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做瑜伽嗎?看看這篇文章吧!
前言:今天刊登有關瑜伽的文章,其原因,一是瑜伽在年輕人特別是女性中很時髦,是高大上的一種鍛煉項目,誰如能參與其中很榮耀,很有面子。如能練好更是高上了。在這種情況下,對瑜伽的任何不同見解,即使是不完全正確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二是瑜伽確實是一項非大眾化的運動項目,參與的不少,練好的不多。這就說明瑜伽不是適合任何人的,強練不一定有好處。雜技也是很美的一項運動,但練出水平的人很少,那是要在幼小時就要開始苦練的項目,而且有很多是要承受受傷的痛苦的。它是一種職業,不是健身項目。瑜伽有與雜技類似之處,不是成年人想做就可以做的。刊登它不是希望任何人都不要不應該練瑜伽,而是希望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給瑜伽熱適當降點溫。即使繼續練瑜伽也要量力而行,趨其所長,避其所短,達到健身的目的,而不是相反。
瑜伽究竟"坑害"多少人?觸目驚心!
本來只是聽說做瑜伽不好,結果上網一查,真是嚇到我了。我現在把很多資料整合到了一起,大家有事沒事的看看吧。也算是對你正在做或者打算去做的事情有個全面的認識。也許瑜伽對某方面確實有好處,是的,每種運動都有利有弊,可是,我覺得應該權衡一下所付出的代價我們是否承受的起。
瑜伽(梵文YOGA音譯)原本是古印度僧人的一種修行方法,如今風靡全球。在中國,近幾年瑜伽也迅速成為都市女性推崇的一種時尚運動方式。瑜伽的賣點正中現代女性的心窩:美體、減肥、減壓甚至治癒或者減輕關節炎等常見疾病。
標榜「包治百病」,瑜伽行業卻病得不輕。
記者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瑜伽會所都在聲稱自己「正宗」,能頒發「國際通行」的瑜伽認證,而事實上全世界的瑜伽都沒統一的標準,「國際通行」從何談起?點擊此處查看精品小說女人被進入那一瞬間,究竟什麼感受。所謂的瑜伽教練有些只是在校大學生或者身體條件好的運動員,而他們由外行被培訓為教練甚至只需30天的時間。商業衝動之下,瑜伽撒了多少謊?
專家揭批瑜伽傷人
前兩天,一名瑜伽師向記者報料:「瑜伽的動作看似柔和,卻是毀傷脊柱的運動!
它比踢足球、打籃球之類的激烈運動受傷幾率要大得多。『瑜伽病』已經成為新名詞。」
醫學專家證實了一些瑜伽體式對脊柱的傷害。
● 瑜伽柔和的動作里處處是陷阱
不少瑜伽練習者希望有朝一日到瑜伽發源地恆河邊的草地上迎著朝陽做瑜伽。
其實,恆河髒得在裡面沐浴一次就有50%的可能得皮膚病。許多教練給學員說:「瑜伽是梵天的一個夢。」在網名為「半路」的瑜伽師看來,瑜伽確實是一個美麗的夢,真實的情況是那些看似柔和的動作里處處是陷阱。
「半路」今年37歲,南陽人,自稱十幾歲時找不到人生的終極意義、解不開生命的疑惑,於是看過不少書拜過不少師。
那時候正是氣功熱,他「學習過不下2000種修鍊方法,實踐過導引術、瑜伽之類的技術不下200種」,19歲時成為中國瑜伽研究會會員。 2006年,「半路」開始做瑜伽教練。
當時很偶然,一張瑜伽會所的派單塞給正在深圳街頭行走的他。於是,他就去那裡做了一段瑜伽師,結果內心很矛盾,沒辦法做下去。 「半路」說:「瑜伽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錯誤,理論基礎和方法存在根本性錯誤和方向性的誤導。我如果跟會員講實話,會傷害到那些靠此吃飯的教練。那些女教練是帶著傷病在教別人呀。如果不告訴會員,我良心上過不去。瑜伽是雙輸選擇。」
2006年7月,「半路」在深圳社區論壇發表《瑜伽——毀傷脊椎的運動》,然後開博客批評瑜伽,「在全國只有我一個」。
● 專業人士從四方面揭批瑜伽
「半路」從瑜伽的體式、呼吸、清潔法、減肥等方面進行了揭批:
體式:
現在流行的瑜伽體式很多是反方向對關節用力,這會對關節造成損害。瑜伽中有大量向後彎曲脊柱的體式,這會造成脊椎骨對椎間盤的過度擠壓,造成椎間盤和脊椎的傷病和老化。點擊此處查看局長與女下屬偷情引發貪污案露餡,9名官員隨即落馬!在瑜伽教學中,有一句標準的解說詞是:「達到身體的極限」,並提醒「感到疼痛就不要再做下去」,實際上當人感到疼痛的時候就已經受傷了。
呼吸:
