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誰說中國設計教育不行?這家大學裡的設計工作室,7年拿了97個國際大獎

誰說中國設計教育不行?這家大學裡的設計工作室,7年拿了97個國際大獎






??

當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物品,


令我們的審美越來越乏味、麻木時, 


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院有這樣一群師生, 


將腦洞大開的點子傾注進作品中,


創造出散發著人性暖意的絕妙設計,

獲得了紅點、iF等近百項國際頂級設計大獎,


讓全世界都看見了中國飛速成長的設計水平。





△導師張劍與生活設計工作室的學生們在紅點獎頒獎禮現場




2011年最初成立生活設計工作室時,

廣州美院工業設計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張劍曾經開玩笑和同學們說:


「希望我們能用國際大獎證書來糊牆紙。」 


結果這個願望迅速的實現了??




 

△生活設計工作室外一面長達五十米的牆上,早就已經鋪滿了學生的獲獎證書




生活設計工作室的「國際設計大獎收割機」稱號實至名歸,目前為止,工作室的師生們已經獲得:紅點國際概念獎、紅點國際產品獎、 iF國際產品獎,美國星火獎,美國IDEA獎,義大利A" Design Award銅獎,歐洲設計獎銀獎與銅獎,香港設計師協會獎,韓國仁川國際設計大賽銀獎,日本名古屋國際大賽獎等各類國際設計大獎,

共計97項。




所謂名師出高徒,


學生的導師張劍,

也是一枚獲國際大獎無數的成功設計師。


在名譽面前,


他對自己的身份相當謙虛。


低調地稱自己:


「不過是一名喜歡設計的普通老教師。」



 

△張劍在2014紅點獎頒獎禮現場




張劍作品中帶著溫度的設計,獲得了紅點概念獎及至尊獎,美國星火獎,美國IDEA獎,韓國仁川國際大賽銀獎等各類設計獎項共120餘項。


他設計的《祈福的芽——燃香阻燃器》先後獲得2014年紅點大獎至尊獎,以及2017年歐洲產品設計獎銀獎:




△張劍設計了一款燃香阻燃器,它由金屬製成,形態為兩瓣「小芽」,當香燃燒到金屬芽底部時,燃香會自然熄滅,而香熄滅後形成一個破土而出的「芽」,寓意祈福萌發出的希望之「芽」




張劍設計的《領結——可以平置的酒瓶》分別獲得2014年紅點大獎至尊獎;2016米蘭設計周「米蘭學院獎」; 2017德國iF產品獎; 2017年歐洲產品設計獎銅獎;2017義大利A"DESIGN AWARD / 銅獎以及2017 韓國K-DESIGN AWARD / 金獎:


 


△我們都知道存放葡萄酒時,瓶身需要水平或傾斜放置才能防止葡萄酒氧化,這款酒瓶設計解決了酒瓶放置的問題,「領結」造型不但起到裝飾效果,還起到了代替酒架的支點作用



張劍設計的《兒童儲物椅》獲得2010年紅點設計概念獎:




△ 這個張著大嘴卡通造型的椅子,功能是用於收納兒童零亂的玩具,椅子座位下方的抽屜與椅子背面的「大嘴」貫通,兒童直接將零亂的玩具與物品投擲在張開的大嘴內, 就會落在抽屜里,使收納的過程變得既輕鬆又有趣




不需要工作的時候,張劍喜歡把閑暇時間用來寫詩,並將它作為設計思維訓練的一種方式,

「想像力、邏輯編排能力都能在簡練的詩歌文字里得到訓練,我們的創意思維和寫詩的邏輯是相通的。」

他說,若不是當初選擇了教書育人的職業,他很可能會去做一名詩人(!)。




《年輪捲紙》 (合作)獲得2009韓國仁川國際設計比賽銀獎:


 


△張劍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樹木的年輪,以此喚起環境保護的意識,呼籲人們節約用紙,珍惜資源;將年輪印在捲紙的截面,沒有增加原產品的成本,但卻賦予產品更深的寓意




