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止語積福德,人有三不說

止語積福德,人有三不說







 

  

止語積福德,人有三種不可說:



 

 1、自己的功德好處;


  2、他人的惡處不善;


  3、自己未來的計劃。

  儒家說:一個人的禍福,要看他謙虛還是驕傲。

  人,不要隨便說未成之事、計劃之事。

  因果,說了就變。和人間的恩怨一樣,說破因果,會變本加厲,或者遭遇報復。還沒做完畢的,說穿了是個忌諱。

  密宗善知識就勸人不要隨便說未成之事、計劃之事,這也算隱私。除非做成了、痊癒了、化解了,可以適當說一些,而且隱姓埋名。

  佛曾說過:「狂心頓歇,歇即菩提。」這是楞嚴經裡面講的,意即說你這個狂妄自大的心、你這個好高騖遠的心,你那種看不起人的心哪!那種只知道我是最聰明的人,只知道我比誰都好。

  比如有個人長得像個醜八怪,你看他怎樣說:「啊!我真美麗呀!」你看,這個執著多大呀!如果你把這種執著,這個狂心歇止了,便即刻得到菩提。

  什麼是菩提?——就是覺道、就是開悟,開悟就離成佛不遠了,因此,你能把狂心休息了,這便是你的好去處。

  韓非子說:「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語出《韓非子·說難第十二》:「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事情由於守密而成功,講話由於泄密而失敗。說明了保守秘密的重要性。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韓非子》說得真對。要出奇制勝,首須行動隱蔽,尤其某些暗中進行、私下運作的案子,最怕見光死。如果主其事者,把重責大任交付給無法保守秘密的人,就叫「所託非人」。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很多爭端和不幸都來自於一張嘴。說話並不難,難的是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說合適的話。管好嘴巴便是要說有用的話,不說那種禍從口出的話。若要人不聞,莫若不說。

  有的人在聊天時常常會說:「我只告訴你,你不要告訴別人啊。」那個人隨口又轉告他人:「我只告訴你一個,你千萬不可說出去。」沒多久秘密就傳出去了。因此要避免無謂的爭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說。

  中國有句古話:秀才見了兵,有理說不清。那些角力場上的梟雄常常舉拳頭來對付那些能說會道的善辯者,他們的邏輯是:看你嘴巴厲害還是我的拳頭厲害!

  能說會道,在中國民間彷彿是有原罪,因為「說」不創造財富,有些人看到很多善於言辭者從社會獲取的財富多於那些實際創造財富的人。就說,這人什麼都不會,只會耍嘴皮子,日子過得比別人還好,這是不公!

  其實不然,真正「耍嘴皮子」的人,是有一種超越性的能量,它遠遠大於拳頭的力量。話語即權力。看看唐僧和諸葛亮,他們惟一的武功就是嘴巴,說話好的背後更要有一個高尚的心。如何把話說好!這是一門領袖藝術!話說得好,能減少人生向前邁進的阻力。

  但是,止語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也許是成熟的標誌之一。







尊敬的同修:

劉素雲老師學習平台正式開放

「講座」

學習欄,請各位同修在文章底部點擊

「閱讀全文」

添加關注,

回複課程,

查看劉老師每期開示。「課程」每兩天更新一次講師內容,更新時間為早上6點整。

每日學習分享,讓傳統文化回歸生活!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關注查看劉素雲老師開示視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素雲 的精彩文章:

劉素雲學習恩師:學忍辱+學放下+學不多事
【02.13】每日一禪: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發火

TAG:劉素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