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1946年大遣返,回到日本的東北日僑俘

老照片:1946年大遣返,回到日本的東北日僑俘

原標題:老照片:1946年大遣返,回到日本的東北日僑俘



早在日本投降之前,其「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便決定,讓滯留中國的日本人定居當地。為此,關東軍司令官制定了「為了帝國復興,讓更多的日本人留在中國大陸」的復興計劃。對他們採取了「棄民」政策。在東北的日本高官家屬和富有的僑民已先行撤離。天皇投降詔書一下,東北的百萬日僑瞬間便成了「難民」。


當時,被遺棄在中國東北各地的日本僑民,除少部分仍居留於東北邊遠地區外,絕大多數逃亡到哈爾濱、長春、瀋陽、齊齊哈爾等十幾個大中城市,以難民收容所、閑置的學校、廢棄的軍營、荒廢的工廠作為棲身之地,承受著死亡、凍餓、疾病的煎熬。



1945年10月25日,中美雙方在上海召開會議,就遣返日僑俘問題進行磋商,原則上確定將滯留在各戰區的所有日僑俘一律有組織地遣返回日本。關於中國戰區的日僑俘遣返問題,會議規定:按照先關內後關外、分期分批、中國政府負責陸路向港口集中與輸送、美軍組織船隻負責海上輸送的辦法施行。


在回國的船上死去的人,遺體從船尾沉到海底,船在其周圍盤旋,汽笛發出幾聲悲鳴,待人們默哀完後,就加大馬力向博多港駛去。經過五天的航行後,在博多港改乘駁船運送僑民到收容營進行身體檢查及消毒處理。三名回國的父親抱著在旅途中死去的孩子的遺體,他們將在回家之前把孩子遺體在附近的海岸上火化。



在日本,骨灰被認為是人的化身,日本死了人幾乎百分之百火化。古代日本人死後一般是裝進瓮中埋葬,很像巨大的骨灰罐。那些客死他鄉的人,只好先將其火化,然後用骨灰罐裝了骨灰,放入白桐木箱里,外麵包上白布,由親人掛在脖子上,捧在胸前回老家。


撿骨灰的正規的做法是:拾取骨灰大都用竹筷子,男左女右,兩人一起用筷子夾起一塊骨灰,放進骨灰罐里。首先撿牙,之後按腿、胳膊、腰、背、肋骨、頭骨的順序各撿一塊兒,最後是喉結。為此,焚屍的必須小心翼翼地保持骨灰的形狀。由於撿骨灰這個行為,日本人用餐時忌諱互相用筷子傳遞食物。



1946年5月7日,原是個普通的星期二,但隨著滿載2489名日僑的兩艘輪船駛離葫蘆島港,「葫蘆島百萬日僑俘大遣返」正式拉開了帷幕。之後,為了提高效率,美軍通訊部隊還迅速架設了葫蘆島—錦西—瀋陽直通專用電話。從1946年5月7日到12月25日,在232天的時間裡,1017549名日僑全部遣返。



中國在遣返日僑一事上所體現的以德報怨的人道主義寬大胸懷,連日本編纂的《滿洲國史》也正面肯定地指出:「並沒有發生由於戰爭結束對日本人進行民族報復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國人、朋友們,同情日本人的悲慘處境,救濟於危難,庇護以安全,或者主動給以生活上幫助的事情層出不窮。」


據日僑俘管理處處長李修業將軍回憶,1946年年底,最後一艘接運日本僑俘的輪船即將離岸時,他登船視察。登上輪船時,船上所有日本人立即站起來,向他鞠躬行禮。日方僑俘聯絡處代表贈送中方錦旗一面,上書「感謝中國政府」幾個大字。---【回到日本的東北日僑俘,1946年。攝影資料:艾爾弗雷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民國30年10月 淪陷前夜的香港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天津街景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