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識付費時代一不小心就會上交智商稅

知識付費時代一不小心就會上交智商稅

自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起,知識付費領域熱度不減。傳統出版機構、自媒體、流量平台以及網生知識付費平台洶湧入局,戰場持續火拚!

就在前兩天,新世相,那個曾策劃逃離北上廣、地鐵丟書等刷屏級營銷事件的自媒體,以「拉人頭返利」為營銷手段的「新世相營銷課」銷售鏈接在朋友圈被大量轉發。但是沒過多久就直接被騰訊將其相關公眾號進行了封號處理!

新世相在被微信叫停課程後,其分銷模式也引發了已經購買課程的學員的質疑。一些網友表示,她付款後被拉進了群里,發現群里所謂「班長」、「學習委員」發的消息,吸引眼球的重點就是發朋友圈拉人頭賺返利。「買課程的目的感覺都被扭曲了。」

如果你的課真的好,我們會宣傳,但現在他的課程怎麼樣我們還沒有了解。這樣發到朋友圈中如果有朋友購買後,自己也成為了分銷商,莫名成為了朋友眼裡的疑似『傳銷』分子。

感覺自己在朋友圈中上交了「智商稅」!!

一時間新世相「傳銷」手段也引起了大眾對於知識付費的激烈爭辯!在2017年年度十大自媒體熱詞就有「知識付費」上榜!

本想著為知識付費,學習如何成為「網紅」,結果沒有學到如何成為「網紅」,反而成了別人成為「網紅」路上的墊腳石,不僅如此,自己還為此付了費。

關於知識付費,有人說過兩句一針見血的話:

那些知識付費所販賣的知識速成,其實質賣的不是某一領域的知識,而是一種「讓你感覺很努力」的幻覺。

很多知識付費向用戶兜售的,實質上是一種精神慰藉,讓你感覺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得到些什麼有用的東西,從而有一種收穫知識的滿足感。

在這個快節奏、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能夠輕鬆獲得各種知識,但知識越多越容易獲取,我們越容易陷入焦慮:不僅擔憂、害怕落後別人,同時也在海量信息面前陷入迷茫,不知如何取捨和消化。

然而知識付費的誘人之處正在於此:

聽了大V幾堂課,似乎就能夠真正掌握了大V的成功之道;

為知識付了費,彷彿已經學到了知識,自己即將成功;

聽了製造爆款的思路,覺得轉身回去就可以製造爆款了。

But,知識付費的功效也就止於這種誘人的幻覺。你們還是清醒一點吧!!

其實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願望比以往更強烈,而網上的海量信息造成用戶決策癱瘓!

很多用戶對於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進行了付費,但是復購的人又有多少呢?

艾媒諮詢《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喜馬拉雅FM的產品復購率為52.4%,分答的產品復購率為43%,知乎的產品復購率為42%,得到的產品復購率則未顯示。報告還顯示,當前喜馬拉雅FM、得到、知乎的已購用戶復購意願均在90%以上。但也有公開資料顯示,當前知識付費的平均到課率不足10%。

小編在網上看到許多網友對於自己的知識付費的成效的評論!很多網友普遍反映許多訊息價值不大,其中甚至存在錯誤,還曾遇過非作者原創、由各種網路信息拼湊起來的付費專欄。

有一項調查表明現在市面上售賣的課程內容90%是網上七拼八湊整理而成的課,僅有10%是原創內容,但是優質的內容僅佔1%~~

一位在「知乎」「得到」上購買過幾次講座和課程的網友表示,內容質量低於期望值,消費體驗不佳。他認為:「許多APP上成功學、營銷學大行其道,其實效果很難檢驗,沒有聽完《某某教你月薪五萬》就真能月薪五萬這樣的捷徑。」

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知識付費都是「劣質」的,其實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

在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要想輸出真正打動消費者的東西,必須靜下心來慢慢積澱,精細打磨,才能厚積薄發。那麼用戶還是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的。

然而我們大家現在說的「知識付費」,並不是在為「知識」而付費,而是為「獲得知識的過程」,也就是「教育」而付費,我們是把錢付給了幫助我們轉化知識的人。

這已經違背了原本知識付費的本質,我們需要的是對能夠對自己「拔高」的知識,給夠給我們帶來價值的東西,而不是一些大家聽起來不覺明歷的知識!

如果說將太專業,太枯燥,沒人愛聽,也沒人聽得懂。整理變成看起來很厲害的概念和名詞,講一些大家都聽得懂或者是覺得很有道理的東西。至於這些道理有用沒用,他們並不在乎,這就無形之中讓用戶上繳了一種叫智商稅的東西。

當大夥好不容易想要好好當一把有志青年,不追星、不看劇、只想安安心心的充電,卻還得先學會怎麼不繳智商稅,只是,學習沒有捷徑,想要在知識的海洋中看到更多的風景,關鍵還得靠自己勤快,總不能光靠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沿秘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前沿秘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