作為一個堅持「用作品說話」的設計師和導師,


甚至連學生們的日常作業,


張劍都要拿國際設計獎的嚴苛標準,


來要求他們。




張劍自嘲自己是 「分裂型人格」,「學生都用『喜怒無常』來形容我,因為平時學生跟我開什麼玩笑都行,一旦涉及設計和專業的時候,我可能翻臉比翻書還快。」




在張劍高標準的嚴格要求下,拿到國際設計大獎的學生絡繹不絕,今年3月9日,生活設計工作室的研究生麥培珊與工作室大四學生俞沐天,就剛剛獲得了2018德國iF設計獎:




△麥培珊與俞沐天在2018德國iF設計獎頒獎禮上




△iF設計獎頒獎禮現場展示麥培珊的設計




麥培珊這次獲得iF設計獎的作品《篩選Filter》,也同樣獲得了2017紅點概念獎:


 


△麥培珊是這樣解讀自己的設計的:「有時我們會拿一個盤子來隨手放一些小物件,回家後會習慣性地一股腦把口袋裡的鑰匙和零錢掏出來丟到盤子里。當把隨身的雜物丟到收納盤裡時,還能驚喜發現,盤底有一個硬幣孔可以收納硬幣,當你著急出門時,能夠快速的將小物品與零散的硬幣區分開。」




麥培珊的《托盤存錢罐》,也獲得了2017年紅點概念獎:


 


△有時候我們把零錢全都收納起來,而急需用時身邊卻一個都找不到。所以麥培珊設計了這個帶有小托盤的存錢罐,平時口袋裡多餘的硬幣就放在小托盤上供備用,而不需要的零錢就可以存進罐子里




俞沐天獲得iF設計大獎的《波浪筆盒》,是與導師張劍一同設計完成的:


 





△俞沐天與導師張劍合作設計的《波浪筆盒》,在筆盒的蓋子上增加了具有美感的花紋,人們經常會有一兩隻筆是常用的,這些筆不需要每次都收納進筆盒裡,當人們在需要短暫放置這些筆的時候,具有裝飾性的花紋就成了最恰當的地方






造型簡約

《波浪筆盒》還有好幾種「小清新」的色彩可供選擇




生活設計工作室的學生程碧亮寓意深刻的手錶設計作品《被展示的時間》,獲得了2017紅點概念獎:




△程碧亮在紅點大獎頒獎禮現場




程碧亮運用玻璃罩的形式設計了這款手錶,讓人們觀看時間時,猶如在看博物館裡的展品一般,並以此表達時間的珍貴??


 


△程碧亮對它的解讀是:「玻璃罩的形式看似比一般手錶危險,但正因人們對玻璃易碎的心理認識,觀賞玻璃罩內珍貴物品的情緒,促使人們更加珍惜時間。」




洪思展所設計的《360°進出口存錢罐》,獲得了2017紅點概念獎。




△洪思展在紅點獎頒獎禮上




多次斬獲設計獎項的洪思展,


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


他的導師張劍教授是「設計之路上的啟明燈」,


「在設計的方法和態度上,


張劍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平常我們自己解決問題時,

思維會比較局限,


但老師卻總能以新穎的角度來幫助我們分析。」


 




△洪思展設計的這款「超聰明的存錢罐」,頂部為凹面,人們可以將需要用的硬幣直接放置在頂部,而四周投硬幣的口是三層錯開結構,帶有裝飾作用,當人們需要取出硬幣時,只需要將存錢罐反轉過來,頂部的凹面就變成了底部的凸面,硬幣會自動沿著凸面的弧形往四周的孔滑落出來





竹科英 的《雙喜火柴》,獲得2017韓國K-DESIGN 獎:


 






生活設計工作室2012年屆學生李贊文在校期間就獲獎無數,他的畢業設計作品《衡?檯燈》??打破了傳統檯燈開啟方式,創新的交互方式和溫潤簡約的造型,令這件作品獲得了2016年紅點設計大獎。







△李贊文將木框里的兩個磁力小木球設置為檯燈的開關,當人們使用時,只需將放置在桌面的一個小木球輕輕往上抬,當兩個小木球相互吸引並懸浮在空中,同時達到平衡狀態時,燈光就會慢慢變亮




另外,李贊文與導師張劍合作的設計作品《二合一廚房漏斗》,還獲得2016紅點概念獎至尊獎; 


 


