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侃軍情|幸好殲-10當年沒放棄,否則中國戰鬥機在世界上難有一席之地

侃軍情|幸好殲-10當年沒放棄,否則中國戰鬥機在世界上難有一席之地

原標題:侃軍情|幸好殲-10當年沒放棄,否則中國戰鬥機在世界上難有一席之地



題圖:首飛中的殲-10


3月23日,對於中國的軍迷來說是一個格外有意義的日子,它是國產殲-10戰鬥機的「生日」,在1998年的3月23日,機號為1001的殲-10原型機從成都郊外的成飛機場一飛衝天,書寫了一段傳奇。


而在過去20年間,殲-10大批裝備、不斷改進,還為殲-20的研製打下了基礎,讓中國的戰鬥機研發能力在全球佔據重要一席。



殲-10首飛的台前幕後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有了自主研發符合世界第三代標準的戰鬥機。鴨式布局、靜不安定、電傳操縱系統、先進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和綜合航電系統,採用推比8一級的渦扇發動機作為動力,從以上技術標準來看,它都是含金量足夠的三代機。



▲殲-10首飛珍貴照片


殲-10從1986年項目啟動再到1998年首飛、2003年參軍,近18年的研製時間並不算短。

鴨式布局戰鬥機並不好研製,瑞典的薩博公司在這一領域無疑曾比成都所有經驗,JAS-39「鷹獅」戰鬥機卻因飛控系統故障摔掉原型機,而從氣動布局再到飛控系統軟硬體設計,殲-10從一張白紙畫起,鍛煉了一支隊伍,飛控系統出身的專家楊偉,如今已是國內頂尖的戰鬥機總師。



在2006年殲-10正式解密,讓全國人民備受振奮,但是成都所和成飛人知道追趕的步伐不能停還要更快一些。


一方面,殲-10S型雙座戰鬥教練機於2003年首飛,加速了殲-10系列在部隊裝備的步伐,另一方面,採用DSI進氣道、相控陣雷達和先進航電的殲-10B於2008年首飛,10年時間馬不停蹄完成殲-10基本型定型和裝備,還把殲-10B造出來了,追趕的步伐不可謂不快。


▲掛載霹靂-10的殲-10B



與此同時,在2005年,美國空軍開始裝備跨時代的F-22戰鬥機,F-35A也在2006年首飛,中國戰鬥機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的差距依然很大。


在攻克了三代機和三代半戰機關鍵技術後,成都所的目光放得更遠,他們向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發起了衝擊,2011年1月11日,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日子,殲-20以出人意料的神速完成首飛,並在6年後裝備部隊。


在研製過程中,殲-10也曾遇到過多次下馬的危險,好在它的研製者們堅持了下來。


在它出現之前,中國的戰鬥機主要是仿製和改進蘇聯、俄羅斯戰鬥機,殲-8II雖有自主色彩但距離當時的國際水平仍有巨大差距,國際上戰鬥機研製的幾個中心,包括美國、俄羅斯、法國和歐洲部分航空工業強國,中國是很難排上號的。



但隨著殲-10的「跟跑」和殲-20的「領跑」,我們可以驕傲的宣布,中國造戰鬥機在世界上已經能夠自成一派,為中國空軍提供可靠而先進的空中作戰能力之外,也能在國際戰鬥機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龍防務評論 的精彩文章:

傳艦載型直20首飛,中國海軍最大的短板終於可以補上了
中國空軍蘇30雪後開練,意外曝光同機場新裝備的殲16

TAG:烏龍防務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