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識付費的焦慮

知識付費的焦慮

知識付費似乎已經在風口浪尖之上很久了,從最開始的羅輯思維到現在的各種商學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都去了解過,或想提升一下自己的綜合能力。不可否認,知識付費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改變了某些人的人生軌跡,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卻只是微微的波動了一下,無法深入的了解真正的精髓。

筆者本身而言,對知識付費的了解從最初的羅輯思維開始。為你讀書是當時羅胖主打的「slogn」,此時的羅輯思維仍像是一個純粹的知識平台,花40分鐘去了解一下其他的領域知識,根本目的在於拓展自己的視野而不是帶有很強的功利性。所以對於每周五更新的羅輯思維,筆者都會有一番期待,那是一種習慣和興趣。在羅胖開始賣精裝書籍後,整個平台已經向知識電商轉型了,也許羅胖講的某些東西自己都不信,不過沒關係,只要說服觀眾買單,整個節目的效果就可以達到了。

在得到上面,筆者在每天聽本書付過費,兩個月60元。雖然這個欄目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但是一本書的價值遠遠不能在半個小時內表達清楚,且還帶有朗讀者濃厚的個人情感色彩。以《烏合之眾》這本書為例,如果僅僅是為了了解這本書的內容,得到可以滿足你的需求。但是如果你想真正的將大眾心理學應用到自己的產品上,得到幫不了你任何忙。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品味,而這中品味只有你自己才能體會。

從知識付費的開始到現在,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兜售情懷。在人人還未焦慮的年代,情懷似乎成為了小資情調的代名詞。將自己與凡夫俗子進行區分,顯得與眾不同,就是情懷。當別人在看娛樂節目時你在看羅輯思維,似乎這就是情懷,這就是自己努力的見證。殊不知有些時候自己的努力只能感動到自己,當知識付費平台一遍遍的重複著你有多與眾不同的同時,在他們眼中你也只不過是一個變現的棋子。這個社會不要講情懷,尤其是和你的用戶。

2)製造焦慮。當你沒有焦慮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你製造。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可以選擇和擁有的東西很多,包括焦慮。知識付費出現前,很難看到在地鐵或者公交上去學習商學院的課程等現象,但現在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當你你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但是身邊的同事卻都在一個個的提高自己,會不會很焦慮?當然,提高自己或者浪費時間全在一念之間,有時候我們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因為全社會都在學習,至於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要達到什麼效果,who care?因為我不能掉隊。走的太遠,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3)釜底抽薪,給予榮譽感或現金獎勵。在整個社會都步入焦慮後,需要用一種新的手段來刺激大眾的消費—社交焦慮鏈。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或者分銷產品,即彰顯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心態又可以獲取一定的利益。頻繁刷屏的網易以及新世相等課程說明了平台本身製造的焦慮感已經達到極限,需要身邊的好友進一步的撥動你焦慮的心弦。

因此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先想好自己為什麼要去做,自己想要的結果是什麼?回到知識上,當我們在考慮是否付費學習的時候,先要考慮自己是因為課程可以為自己帶來價值還是僅僅是因為自己需要學習的假象?考慮通過這次的學習可以為自己帶來哪些價值,並在完成學習後分析自己的目標是否實現,評估整個學習的效率和價值之間的平衡,否則就會陷入為學習而學習的怪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說欣語 的精彩文章:

TAG:詩說欣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