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世相有什麼錯?

新世相有什麼錯?

(1)

新世相有什麼錯?沒錯。我要是張偉根本不會解釋什麼?唯一的失誤是沒有考慮到三級分銷觸犯了微信的遊戲規則,至於這件事,跟low一點都沾不上邊?

因為現在也沒什麼不low的事情。

內容下沉,渠道下沉,用戶下沉,2018年互聯網一直下沉著。這根本沒什麼,我們理應接受一切:有什麼樣的時代就有什麼樣的產品,咪蒙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快手是這個時代產物,新世相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這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所以這個時代不會出現《大西洋月刊》。

進一步理解,我們也要公平一些對待新世相們,他們是為人民服務的,而「我們」就是這些人民。前些日子,我看到一個觀點,人們到底用什麼樣的視角看待歷史?一些人認為,選出希特勒是德國國民的問題,是選民愚昧的,無知的;而另一部分歷史學家則認為那個時代的德國,在那個時刻必然會選出希特勒。公正一點應回到歷史的節點,而非用現代觀念。

所謂做人不能太勢力,對吧?

我是全然擁抱當下的—沒有理由不擁抱。由資本和科技驅動的互聯網世界以「增長」為重要評判標準,任何一家公司都深陷增長困境,不增長,投資人先給你壓力,本質上,整個時代就是在狂熱的追求短期價值,像亞馬遜那種錚錚鐵骨硬漢,我是佩服的。但大部分人都不是貝佐斯。

做投資的人都知道,應該追求長期價值而非短期價值,巴菲特牛逼。可是人類的頑疾是,總在遺忘歷史,從不接受歷史的教訓,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沒有一個懷抱高尚情懷的內容從業者一做事的初衷就是想被人說LOW。更何況像張偉這種北大背景,在《中青報》冰點周刊受過嚴格訓練,經歷過新聞業黃金時期的優秀新聞從業者。咪蒙大概也是吧,畢竟南都也曾是南方系的一員猛將。過去,新聞業曾掌控在少數精英主義和知識分子手中,這也是歷史的選擇。但互聯網去中心化首先把傳統新聞產業摧毀了。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用戶用一票(點擊)又一票,投出了新世相和咪蒙。

連36氪這樣以科技和創投為標籤的媒體都會在趣頭條、抖音的崛起下感到巨大的壓力,流量構成硬的商業模式,流量本質是掌握在大眾手裡。投資人、創業者這類高端人群本質不會貢獻太多時間,他們有太多獲取信息的途徑了,他們追求的是效率。

真正的大流量掌握在那些更渴望分享交流,消除信息不對稱,擁有更多無聊時間可消耗的普通人手中。羅振宇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對,佔領國民時間。現在的內容產品本質都在竭盡全力佔有用戶數量,用戶時間,越多越好。用戶數量越多,數據越準確,反過來,再用數據推動產品,滿足用戶期待。頭條已證明了這套玩法的成功。

所以,如今呈現的一切越來越像人性本真的模樣:喜歡的東西必然是無聊的,是懶惰的,是不必花費過多心智的,是簡單的,粗暴的,利己的,貪婪的。

現在懂事的人連請教一個問題都會先發紅包,叫聲老師。更何況做知識付費這種反人性的類教育產品,不分享返利刺激大眾,又如何達到更好的擴散,讓更多人受惠於此呢?這就像逗幼兒園小孩,來,讀一頁書,給顆糖,繼續好好學習,所謂—正向即時反饋。

每個生產知識付費產品的平台都想普惠大眾而不是小圈子自high。這是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大用戶流量導向。一切皆是人民的選擇,某種程度也代表時代的價值觀。

反過來罵low的人,有點殘忍了。

(2)

被朋友推薦看一檔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這位朋友是寫出過《王興: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的知名記者(哈哈哈哈)。她的推薦語大概是:非常有意思,很消遣。

看完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憂傷。

這檔節目的模式是把各大娛樂公司培訓的男團放在一個平台pk。最新一期節目中,七個男孩組成的一個戰隊表演結束後被評委詬病,大家都很沮喪,各種找問題,站c位的男孩首先被拿出來diss,隊友們紛紛批評他:你不要那麼嚴肅,會不會笑?來,對著鏡頭,沖姐姐們甜蜜的笑。

於是這個明明看上去酷酷style的男孩不得不練習:「如何甜蜜比心」。即便看上去再痛苦,也要修飾出一幅甜美的模樣,精緻的面孔的確無懈可擊,但帶給我的感受是膚淺的、稍瞬即逝的、糖果般的沒頭沒腦。