瑜伽體式練習要求呼吸配合體式,初學者往往配合不好,易造成呼吸系統進而是神經系統的紊亂。其實,這樣做與自然呼吸在健身效果上沒有多少區別。之所以強調用呼吸配合體式,不過是掩蓋瑜伽體式就是一種加了音樂的柔軟體操這個實情罷了。瑜伽的深呼吸不可以多做,做得多會使體內氧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低,打破體內酸鹼平衡,造成過度換氣綜合征。很多瑜伽老師一開口就『補氧』,聲稱頭昏也沒有關係,其實健康的人不需要補什麼氧氣。
清潔法:
瑜伽的清潔法有凈腸術、布帶凈胃術,還有鹽水凈胃術(喝下鹽水後用指頭刺激咽喉進行嘔吐)、膠管凈胃術(喝下鹽水將膠管一端插入,身體前傾讓胃中水通過膠管流盡)、鹽水凈鼻術(手執半壺溫鹽水,從一個鼻孔灌入,由另一鼻孔自然流出)、膠管凈鼻術(把柔滑的細軟膠管的一端自一鼻孔插入,從咽喉部拉出,牽膠管來回拉動)、凈目術(眼睛凝視燭光甚至太陽)……這些清潔方法違背常識,違背自然,會縮短生命,實屬「殺雞取卵」。
減肥:
經常運動、盡量吃素不吃肉,即使不練瑜伽,堅持下來也能達到減肥效果。高溫瑜伽被推崇為減肥的良法,它要求練前3小時,在38~42攝氏度的高溫下練習1小時,練後3小時內不吃東西少喝水,平時盡量吃素食。如此一來,高溫練習瑜伽後,一般人的體重都會減輕,不過高溫會使體液失衡,致人暈倒。
● 醫生:許多練習方法沒有科學依據
瑜伽教練田甜認為最有效果的是瑜伽清潔法中的凈腸術。上培訓班的時候,她和學員一起在早上空腹狀態下,喝進成杯的溫的淡鹽水,做五六個扭轉胃腹部的瑜伽動作,不一會兒學員就「狂上廁所,大家排著隊上」。如果還不行,就用手指刺激喉嚨將廢物吐出,起到排毒養顏的作用。
記者暗訪時接觸到的馬經理也十分認可清潔法。他稱,他們會所有個教練專門跟印度大師學過布帶凈胃術。將一條寬四指、長20多米的布帶蘸溫水,慢慢吞下,然後一點點將布帶從胃裡拉出來。「拉出來以後,它會帶出很多殘渣,還有血絲和血塊。胃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弱,不會造成傷害」。
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梁寶松指出,凈胃術從醫學上講沒有科學依據。他說:「人吃過飯以後8~12小時,胃裡面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十二指腸進入小腸,胃裡面是清潔的,沒有任何東西,通過胃鏡我們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而一個布條吞入胃內再從裡面拉出來,對人的食道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同時嚴重刺激人的咽部。對一個正常人,人為地喝進鹽水促使他強烈嘔吐,對健康應該沒有什麼好處,至少對病人的食道或胃黏膜會有創傷。」
據梁寶松介紹,凈腸術一般用於治療嚴重便秘者,不適合經常使用。
據其他醫生講,將鹽水喝下然後嘔吐,如果長期這樣,會腐蝕食道,「不管怎樣,它是違背人體生理的」。而一些瑜伽教練會要求會員每次練習前做清潔。
● 「瑜伽病」成了新病種
譚秋翔是運動創傷治療中心的執業醫師,拳擊隊的隊醫,具有多年治療經驗。他從2006年10月開始,每周都會接診3~5名因練習瑜伽致傷慕名而來的病人,「接診過不下百十例,都是上班族、時尚女性、30歲左右」,「瑜伽病」成了目前他治療的新病種。譚秋翔說:「病人主要是以肌肉拉傷、韌帶扭傷為主。最小的病人16歲,是跟著自己媽媽做瑜伽,造成小關節的錯位。有的病人是因為過度地做一些背弓的牽拉,導致腰椎錯位。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也有。」
從運動生理學和解剖學來說,關節都有自己的活動度,超關節對普通人沒有必要,因為到一定年齡會出現肩周炎之類的關節炎症。人體的脊柱結構,只適宜向前彎曲,並不適宜向後或向兩側彎曲,硬彎曲會造成脊椎磨損,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脊椎斷裂,傷及神經,造成截癱。點擊此處查看局長與女下屬偷情引發貪污案露餡,9名官員隨即落馬!做反關節或向後彎曲脊柱的動作時,當時挺舒服,是因為可以活動到平常不活動的僵硬的背部肌肉,於是會很快接受教練的更多指導。但對脊柱的傷害已經開始積累,這相當於皮筋,過度拽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問題了。很多瑜伽動作以體操隊員的標準來要求,而運動員往往傷痕纍纍。
