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聊聊《0-6歲孩子「不聽話」的那些事》

聊聊《0-6歲孩子「不聽話」的那些事》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這條路上經歷了各種挫敗感,對自己,對孩子,甚至是對家庭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當孩子給你發出「不聽話」的信號時,作為父母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學會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 只有不願了解孩子的父母

下面我們來通過一些具體事例,看看孩子都有哪些「不聽話」的表現,而他們真正想要表達的又是什麼。

表象 「反覆打擾」——內在「尋求關注」

我有個朋友是個單親媽媽,每天下班回家後要打掃衛生做飯整理房間等等,會比較忙碌。每天晚上回家,她都會經歷一番唐僧念經般的折磨,最後情緒爆發。

事情其實很簡單,她在忙著做飯時,她兒子會喊:「媽媽,你什麼時候陪我呀?」我朋友說:「等媽媽做完飯。」一分鐘過後,孩子又再喊了:「媽媽,過來陪我玩啊」。「在等一下啊,等媽媽做完飯。」又過了一分鐘,孩子扯著嗓子喊道:「媽媽,快來陪我呀」。「你沒看見媽媽在做飯啊,還不停的煩我,跟你說了等一會等一會兒,你聽不懂啊?」

這樣的事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在聽的媽媽們不妨邊聽邊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過類似的經歷。你們當時是什麼感受,又是怎麼去處理的。最後雙方的狀態是怎樣?

當孩子因為需要陪伴,而我們又沒有時間去滿足他們時,他們不停的訴求成了家長眼裡的「不聽話」。最後鬧得不歡而散。

那這種「不聽話」的行為,是孩子們故意而為之嗎?不是的。他們想要得到你們的關注,在他們的觀念里,只有你及時回應了他們,他們才覺得你們是愛他的。

反覆打擾是孩子「尋求關注」的典型表現,在家裡尋求家人的關注,在學校尋求老師的關注,在同伴間尋求同伴的關注……你會發現有的孩子總是很黏人,有的孩子總是愛搗蛋,有的孩子喜歡搞破壞,攻擊別人,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無助、可憐……以博取特別照顧和關注。

這些都是「尋求關注」的表現。

表象 「挑戰」——內在「爭奪權力」

家裡有孩子的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孩子看電視,你剛開始跟他約定了,說要看半個小時。大概半個小時以後你說關電視吧。

「媽媽,這麼快啊,動畫片還沒結束呢我再看一會吧。」繼續給他看,然後再過了十分鐘你再過來,他說「媽媽,就再看一會兒,一分鐘就一分鐘」然後你看著他可憐兮兮的小眼神。好吧,那就再看一會兒吧。

然後就不斷不斷的縱容、妥協。這就會導致他形成了一個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就是,「反正你會聽我的。」她就這樣一次一次的挑戰你的底線。

最終發現只要我想要媽媽總會給的。媽媽是沒有底線的。

再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天黑了孩子還哼哼唧唧不肯回家的。去超市買東西,買了這樣要買那樣,不給買就躺給你看,哭給你看。還有早上起床的時候,喊了一遍,兩遍還是不出來的。等等還有類似很多。

GIF

這些「不聽話」的行為背後是想告訴你什麼?孩子內心希望與家長」爭奪權力」,孩子希望自己說了算。

表象 「報復」——內在「受傷」

我們家妹妹有一天早上賴床了,然後爸爸就特別著急的把她從被窩裡來出來,讓她穿衣服。

這個時候妹妹就開始發脾氣了,怎麼也不肯穿衣服。然後爸爸就拿出了她平時喜歡穿的裙子給她。妹妹也是生氣的把裙子扔到了地上,甚至把被子也踢到了地上。她的這個行為其實就是類似「報復」了。因為首先我們沒有提前告知讓她起床的原因,其次實施的方式直接粗暴。

另一個比如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啊,兩個孩子相互搶東西,你沒有問原由就批評懲罰了大寶,告訴她,「做哥哥姐姐的就要讓著弟弟妹妹啊」。

這個時候,大寶就不高興了,很委屈的說:「憑什麼非要我讓她啊,他先搶我的玩具,都沒有經過我同意啊。為什麼你每次都要批評我,明明是弟弟妹妹不對。」「哼,我討厭你們,再也不要和你們玩了。再也不要理你們了。」

你一看哥哥這個態度,這什麼態度啊。不收拾不行啊!然後一頓揍。大寶生氣啊,但是又打不過你,怎麼辦?誒,等你走了以後,他就要收拾二寶了。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從表象上看,是因為二寶的存在,大寶才受了批評懲罰,於是他就打了二寶,發泄情緒。以此來「報復」父母。但是從內在,大寶是覺得自己很委屈,覺得沒有感受到媽媽的理解和信任。一個選擇以破壞和報復為錯誤目的孩子會相信,如果他無法得到愛,至少他能發泄。通過發泄這種控制感來掩蓋受傷的感覺,掩蓋自己的軟弱無力。

表象 「我不會我不敢」—內在「自暴自棄」

一般家庭裡面的成員有完美傾向或對孩子的期待比較高的家庭特別容易出現孩子「自暴自棄」的現象。

例如大班的孩子學拼音,然後那些完美主義的父母看見孩子寫這個拼音東倒西歪的時候,寫一個幫他擦一個,好不容易寫整齊了一行,你說紙上擦的臟死了,撕了重寫。

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最後孩子覺得,學拼音這麼難,我還是不要學好了,反正我也寫不好,學不會。

然後孩子坐在那裡不動了,你就提高嗓門了「你怎麼回事,來來我來教你寫呢,」然後你手把手教他寫完了以後,再讓她自己寫,你發現他還是寫不好。

然後你就說,「怎麼這麼笨,教了這麼多遍了還學不會」。

這個時候因為你的不信任她的內心其實已經在自我放棄了,孩子覺得我做不到,我達不到你的完美的要求。

再比如這個家庭里的父母爺爺奶奶特別的呵護孩子。

「哎呀,寶貝呀,你不要去做這個事情,這個水杯你不要動,你要是等下燙到了怎麼辦呀?寶貝呀,你那個不要去碰啊,你碰的話等下會受傷的呀,寶貝啊,這個掃地奶奶來做,你不會的呀,會把衣服弄髒的呀。」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什麼?是我不行的。我什麼都不會,我很沒用。

還有基本不讓孩子出門的,從小到大,所有的用品都要經過消毒,出門回家後都要消毒,吃什麼都要嚴格控制。不讓孩子與其他人接觸,告訴孩子外界有很多的細菌,非常的不安全。

時間長了孩子在心理上會覺得自己是非常脆弱的,長時間的潛移默化讓孩子也承認了自己就是個脆弱不堪一擊的人,那生理上就會表現出不停的生病,然後家長就又加強消毒防護,再生病,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都在告訴你她在自我放棄了。「我不行的,我不會,我不敢,我放棄,我逃避。」自暴自棄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行為很被動,不想嘗試任何新事物。

孩子的各種「不聽話」行為,都是孩子在這個階段表達的需求未被滿足的情況。

我們在對待孩子的一切行為時,往往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價值觀中,並沿用在原生家庭習得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我們常常忘了孩子只是孩子,他還沒有長大成熟,還沒有能力完全領會並做到打擾的一切要求。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用愛去關懷。

愛,從了解開始

孩子是種子

請靜待花開

藍星

多元智能檢測

Blue Star

隨筆|感悟|牢騷

願你的眼中,滿是星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