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史溯源,講述你不知道的茶文化

茶史溯源,講述你不知道的茶文化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神農被認為是中國茶的最早發現者,神農嘗百草的事是中國古代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一個傳說。傳說神農為了掌握草藥的特性,親自實踐,遍嘗百草,一日內竟七十二次中毒,最後偶然嘗到了茶樹的葉子,毒方解去。這大概是有關先人對茶的認識的最早描述和記載了。

茶不僅僅叫「茶」,還有很多名字

在中國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如檟、荈、茗、荼、詫、苦茶、瓜盧、皋盧等。

「荼」字最早見於《詩經》。《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大致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問世,其中已有「采荼薪樗」(《豳風? 七月》) 和「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邶風? 谷風》) 之句。

在東漢時的《桐君錄》中,茶叫做「瓜蘆木」。東晉的裴淵在他的《廣州記》中記載:「酉平縣出皋盧,茗之別名。葉大而澀,南人以為飲。」因此東晉時茶又被稱做「皋盧

上述這些茶的名稱,據後人考證,是茶的異名同義字。但在唐以前那漫長的年代裡,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荼」字。隨著茶事的發展,從一字多義的「荼」中逐漸衍生出「茶」字,這已是在中唐茶聖陸羽撰寫《茶經》的時候了。

茶早期不單單是飲用,還有更重要的政治意義

神賜仙品與祭祀

如今喜歡喝茶的人也許會覺得奇怪,茶在最初竟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作葯,或是用作祭品。

《周禮·地官司徒》說:「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掌管荼( 即茶) 的在編製上設置二十四人之多,又為了什麼呢?《周禮·掌荼》說:「掌荼,掌以時聚荼以供喪事……」原來茶在那時不僅供口腹之用,而且還是邦國在舉行喪禮大事時所用的必不可少的祭品,所以得專門有一班人來掌管。

到了公元5 世紀末期的南朝,齊武帝蕭賾在他的遺詔中說,我死了以後,千萬不要用牲畜來祭我,只要供上些糕餅、水果、茶、飯、酒和果脯就可以了。從周武王到齊武帝,茶先後登上大雅之堂,被奉為祭品,可見人們對茶的精神與品格,早就有了認識。

以茶養廉的故事

到了兩晉南北朝時,開始出現以茶養廉,對抗當時的奢靡之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陸納以茶待客的故事。

東晉陸納有廉名,任吳興太守時,卓有聲譽的衛將軍謝安有一次去拜訪他。對於這位貴客,陸納不事鋪張,只是清茶一碗,輔以鮮果招待而已。他的侄子非常不理解,以為叔父小氣,有失面子,便擅自辦了一大桌菜肴。客人走後,陸納讓人揍了侄子四十棍,邊揍邊說:「你不能給叔父爭半點光,還要來玷污我儉樸的家風。」陸納認為,客來待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禮節,同時又能顯示自己的清廉之風。

古代最初的一批飲茶群體應是文人,比如在漢代就有揚雄與司馬相如。揚雄作《方言》,司馬相如作《凡將篇》,一個從語言文字角度,一個從醫藥的角度都談到過茶。兩晉時「清談」流行,清談家喜酒,也愛茶。清談家王濛就好茶,每有客至,必以茶待客。有的士大夫以此為苦,每欲去王濛家便云:「今日有水厄。」這些人的飲茶愛好,客觀上都對茶的推廣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世界越是忙碌,越需要一杯茶的寧靜
鮮活靈動茶之韻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