一些瑜伽通用的體式是否對人體有害?比如基本的兩腳交叉放到兩條大腿上的蓮花座式、將腰後仰雙手撐地的駱駝式。人民醫院骨科專家高延征說,如果過度鍛煉駱駝式,嚴重的時候會引起癱瘓,會引起環韌帶往裡面打折,會損傷到頸椎,在醫學上叫過伸性損傷。
蓮花座式對髖關節和膝關節不好,長期做的話,到老年以後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醫生們對孕婦瑜伽感到不可思議,醫生們反對這個概念。首先瑜伽教練不懂醫,他們盲目地模仿一些姿勢就開始運用到教瑜伽的過程中,孕婦要有專業的婦科、產科醫生去指導,不宜做一些劇烈運動。孕婦瑜伽缺乏科學理論,很荒謬。
● 那些被瑜伽傷害的人
2007年11月,有媒體報道,一個25歲的女孩因為練瑜伽而受傷住院。醫生檢查後說,她是左膝內側韌帶撕裂,至少需要休養兩個月才能恢復。此前,上海媒體報道,在虹口某小區論壇,有人稱,他參加的一期瑜伽班15個人有6人被拉傷或扭傷。澳洲新南威爾斯傷害危險研究中心在2005年列出的一份調查顯示,死亡幾率最大的運動是釣魚,因為釣魚者容易被海浪捲走,其次就是瑜伽。
調查更顯示,練習瑜伽的人四分之一都曾經受傷。台灣近期的一項研究也指出,部分長期練瑜伽的人,由於姿勢不正確,或者用力過猛,出現了椎間盤退化、磨損問題,有個30多歲的修鍊者脊柱已退化如60歲。
許多人沒有懷疑過瑜伽,在受傷後也不會怪罪瑜伽,而是怪自己不小心。因此,相關投訴很少,也未引起練習者的足夠重視。根據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開辦瑜伽館只需到工商部門註冊即可,不需要體育管理部門的認證。
--------------------------
鍾南山:關於健康、減齡、長壽的秘訣紅色邊疆荒友家園
健康問題大家都非常關心,我也關心,我的題目是健康在你手中。
人的壽命可以計算
每個人都有一輩子過程,從很小開始到年輕,到了中年,接近老年,再過十多年二十年開始進入老年;老年還有青年老年還有中年老年,還有老年老年,每個人都不例外。你自己怎麼打算度這過一生,怎麼樣對社會有貢獻,而且又很健康的在社會環境裡面生活。
人到底能活多久?我們總是說有的活得長,有的活得短,按照正常生理規律,有三種計算方法。
第一種是按人生長周期,比如說牛生長周期大概是6年,乘以5倍,這樣可以活30年,人的生長周期真正成熟是20歲,乘以5倍差不多是100歲;第二種是根據性的成熟,一般壽命是性成熟時期的8到10倍,人的性的成熟大概是12、13、14、15歲,8到10倍差不多是100歲以上;更重要是第三種,根據細胞分裂指數來算。一般一個細胞分裂50次,每一次2.5年,這樣算可以活120歲。
有一種學說正在不斷起作用,三個學者發現了在染色體一端有一個端粒,端粒跟人的壽命很有關係。端粒就是一個生命時鐘,端粒的長短會決定細胞生命長度,端粒分裂50次細胞就停止分裂了,最後細胞進入凋零,有生必有死,這是大自然規律。這樣算的話,人的自然生命按道理應該是120歲。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們知道日本人活的最長,83.4歲,日本的女性可以活到86歲,平均壽命很高。中國現在有了很大改善,排在第83位,平均年齡是76歲。這是一個大致的報告。人的平均年齡跟自然的壽命還是有距離的。
猝死是影響人平均年齡的一個大問題
大家有沒有在自己生活裡面遇到這樣情況。常常有非常優秀的人,他在青年或者中年就走了。
姚貝娜喜歡唱歌的都知道,非常可惜,她只活了33歲,因為乳腺癌發現的比較晚。鄒碧華,是搞法律工作的一個全國學習模範,47歲死了,也是在最有能力,最年富力強,最能夠對社會有貢獻的時候就走了,是心臟病。張斌,在深圳連續加班幾天,後來有一天凌晨上廁所的時候就走了,也很年輕。
我舉的例子都是過早死的。大家知道喬布斯是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他2011年就走了,他的一句話是什麼,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別的原因嗎?