△這款創新型廚房漏斗採用無毒硅膠材料做成,它具有兩種使用狀態供你自由選擇:平時是一個漏斗;當人們需要裝載液體時,通過用手去翻折,就可以變成一個使用便捷的容器




除了以上這些兼具審美與實用的溫暖日常生活物品,

生活工作室還會為特殊人群設計貼心的絕妙創意小物。




由林思安、廖俊勝、張劍、黃瑩君、阮展豪、賈子皓

一起合作設計的《盲人指環》,

斬獲了2014年紅點概念大獎。我們在閱讀時都會用熒光筆把重點與喜歡的句子畫上記號,以便下次查閱,那麼盲人在閱讀盲文時如何畫出重點呢?於是他們合力設計了一款盲人閱讀盲文書籍時可以畫出重點的「盲人指環」:




△盲人在閱讀時在觸摸盲文的手指上套個「盲人指環」,遇到重點盲文時將指環往下一按,就能按壓出一條貼紙粘在盲文下方,同時貼紙上設有鏤空的圖形,形成的凹凸面極具觸感,便於盲人觸摸,讓盲人再次打開書本時能便捷地找到重點




捧回這些聞名遐邇的頂級國際設計大獎,


對生活設計工作室來說

已經是「家常便飯」,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


他們也經歷過「全軍覆沒」的挫折,


張劍還記得2013年首次帶學生參加紅點獎時,


他們一個

獎也都沒能拿到,


但在第二年,


他們就通過努力,

同時獲得了9項紅點大獎。


 


△張劍與生活設計工作室2011級紅點參賽團隊




張劍至今記得這難忘的一天,「那是2014年,當時我正在工作室為學生們講課,忽然有學生說自己的手機收到了新加坡紅點總部發來的獲獎通知郵件,隨後,很多學生們都接連開始收到獲獎通知,包括我自己在內也獲獎了,整個工作室里都是歡呼聲。」




這次,張劍為我們透露了生活設計工作室之所以成為「國際設計大獎收割機」的秘笈:




??


從日常行為出發的「無意識設計」




在所有設計師里,張劍最欣賞的就是最早提出以「無意識」為設計方法的日本著名設計師深澤直人,深澤直人與理論家佐佐木正人、建築師後藤武合作編著的

《設計的生態學》

,是他經常推薦給學生的書目之一。


 


△受到深澤直人的啟發,張劍近年一直把人們無意識的行為和需求,作為生活設計工作室的設計出發點




和許多產品設計導師所對學生們的要求不同,張劍反對「從產品本身已有問題的角度出發,進行再設計」,在他看來,「為有缺陷的產品解決問題」會降低學生們的設計高度,也讓學生的設計視角更狹隘,而只有從人們的日常行為與無意識層面出發的設計方法,才能設計出好的作品,並且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




我們之前就曾經聊過的日本設計大師佐藤大

(這個掛滿了驚嘆號的日本設計大師,今天想跟你談談心靈雞湯)

,也是將「無意識」作為設計方法,並熟練地運用到商品之中的最佳範本。






??


做有溫度的情感設計




張劍說, 好的設計來自「99 %的汗水和1 %的靈感」,而那「1%」尤為重要。

在他看來,

產品的終極功能在於解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

,除了物質功能外,產品的「精神功能」才是設計師重要的價值體現。




考慮到產品的情感、敘事功能,他希望學生們以「蜘蛛網般」由點到面、由內向外的擴散思維去思考。




所以,好的設計應該在解決物理層面的問題同時,擁有情感的屬性。




△張劍被邀請參加《產品創意思維漫談》主題的講座




為了能更好地在教學中闡釋設計理論,


張劍近年還在澳門科技大學進修博士。


從他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探索中,


我們也從中窺見了張劍對於極致的追求,


大概正因

他始終對設計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


才令生活設計工作室的作品,


有著溫暖人心的力量。






你被生活設計工作室的哪一件作品打動了?


聊聊感想,留言上牆






??


好物推薦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全球最值得期待的設計Party,我們一起去吧






帶上這份攻略,去逛逛中國最好的設計展




??

戳這裡,發現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夜美學 的精彩文章:

用25件精緻小物,告別那一年灰頭土臉的自己

TAG:一夜美學 |