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今天是世界防治結核日,讓我們重新認識結核病

今天是世界防治結核日,讓我們重新認識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它曾經讓人談之色變。現在,雖然有了有效的疫苗和治療藥物,但結核菌仍然不甘於退出歷史舞台,它以不同的面目出現,仍然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這個日子提醒著人們,要時時警惕,防止結核病偷襲。

結核病,曾經的「白色瘟疫」,時至今日仍然是全球以及我國最重大公共衛生挑戰。目前,全球每年新出現的結核病人為800萬?1000萬。也就是說,每1秒就會新出現一名結核病人,每15秒死亡一位結核病人。我國結核病疫情也非常嚴重。我國每年新出現結核病人90萬。更為嚴峻的是,近年來耐葯結核病疫情問題日漸突出。下面,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結核病這個「老對手」。

「穿越時空」的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非常古老的傳染病。人們對結核病病原菌的認識也經歷了長期的過程。近年來通過DNA技術,發現結核病至少已經存在1.5萬年。

●存在了2000多年的古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有骨結核。

●公元前460年?370年(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時期),人們使用「Phthisis」或「Consumption」這樣的辭彙來描述結核病。希波克拉底認為結核病是當時傳播最廣泛的致死性疾病,他警告他的學生不要接觸晚期患者,否則可能導致死亡。

●1699年,義大利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結核病預防法,患者的衣物和寢具必須銷毀。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發生結核病的大流行,當時人們稱之為「白色瘟疫」。

●1720年,英國醫師Benjamin Marten推測,結核病是由「非常小的生物」引起的,一旦進入人體,這種小的生物將產生病灶,進而使患者發病。他大膽推斷,如果健康人與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小生物可以從患者肺部咳出,健康人吸入後就可導致患病。

●1839年,德國醫師Johann Lukas Sch?nlein在世界上首次將結核病命名為Tuberculosis。

●1865年,法國軍醫Jean-Antoine Villemin發現結核病可以從人傳播到牛,以及從牛傳播到兔。他假設疾病是由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這個假設是對幾百年來有關結核病病因的顛覆,因為此前人們一直認為結核病是自發產生的。德國科學家羅伯特?柯赫(Robert Koch)是世界「細菌學之父」,他通過染色法發現了結核病的病因——結核分枝桿菌。

●1882年3月24日,時年38歲的柯赫在柏林生理學會晚會上發表了歷史性的報告,首次將結核病的病因歸於結核分枝桿菌。同年4月10日,他的論文在《柏林醫學周報》發表,引起醫學界的轟動。結核菌的發現是一件值得紀念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從此,人們同結核病的鬥爭進入新時代。

結核菌的「習性」

結核菌是結核病的病因。結核菌是一種呈短棒狀、稍彎曲的桿菌。它的個頭非常小,直徑1微米?4微米,大概相當於人頭髮直徑的1/60。因此,人肉眼是無法看到結核菌的,要看到結核菌必須藉助顯微鏡。

結核菌喜歡氧環境。20%?40%氧分壓最適合結核菌生長。結核病灶常見於肺上葉也是這一緣故,因為肺上葉氧含量高。

結核菌喜歡低溫環境。結核菌在-6℃?-8℃可存活4年?5年,在-40℃下可長時間存活。

結核病生長緩慢。結核菌14小時?24小時才能繁殖一代,而大腸桿菌20分鐘即可繁殖一代。

結核菌具有抗酸性。結核菌不宜著色。但以石碳酸為媒染劑被複紅染色後,不易為鹽酸乙醇脫色。這一特性被稱為抗酸性。這是痰塗片檢查的理論依據。

結核菌有「三怕」。一是怕熱。95℃加溫1分鐘,或高壓蒸汽(1.05kg/cm2,121℃)30分鐘即可殺死結核菌。二是怕光。陽光直射2小時?7小時,紫外線照射10分鐘?20分鐘就可殺死結核菌。三是怕酒精。濃度為70%?75%的酒精浸泡20分鐘?30分鐘即可殺死結核菌。人們常利用結核菌的這「三怕」來殺滅它。

結核菌是如何進入人體而致人發病的呢?首先需要有傳染源。結核病的傳染源是能夠排菌的肺結核病人。結核菌沒有運動能力,要實現從傳染源排出必須藉助「交通工具」。這一交通工具就是飛沫核。結核病人咳嗽、打噴嚏時可以產生大量飛沫核。飛沫核直徑大約5微米。結核菌就藉助飛沫核被排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這樣的空氣,結核菌就從病人進入了健康者體內。

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 李亮

編輯:閔青

校對:李殊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溫暖春節 別樣春節
有種肺炎跟加濕器有關!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