我的問題就是,不能活著你能改變世界嗎?
猝死在我們身邊常常遇到,有三大主要原因。一個是心跳驟停;還有一個是腦出血;第三是血栓脫落。猝死是中國遇到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全世界是最多的。我國每年有55萬人,每天有1千人猝死,男性比例要高於女性,有一些職業會更多。我們在座有很多作家、記者,還有一些老師、醫生,都是高危的人群。
沒有健康就等於沒有一切
健康是最關鍵的,大家都能夠理解。沒有健康,你就什麼都沒有了,最後是一個零。健康是一個單行線,它像一個空心球,掉下來以後往往就碎了;工作像皮球,你幹得不好,回來再干就行了。但是你的健康一旦損害到一定程度,就沒法挽回,所以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平常理解健康就是身體好,但實際上不是這樣。WHO對健康定義是全方位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道德健康,包括這四個方面的健康。
現在很多白領常常都會有亞健康狀況,大家常常遇到頸椎疼、腰疼、肩膀疼,這些不一定能查出來,但是會覺得不舒服。生命質量差了就容易疲勞、煩燥、情緒波動,睡不著,頸椎腰椎疼等等,這些都是亞健康表現,當然可能有一些是慢性病。
12年企業職工的綠皮書顯示,超過7成公務員存在健康問題。我看了排表,最差的是北京,後面是上海,廣東在中間,成都是最好的。
每一個人都有三個年齡
大家思考一下這四個問題?1、為什麼大部分人活不到天年?2、為什麼有些人壽命比較長,但是生活質量很差,自己根本不能自由享受生活?3、為什麼不少人過早的夭折?4、為什麼有些人出現猝死?
是不是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思考一下,你有什麼樣的情況。
我必須要談談人的年齡問題。每一個人都有三個年齡,一個是自然年齡,你是80歲就是80歲,60歲就是60歲,但是一個自然年齡不意味著是你身體的實際年齡。還有一個生理年齡,就是生理功能、肌肉、心臟功能是不是跟這個年齡匹配或者更差或者更好。還有一個是心理年齡,也就是說你的心態是不是年輕。大家知道80年鄧小平南巡的時候,老人家80歲了,那個時候走路比較困難,但是他所講、所做的東西,對我們國家這30多年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就是心理年齡比較年輕。
我們現在高收入群體常常老得快,你的年齡是40歲,但是你體內激素水平可能已經50歲了。我們跟美國不一樣,我們是收入高往往老得快,他們是收入高的往往活的長,我們要思考為什麼不同。
生活方式是影響健康的重大因素
現在比較一致的規律是:父母遺傳大概佔15%,爸爸媽媽活的長,你也活的長;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好壞的外因條件大概佔17%;醫療條件佔比不到10%;對身體影響最關鍵的還是生活方式,你的作息、心態、活動、你的煙酒,這些方面都很關鍵。
我們祖宗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防治觀,自然觀,這個是對我們很好的啟發。我非常強調一條,早防早治,但是大家都很忙,也比較年輕,都沒有考慮早防早治。
對於健康而言,除了自己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必須要有好的生活環境。
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一半是心理疾病,這句話我非常相信。
往往有人說,中國人現在最愛快進、快刷、評論要搶,寄信要快遞、拍照是立等立取、坐車要快、坐飛機是直航、結婚最好要有現房現車、排隊最好能插隊,總之就是幹什麼事都要最快。
大家要記得,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夠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情緒和惡劣心境,比如憂慮、恐懼、貪求、嫉妒、憎恨。
