能衰竭、腸脹氣、急性腎炎、高熱、小兒化膿性淋巴結炎等疾病中且療效顯著。

大黃復方應用

大黃甘草湯,由大黃配伍甘草組成,首載於《金匱要略》,主治邪熱積滯於胃腸的病症。小兒多飲多食,飲食積滯於胃腸者就在所難免,隨之就會出現便秘、發熱、嘔吐等疾病,用大黃甘草湯治療該病症是取邪去則正安之意。大黃配伍甘草,甘草一能緩大黃之性,二能調味扶助正氣。該方葯不苦微甜,小兒也樂於接受。胃腸積熱型便秘,可用大黃5克,甘草3克,用開水100毫升沖泡30分鐘,取汁可分2~3服,便通則停。若胃腸積滯之發熱、嘔吐,也可用通腑泄熱大黃甘草湯,變通則熱退,變通則嘔吐得愈。

配伍應用是中藥的一大特點。大黃臨床上可與解表葯、清熱葯、瀉下藥、活血葯、補虛葯、化濕葯、止血藥、祛濕葯、化痰葯、理氣葯、溫里葯等多類葯配伍應用,形成諸多方劑可用於治療兒科疾病,比如一捻金(《醫宗金鑒》)(大黃、檳榔、黑丑、白丑、人蔘),主治用於兒童脾胃不和、痰食阻滯所致的積滯,為兒科常用消食劑;三黃枳朴丸(《幼科發揮》)(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枳實、厚朴、檳榔),主治小兒濕熱成痢,並有食積;千金龍膽湯(《千金要方》)(龍膽草、柴胡、黃芩、生甘草、鉤藤、赤芍、大黃、蜣螂、赤茯苓、桔梗、大棗),主治療小兒驚風;牛黃奪命散(《證治準繩》)(牛黃、白牽牛、黑牽牛、大黃、檳榔),主治小兒馬脾風;可保立蘇湯(《醫林改錯》)(黃芪、人蔘、白朮、當歸、白芍、山茱萸、薄荷、酸棗仁、枸杞、破故紙、核桃肉),主治陽虛小兒慢驚風等。(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春節後勞累睏乏中醫按穴位緩解
「真傳一刻」第169期:江海濤-通達表裡話方劑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