新世相上周發了一篇文章《她們戀愛只要弟弟》,十萬+,我第一次知道女孩們昵稱弟弟們「小奶狗」。

一種完全飼養式的關係,不會有太多期待,只需提供愉悅的情感價值,應該是比兩性關係更加簡單的一種「主僕關係」吧。這大抵就是網路世界在推崇一種「可被描述」的關係狀態:能被物質化的物質化,能被標籤化的儘管打上標籤,簡單操作就絕對不複雜駕駛。

其實相比過去,現代人已經感受不到太多痛苦了,或者說稍微感受到一點點痛苦很快能被其他東西消解。痛苦使人進步,痛苦使人思考,這不是我說的,是維特根斯坦說的,但互聯網不是這個情感模式,互聯網鼓勵大眾一鍵下單,馬上佔有,即時滿足,不喜歡就拋棄。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這個世界幫我們不知不覺實現了。

然後無法忽視的又是另一重困境:在真正的現實之中。有多少人意識到:我們的時代命題在2018年這個3月還在下雪的春天改變了:我們的國家、社會、個體命運都必然因為這個改變即將發生巨變?歷史洪流滾滾襲來,為什麼當下的隨波逐流感卻如此之強烈?

公共空間早已被消滅,真正有價值的問題不被允許討論。互聯網世界看似喧囂,卻被有意識的擠壓在一個很小的空間內,信息前所未有的變得閉塞、虛偽,一種更加明確的圈層趨勢,彼此之間不流通:微商有微商的世界、快手有快手的世界,代購有代購的世界。

朋友圈千人千面,我們只關注自己的小世界,就像頭條的演算法機制構成的信息迴音壁:你用得越多,頭條推的內容越精準,內容越符合你的口味,你的世界越小。

記得崔衛平接受《單讀》採訪時曾做過一個比喻,這是一個極度自戀的時代,自拍流行就是最好的證明。拍照過去是面向外部世界的一種洞察,而自拍鏡頭的發明讓我們面向自己,和屏幕交望。一切都極度內化了,人也活得越來越細,越來越自我,自私,自憐。「我」構成了「我」的全部世界,由此也安然自得—因為可以自我滿足、自我循環,不費力氣。當想認可朋友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伸手點一個「贊」。

於真正的現實,真正的外部世界,真正已經發生的翻天覆—人們或主動或被動選擇了屏蔽,因為這些並沒有影響到「我」當下的喜怒哀樂。

(3)

假定新世相的課產生500多萬流水,20萬人購買。有4萬人認真學習了張偉的課程,剩下16萬人包括薅羊毛的和交智商稅的,也挺好的啊。一個假定的場景:一個生活在四線城市的新媒體人很難親自請教張偉,購買課程後,通過認真研讀,小有收穫,應用到工作中,幫公司發展。

新世相則利用課程所得製作更好的內容,引進更優秀的內容人才,正向循環,養活自己,好好服務用戶,不就是在產生社會價值嗎?但凡不經歷商業驗證的產品都是不夠好的產品,但凡低點擊、言稱情懷高遠的產品依舊是媒體人的意淫。

所以整件事從頭到尾看上去很純良,那些振臂一呼、喊low的人,再low也沒有喝血饅頭的咪蒙low吧。其實,「不作惡」已經是互聯網世界非常高的道德價值觀了。想想百度,那才是很可怕的「濫用平台權力」。

只是回頭看這一切,我們必須承認現在的世界真的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世界。從歷史角度和現代角度審視皆如此,我是指人類的精神層面。

如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在一天之內藉助現代交通抵達不了,但人類的精神卻普遍變得簡單、二次元、膚淺、單薄。我們不愛閱讀,懶于思考,缺乏耐心、善於逃避,沉溺自身快樂,忽視廣義的社會意義。

連人生的掙扎都沒必要了—不好看的人一夜間可以通過醫美煥然一新,只要有錢,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複雜的迷人再難尋覓,思辨的樂趣也被視為一種僅僅停留在價值觀層的無意義的討論。時代變化令人不安,有時我也安慰自己,vc機構在幣圈世界都會自嘲自己是「古典主義價值投資者」。

PS:如果我是張偉,非但不會有一點點不安,還會把那些批評我的人都拿小本子記下,抱著跟你丫們死磕的心態,繼續發財,繼續為用戶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口不煩人 的精彩文章:

TAG:張口不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