緊張、憂慮、煩燥、恐慌會作用到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常常通過下丘腦產生一些皮質類固醇,再通過腎上腺產生腎上腺素這些東西,一般是起積極作用,但是長期處於這種情況就不好了。
皮質類固醇和腎上腺素長期增多會引起血壓增高,膽固醇升高,可能導致糖尿病、免疫功能降低、性功能降低。腎上腺大量分泌腎上腺素,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增高、緊張出汗、瞳孔放大,這樣長期的刺激對心臟和肺都有很大的影響。使得人出現高血壓、糖尿病比較多,所以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內向的人產生腫瘤的可能性比較大
現在腫瘤有很多不明原因,不過往往心態差的、特別是內向的人產生腫瘤的可能性較大。剛才講的端粒酶是調解人的壽命,但是由於外界因素、心理損傷,會使得端粒酶較快縮短,有一部分縮短縮得太快會誘導使得附著端粒酶活化,這樣會出現異常生長,它一長長就會產生很多分化生長,就使得很多細胞異常生長。再加上體內基因改變,最後形成腫瘤細胞。
人每天都有可能產生三千個腫瘤細胞,但是我們大多數不得腫瘤,為什麼?
這就和精神心理有關係了,雖然不是絕對的原因,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
平常我們血液的淋巴細胞里有一個NK細胞,NK細胞是與癌細胞戰鬥的。人一天會產生3千個癌細胞,但是多數人不會得腫瘤,關鍵它一出現的時候,抗癌的勇士NK細胞就把這些腫瘤細胞殺死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人情緒非常差,整天鬱鬱寡歡,NK細胞功能就會下降。有測試結果顯示,當一個人心情不好時,免疫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數量會下降20%,這就是為什麼比較內向的人容易患腫瘤。
如何調整好我們的心理,這是包括我在內大家都比較難解決的,所以這個很關鍵。
有目標是長壽的第一準則
要活得長,首先要有一個追求目標,一切為了這個目標而服務,周圍很多不愉快事情就會忘記。我記得我的一個好朋友他一天到晚骨頭疼,關節疼,看醫生。結果得了一個外孫女,喜歡得不得了,他去照顧這個外孫女,過了兩個月看他紅光滿面,什麼疼都沒有,他就是要把外孫女照顧好,這就是他的追求。
一個哲學家講過,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像沒有羅盤的航行,目標是我們行為的動力,信念是我們心靈的支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我們搞科研和行政工作都有體會,同一份工作,比如在成都商報工作的同志們,業務能力強不如喜歡這份工作的,喜歡這份工作又比不上陶醉這份工作的。這是一般規律。
我常常問我的朋友,你的工作處於哪個級別?一個是薪甘情願,有錢就干;第二個心甘情願是我願意干;第三個辛甘請願,辛苦我也干。
有個研究跟蹤了7年,沒有明確目標的研究對象有3千多人自殺,比起有明確目標的多一倍。
屠呦呦,我剛剛入學北醫時她剛畢業,那個時候我知道這個人,她不大說話,滿嘴寧波口音,不起眼,但是她幹了幾十年才終於獲得諾獎。
我為什麼說屠呦呦,因為她現在85歲,身體原來不太好,但是一直有追求,所以一直支撐著她,現在也算比較高壽。一個人一輩子總有一個追求。
我們每一個人,特別年輕人都有自己的願望和理想,但是要把目標放在能力有可能達到範圍之內,不要高不可攀,這個很重要。
人要知足常樂
馬雲說過,心態決定成敗。看一個人是不是優秀,不要看到他是不是從哈佛畢業的;看一家公司是不是優秀,不要看他有多少名牌大學畢業生。看他們是不是好,是要看能不能在上班的時候發瘋一樣幹活,下班以後是不是笑咪咪回家。這個還真不容易。
