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鰲拜是武林高手,為何會被未成年的康熙擒住,毛主席一語道破內情

鰲拜是武林高手,為何會被未成年的康熙擒住,毛主席一語道破內情

鰲拜其人,在反映清初的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康熙智擒鰲拜更是讓人看得大快人心。從劇中只見其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在周星馳的《鹿鼎記》中更是懟皇帝,懟大臣,對誰都不服氣。最後,鰲拜甚至被大臣們列出欺君罔上等三十條罪行,都要求將其處死。可是康熙皇帝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將其終身監禁。那麼,康熙皇帝為什麼不處死囂張跋扈的鰲拜呢?讓我們走出影視表演,真實的了解一下鰲拜其人。

鰲拜出身於滿洲鑲黃旗貴族瓜爾佳氏,他的叔父就是清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鰲拜其人更是從青年時代就加入皇太極統領的後金軍,從軍後就南征北戰。崇德二年,更是在攻佔皮島的戰役中立下首功,為皇太極大規模伐明掃清了南下通道,被賜號「巴圖魯」(勇士)。此後在松錦會戰中更是一馬當先,多次衝鋒陷陣,五戰皆捷,因功晉爵,官至鑲黃旗護軍統領。護軍乃八旗中之精銳,而鑲黃旗為皇太極之旗,鰲拜自此成為皇太極的主要親信將領,是皇太極的心腹。

崇德八年(1643)皇太極逝世,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矛盾。在剛開始的時候,清朝沒有父死子繼這一傳統,因此皇太極死了,多爾袞也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多爾袞勢力極強,鰲拜卻堅定支持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兩邊的人僵持不下,最後雙方各退一步,由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繼承皇位,多爾袞攝政。

順治元年,即滿清入關後,鰲拜繼續參與攻陷農民軍的戰鬥,先後攻克大順軍,擊敗大西軍,為清軍入關定鼎中原後鞏固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是當之無愧的清初開國功臣。可是,在多爾袞攝政期間,由於鰲拜與多爾袞的仇怨,導致其雖立功不少卻備受打壓,有功而無賞、無罪而受罰,三次論死。多爾袞死後,順治親政,順治知鰲拜因擁立自己而受打壓,對鰲拜極為器重,視為心腹重臣。在鰲拜舊傷複發期間,順治甚至曾親臨鰲拜府邸去看望,可見其關心和信任。

在康熙登基前。就可以看出鰲拜其軍功赫赫,但又對皇太極一系忠心耿耿。

順治十八年,年輕的福林去世,8歲的皇子玄燁即位。順治吸取了其父皇太極的教訓,為了避免諸王爭權威脅皇權,臨終安排外姓大臣來輔政,即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這四大輔臣代為掌管國家政務。這四位輔臣雖說都是元老,但是首臣索尼,此時已是歷經四朝,年老多病,而又畏事避禍;而遏必隆又生性懦弱,與鰲拜同屬鑲黃旗,常常附和鰲拜;蘇克薩哈雖說地位高貴,又因曾是多爾袞的舊部,不為眾人所服。這樣,鰲拜雖居四輔臣的末位,卻得以擅權自專,自索尼死去,言行更是無所顧忌。而此時,年幼的康熙日漸長大,皇帝與輔臣之間的矛盾就逐漸激烈起來!

1667年,康熙皇帝舉行了親政大典。可鰲拜卻並不想歸政於皇帝,從而使他與皇帝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的爆發,是鰲拜為打擊正白旗勢力而掀起的「圈地運動」。為了削弱反對自己的正白旗勢力,要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可康熙雖然已經親政,卻仍然無力保全蘇克薩哈一命,並使蘇克薩哈被誅族,甚至鰲拜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蘇克薩哈的被殺,使鰲拜與康熙之間的矛盾急劇上升,已經達到了令康熙不可忍受的地步,而使康熙帝及孝庄文太后下定決心要除掉鰲拜了!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與鰲拜的矛盾是清初滿蒙內部既得利益者與新掌權貴族的矛盾,鰲拜專權與皇權需要高度集中的矛盾,而在其三十條罪狀中,與結黨擅權有關的就有二十二條,可見,鰲拜最終獲罪的原因,還是他結黨營私、擅權專橫,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

結黨營私、擅權專橫,阻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與君主的乾綱獨斷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雖然鰲拜沒有謀逆之心,但也影響了康熙鞏固皇權的統治。正如毛主席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他也只能帶著「反動派」的帽子,站到了康熙的對立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力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前面還隱藏著一句話扎痛了諸葛亮的心

TAG:大力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