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任何外交經驗的學者胡適,為何能夠擔任抗戰時期的駐美大使?

沒有任何外交經驗的學者胡適,為何能夠擔任抗戰時期的駐美大使?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政府重視爭取國際的同情與支持,《抗戰建國綱領》中「外交政策」篇,居于軍事、政治、經濟諸項之前。該綱領中稱,要「聯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之勢力,制止日本侵略,樹立並保障東亞之永久和平。對於世界各國現存之友誼,當益求增進,以擴大對我之同情」。

蔣介石

隨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中國政府面臨種種困難,爭取外援更成了渡過難關、支撐局面的重要措施。中國政府爭取的主要對象是美國。日本獨佔中國的侵略戰爭,侵害了美國在華利益;日本所奉行的法西斯主義也和美國信奉的政治理念格格不入。然而美國在中國抗戰之初卻表現出一種軟弱的妥協立場,原因在於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情緒濃厚,害怕得罪日本而捲入戰爭,當局者一面希望中國堅持抗戰,一面又企圖犧牲中國保全其在華利益。故美國政府在對華援助問題上搖擺不定。對中國一再伸出的求援之手,反應冷漠。

中國獨力抗日

1938年1月,蔣介石自漢口致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請求援助,內稱「中國鑒於中美間之非常友誼在此并力奮鬥國家存亡一髮千鈞之時,其所希望美國之援助,尤屬勢所必然」,「吾人急迫之願望,則美國即於此時在經濟及物質上予中國以援助,助俾得繼續抵抗」。但美方並無確實回應。為爭取美國各界的廣泛同情,國民政府於1938年底派遣在美國頗有些影響而沒有外交經驗的學者胡適為新的駐美大使,同時加派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專程赴美求援。蔣介石在給羅斯福總統的電報中說,如果美國能予中國相當數量的貸款,則中國「抵抗日方之攻擊亦必獲有更大之實力與效果」。

胡適等到任後,奔走於美國政府各要人之間,參加各類演講會,陳述中國獨自支撐抗日戰爭之艱辛,訴說美國對於中國抗戰之至關重要。日本擴大侵華戰爭,美國在華利益受損的程度加深,美日矛盾也隨之激化。據美國駐日本大使格魯(Joseph CGrew)統計,自抗戰開始至1939年底,共發生日本侵犯美國在華利益事件382起,平均不到三天便有一次。

胡適

日本政府在1938年11月發表聲明,要以其獨佔中國的「東亞新秩序」代替各國在華利益均沾的「門戶開放」,此事深深地刺激了美國。胡適等人的求援工作有了結果。次年2月8日,中美雙方簽訂了《桐油貸款協定》,規定美方給予中方2500萬美元的商業貸款,以購買美國商品,中方則以桐油運往美國來償還本息。此為七七事變後美國給中國的第一次實際援助。因怕引起日本的反彈,這筆貸款不是由美國政府出面,而是以美國的進出口銀行和中國的世界貿易公司的名義協議簽訂的。協定中還規定中方不得以此款購買美國飛機、汽油等重要戰略物資。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八路軍在戰場上是怎麼打鬼子的?傷亡30餘人,殲敵400餘人!
1930年代國民黨軍有自行拼裝出的裝甲車嗎?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