我非常欣賞富蘭克林和紀伯倫兩個人的語錄。一個背著太陽的人只會看到自己陰影,老是這個不是,那個不是。然而他一旦轉過身來,眼前才會是明媚的陽光。一個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如果你能看到好的方面,也就是說你換位思考一下就會更好。我常常用這個鼓勵自己,因為我失敗的次數也非常多。
一個人要知足常樂,要懂得欣賞和自足。80年代,我在英國的時候,當時有一個針對8萬人的研究,什麼人最快樂?作品剛剛完成,吹著口哨欣賞自己品藝術家。正在用沙子築城堡的兒童。為嬰兒洗澡的母親,她覺得非常開心。還有一個千辛萬苦開刀後,終於搶救了危重病人生命的外科醫生。
我們有很多值得我們愉快的東西,家裡面一個孫子,或者孩子,有一個小寵物,我家裡面也養了一個寵物。
還有一個助人為樂,當你解決了別人的困難,當你給集體帶來歡樂,你是很幸福的。我的學生在亞運會時當志願者,非常累,特別是開幕的時候,他們在外面站了一大排,差不多20米,我走近看到他們眼睛都紅了,但我覺得他們很開心。雖然他們沒有看到開幕式,但是他們為大家服務,「我志願,我快樂」,我們需要就是這個。
尊重是最基本的東西
我們每個人要在這個社會有一個好人緣,我認為很重要的是,你怎麼對人。大家不要忘記了,尊重是最基本的東西,所有的人天生需要尊重,誰理解了這個,誰就能成功,你要尊重他,而且看到他的長處,這是最重要的。
我1980年出國留學,在愛丁堡大學學醫,那個時候很少見中國人,而且很多外國人對中國人不了解。我做實驗之餘非常想參觀病房,當時想找內科主任,希望能夠講講我的想法,但多次請求他的秘書都說他太忙,後來經過我更多次請求,他答應說,給你10分鐘談一談你想幹什麼。我想,10分鐘能談什麼,我當時英文不太好,突然間我有一個奇想,我在圖書館看過他寫的一本書,這本書很有特色。
於是,我說我看過你的這本書,他一聽,你一個中國學生怎麼看過我的書,我說我在圖書館看過。他說你覺得怎麼樣,我說這本書寫得有點特別,從縱橫方面寫,能夠幫助一個醫學生很好參考人的整體,人的正常異常,什麼病應該怎麼對待。我說這本書有獨特的地方。
他很高興,跟我講講講,10分鐘早過去了,後來秘書問他,時間過了,他說不不不,跟我一直講,我記得講了60分鐘。後來他突然問,你找我講什麼,我說我沒有講什麼,我就希望能夠參觀一下病房,他說OK,沒有問題,我給你安排。我就很高興,達到目標了。
離開的時候,我走到門口,他突然叫住我,說想一本書給我。我大吃一驚,這本書當時的價格是200英鎊。那時我們一個月的零花錢才6英鎊,坐公共汽車都捨不得,我都是穿運動鞋跑步去醫院,跑步回宿舍。我非常感謝他。
1981年5月13日,他寫了一封信,說送給你這本書,希望對你有用,希望你帶回中國以後廣泛傳播。
這件事給我的觸動非常大。實際上我對他並不了解,我只是覺得他做得好,結果他把我當成了朋友。現在已經過去30多年,這本書我一直放在書柜上。有時候想不通就看看這本書,讓我學會怎麼對待、怎麼做人。
所以要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相處的時候要注意,要寬容。
每個人看問題切入點不太一樣,你不能說誰是錯的,誰是對的,不行的。人跟人的相處需要寬容。
要學會苦中作樂
我們總會遇到困難和失敗,特別是做研究工作,往往是在苦中求樂。我印象最深是大學當中一個作品,《艱苦歲月》,這個作品是我在1960年看到的,我非常喜歡這個雕塑,這個雕塑的作者是潘鶴。
老紅軍衣衫襤褸,小紅軍正在望著遠方,憧憬未來。我們艱苦的時候要想著未來,想著我們的光明前途。
蘇叔陽,他患過腫瘤,但在這段時間裡,也寫過300萬字的書,他的看法就是,既然病了,就把它當做朋友,一塊玩。
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黃建華教授,也得了腫瘤,他有肺癌,但是一直在跟癌症鬥爭,最後編撰出了《漢法大詞典》。
戒煙戒酒與你健康相關
可能還有人覺得「抽煙」不是一件很有害的事情。一個健康人的肺,一般是淡紅色的,但在廣州,很多人做了手術之後看到的肺是黑色的。造成這樣的肺的原因,一個是抽煙,一個是霧霾。
大家總覺得吸煙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一個很出名流行病家,對抽煙率和肺癌死亡率做了一個50年的統計,英國的肺癌發病率在70年代達到頂峰,現在降了一半,而在中國,從60年代到2010年,吸煙率差不多。但美國、英國、日本都明顯下降。
有一個院士說抽煙有好處:靈感源泉,友誼橋樑,寂寞的伴侶,非典剋星,納稅大戶,健康表現……但現在他自己得了慢阻肺(一種病,與氣道和肺組織對煙草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慢性炎症反應增強有關),走路也困難。中年煙癮太大,老年容易得痴呆。
合理膳食很重要
我不全面展開,但有兩個地方我跟大家談一談。第一個是每天吃纖維菜,我們現在的食品太細了,大家知道足夠的纖維能夠使得糞便不在腸裡面積累,這10年中國人得腸癌太多,一個人每天大便很好,你就很健康。
在成都有很多快餐店,不要光顧太多了,偶然吃一下可以,天天吃非常危險。
韓國的飲食不合理,韓國胃癌和肝癌非常多,常常喜歡吃大量腌制東西,吃腌制東西吃太多不好。一隻烤雞腿等於60隻煙,大量吃燒烤的東西不好。
我們平時吃的東西,特別是動物油和鹽要少吃,我來了成都以後我覺得口味還是稍微重一點。現在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一個健康人每天的鹽攝入量大概在6克左右,但中國人吃鹽的量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高,所以為什麼中國人得高血壓的多。
不要吃太飽
還有一個,大家要記住!對壽命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人們都不太注意——就是吃太飽,不要吃太多!這個現在越來越被認識了,因為節食和素食可以抗氧化損傷,可以延緩端粒酶(一種核蛋白)的縮短速度,預防腫瘤。
有人做過一個老鼠試驗,一組老鼠老是吃不飽,另外一組老是吃得很飽,一直觀察到它們直到自然死亡,吃得很飽的老鼠比吃不飽的老鼠壽命要短40%,而且得腫瘤很多。這是大家要注意的!
多點運動
動以養行,說說運動的問題。現在有人說烏龜不運動為什麼能活100歲?我說人能像烏龜嗎,人是社會的動物,人是要活動的,不能用這個作為一個理由。運動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肌肉訓練,肌肉訓練是唯一打開自身男性荷爾蒙的鑰匙。成年人體內脂肪過量與沒有肌肉訓練有關。
你稍微運動一下,對心血管起到很好按摩作用,心血管活動是一跳一跳有一些彈性,加上肌肉有一些擠壓活動,這樣很有效減少高血壓。
對於糖尿病,適當運動實際上是一劑葯,現在德國人已經證實了。適當運動後,糖尿病葯可以減少甚至取消。我以前一朋友的糖尿病算是比較重,但是他經常打網球,現在糖尿病明顯改善了,所以德國人證實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葯,它不是一般的概念。
另外有一個有爭論的看法,小老鼠心跳是一分鐘300到500次,活一兩年;烏龜一分鐘6到10次,他活一兩百年,心跳比較慢的活的比較長,有一些規律。而人的心率是60到100次,一生心跳是25億到30億次,心跳越快,消耗心跳總額越快,壽命則縮短。規律運動可以減慢心率,有助於長壽。這個有一半我相信,我現在心率大概是50次多一點。
還有一個骨關節問題,因為在中國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女性。50歲以上的人,50%有關節炎、骨質疏鬆。我太太在50年代是國家籃球運動員,她的很多同事現在全部走不動了,全部關節變形,骨質疏鬆很明顯。這是運動過度。
運動有什麼作用?肌肉運動遠遠大於補充維生素、補充鈣質。肌肉運動是最重要的促進性激素分泌、代謝重建和補鈣的辦法。
大家知道很多年輕人喜歡鍛煉,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終身鍛煉。這是一個萬人迷,趙文暄,原來是花樣男主,過了40歲變得白白胖胖了。他是由高富帥到土肥的華麗轉變。
這是我1969年在北京醫科大學游泳的照片。過了45以後在家裡面照的照片。我沒有任何意思,我只是用自身的體會向大家講一講,鍛煉對身體還是非常重要的,保持你的身材。
什麼運動最好?
什麼運動最好呢?我們老年人不能像年輕人搞競技運動,但是我們需要的一個是步行,一個是游泳,還有一個是太極拳。腿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完成了人的一身70%的活動和能量消耗,它佔了50%的骨骼和肌肉,它佔了人體50%的神經和血管,淌著人體50%的血液。所以一個人走路就可以判斷他的健康情況。
美國一位老年問題專家夏克說:「從20歲開始如果不積極運動每10年要損失5%的肌肉,所以走路非常重要,走一走,非常好。」
這是有證據的,有研究表明,每周步行大於4小時和每周步行小於1小時對比,心血管發病率減少69%,病死率減少73%。
還有一個是游泳,游泳我是非常贊同的,游泳能改善心肺功能,抵禦寒冷功能,提高肌肉功能。
劉君謙(99歲時曾游泳橫渡日月潭的百歲老人)有三從四得。三從:心態從寬,生活從簡,運動從水。四得:食得,睡得,拉得,行得。
我現在每天都要做做運動。當然過量運動有害無益。
前面講的光是運動就能夠使得高血壓、腦梗塞、糖尿病、腫瘤減少1/3以上。
影響我們國家最大的是慢性病
大家知道影響我們國家最大的是慢性病,這些慢性病是腦血管病,心血管病,心臟病,癌症,呼吸系統疾病。
這是一些資料,到2030年更厲害,慢性病更厲害,常常慢性病出現在50歲、60歲以後,這個時候常常看得出來它的害處,所以我們要早防早治。
往往這些病不注意,我的膽固醇高我一直不注意,一直到2004年出現了一個心臟問題,現在我就注意了。所以早期注意就能治癒,所以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
高血壓在我們全國的男性患病率高達17%,非常高。血壓一高,血管就增厚了,阻力就大了,心臟就要使勁收縮,變得肥厚,就會變成高血壓心臟病。所以這一條大家要注意,有一個統計,這個資料非常寶貴,把血壓降低12個毫米汞柱,腦卒中就會減少35%以上,心急梗死減少25%以上,心力衰竭減少50%以上。
這是糖尿病,糖尿病2009南已經接近10%,我們工作太緊張了,另外生活作息不好,所以糖尿病增加的比日本、印度快。糖尿病本身沒有害,但是常常造成高血壓、冠心病、腎功能衰竭和失明等問題。只要早期把糖尿病控制住,這些副作用都可以沒有。
這個是高秀敏,心肌梗死很著名的例子。她工作很累,有一天很累,她把門一關上,別在吵我了,我好好睡覺,結果第二天到10點都沒有動靜,後來強行打開一看,她已經沒了。實際上,在幾天前心臟動脈硬化東西已經開始活動,一到半夜掉下來把主要影響心肌的冠狀動脈堵死了。
在廣州,腫瘤增加比較快,乳腺癌、肺癌等等。我非常主張,特別我們有條件,我們要定期檢查。在珠海,對一些幹部做了檢查,8年以後檢出率超過1%,結果檢出肺率48例,做了手術85%以上5年存活率都沒有問題。早期做,早期就解決問題。
還有很多,肝癌,婦科腫瘤都是這樣,如果早期檢查,都能夠得到很好治療。所以我們對早防早治要非常重視。孫思邈說「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預病之治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我覺得我是下醫醫已病之病。
我提了這五個,第六個綠色環境我就不講。我最近非常注意,一個外國老太太,70歲學語言,90歲學探戈,85歲學瑜珈,92歲的她是怎麼做到的,她的答案是運動、學習、傾聽和感恩。
我們的將軍呂正操,年齡是101歲,他回顧自己人生,我這一輩子就是三件事,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三件事。
最後給大家幾句話共同勉勵:聰明人投資健康,明白人儲蓄健康,普通人不懂健康,糊塗人忽視健康。平常大家覺得年輕無所謂,但是到了一定年紀比較大的人才會有體會。
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人因為健康的投資而傾家蕩產,但是有人是因為身體不健康而傾家蕩產,我想大家都會體會。
國防大學非常優秀的張國春博士,兵器專家。開追悼會的時候,他愛人講的很動人,他講了如果有人問我箇中滋味,我會說,國春你是我無怨無悔的守侯。她整理張國春遺物的時候發現一句日記,日記裡面有一句話是命為志存,我很佩服他的工作和精神,但是我並不認可他的看法。我的看法應該是這樣,夢想能增壽,每個人要長壽才能志存,這樣又能夠更多奉獻社會。


※中子散射技術比X射線更先進 用處更廣 石墨烯檢測植物缺水 手機偷走了青少年什麼?
TAG:我也來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